摆脱苦难的枷锁 挣脱黑暗的束缚
——论艾青诗中悲剧的力量

2011-08-15 00:42钟灿权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名作欣赏 2011年15期
关键词:诗派艾青光明

⊙钟灿权[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罗定 527200]

摆脱苦难的枷锁 挣脱黑暗的束缚
——论艾青诗中悲剧的力量

⊙钟灿权[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罗定 527200]

艾青是一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诗人。细读他的诗篇,处处都能看出他渴望追求光明,不屈不挠与苦难斗争的意志,他的诗歌也对后来的众多诗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他苦难的生活经历,分析他诗中所反映的精神。

艾青 苦难 坚忍 超越

有人说过,诗人的每一首诗,首先都是为诗人自己而写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个诗人笔下的作品,都是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悟,任何作品都离不开它的客观基础。将作者的艺术创作、对于社会现象的感觉,以及作者的思维变化融为一体,就能够形成一个作品独特的韵味。一个作品是特定时代特征的反应以及作者独特经历的融合。艾青一生经历坎坷曲折,他的诗歌中运用意象的表达,融入了个人的爱恨情仇和国家的苦难兴衰。

一、创作来源的悲

1.艾青的苦难经历

艾青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艾青“克父母”,于是父母把他送到贫困人家哺养,在这段时间,艾青感受到了农民的辛酸,也使得他对生身父母的叛逆愈加深刻。第一次国内革命让艾青感受到了国内的萧条和败落后,他到了法国。在法国,艾青生活中每天看到的是流浪的无业游民,异国他乡受到的民族歧视使他深深地自卑,他有着“殖民地人民深刻的耻辱和仇恨”。回到祖国之后,他毅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为了自己祖国和劳动人民的自由而奋斗,开始参加一些社团,这也导致了艾青开始了监狱生活。其中《大堰河》和《透明的夜》就是在狱中写成的。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写下了一首《他起来了》,写下了受到多重压迫的苦难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内心的挣扎,这种悲的力量,终于在抗战时刻爆发了。1941年,诗人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时候他看到陕北的情况,兴奋之情油然而生,思路更加开阔,这段时间他写的诗更加恢弘。他的诗歌《春雨》就表达了一种农民翻身做主人的畅快淋漓。正是由于艾青的这些坎坷经历,使他的思想充满着阳光一样的激情,要冲破一切黑暗,迈着坚定的步伐,沿着革命的道路,不断超越走向美好的明天。

2.时代的苦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代赋予了诗人特别的感触,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笼罩在反动派的统治之中,从作者被捕入狱开始,作者的诗歌之中就体现出沉重的忧郁笔调,这种忧郁体现着对黑暗时代的反抗和斗争,一直持续到建国前期。在狱中,他作了《一个拿撒勒人的死》,暗喻一种复生的升华,“在这最后的瞬间,从地平线的彼方,射出一道巨光”,暗指革命的力量在这黑暗的夜中悄悄地诞生,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燃烧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1937年,日本侵略华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给了艾青很大的感触,他写作了《手推车》和《雪落在大地上》,描述了帝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深苦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艾青根据他的所见所闻,用冰冷的雪象征时代的悲凉,诗中也深深体现了他对受到战乱之苦的老百姓的深深同情。

二、艾青诗中意象的悲

托物言志是诗人常常使用的写作手法。作者睹物思情,将深切的感情,通过对于景物的描写倾泻出来,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艾青在自己的《诗论》中,对于意象有一个形象的阐述,说那是一种蜕变,是把感觉具体化。

诗人用“土地”来承载自己的忧郁和悲哀,他的眼里常含着泪水,那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沉”。在对土地的描写中,他把满目的荒凉、土地上破败的景象以及民族的忧郁连接起来,冰冷的雪、残破的手推车还有乞丐,都是土地这个意象之内的景物。1938年,艾青从武汉前往山西,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一路上推着手推车到处流浪。他就通过描写手推车和乞丐,表达一种沉重的忧伤和对于侵略者的深深的仇恨。诗人把杂乱的车痕和交错的道路象征人们复杂的心理,手推车发出的刺耳的声音穿透苍穹,衬托出人民内心的孤独和伤心;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乌黑的手”,“呐喊着痛苦”,说他们“来自战地”,作者不是用笔在写诗,而是用他的血和泪在写诗。

艾青用“夜”来写社会的黑暗势力,用“光明”来表达革命的力量以及中华民族追求光明的不断抗争。这种光明化身为监狱中一个小小的灯光,那是自由的象征;化身为一个火把,在苍茫的大地上成燎原之势,把丛生的杂草全部烧光;化身为黎明,象征着革命的力量在大地上的初现;化身为炽热的太阳,象征在追求光明的过程中革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也代表着对于真理的追求,作者歌颂了一种为此不惜牺牲的不屈意志。

三、悲痛的转化——挣脱困难,走向光明

1.艾青诗对于时代和人民的意义

苦难并不悲哀,悲哀的是面对苦难不做任何的抗争。面对着自身苦难的经历和时代的坎坷,作者经受着意志的考验,如果没有坚强的性格,那些诗歌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作者选择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壮烈,为了民族和国家的解放宁愿献身。1932年,艾青由于参加左翼联盟被捕入狱。在狱中,诗人深深地渴望自由,这种对于自由和光芒的渴望也只有在狱中才能够更加的理解。作者在《灯》这首诗中,暗喻自由和光明,仅仅是一盏小小灯就可以给他无限的力量。这个星星之火,已经在他心中产生了雄壮的力量。1937年,中国的大地上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反动派联合外国的侵略势力,让中国笼罩在黑暗之中,另一方面,革命者带领全国人民,正在努力打破旧世界,建立自由和光明的新世界。艾青接连写了《太阳》和《向太阳》两首诗,可以说,正是时代造就了诗人坚忍的性格,太阳“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给人以心潮澎湃的磅礴气势,对于光的追求,也显示除了作者的一种坚信,坚信美好的新时代一定会到来。“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厚重低音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迸发出来的激情也更加有感召力。作者在《吹号者》中,这样描述太阳,“太阳以轰响的光彩/辉煌整个天穹”。

艾青认为,诗人创作的一个原则就是必须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人民群众对于真伪、善恶,以及黑暗与光明都有着很鲜明的看法,因此,诗歌中要反映百姓的疾苦,指引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而战斗。

2.艾青诗对于七月诗派的影响

艾青诗歌在形式和灵魂上都深深影响着七月诗派,他们从现实生活之中提取意象,融入个人的激情,表达一种崇高的品格。七月诗派在形式、精神,以及发展上都传承着艾青诗歌的精髓。

首先,艾青强调生活和现实之美,也就是诗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诗歌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诗歌的源泉,艾青诗中的“光”、“雪”、“大地”等等都是生活中存在的。七月诗派的诗歌意象也很朴实,比如说彭燕郊的《雪天》《冬日》等,还有杜谷的《山坡》《泥土的梦》,他们都是通过对于冬季、雪、泥土等进行描写,反映时代生活的特征,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其次,艾青由于生活在战乱的年代,他的诗歌就体现了时代的悲苦和抗争,诗歌中体现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甚至不惜献身的精神,这对于一些无病呻吟的诗歌,是沉重的打击,这对于七月诗派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七月派诗人牛汉说过,我一生写诗就是希望从灾难的阴影之中突围。鲁藜在诗中这样写道:“一个勇敢的人/勇敢的战死/就是最大的快乐”。七月诗派面对死亡都很从容,他们深切地了解自己所担负的使命,以狂放不羁的态度前进。

再次,艾青的诗歌形式对于七月诗派的影响。读过艾青的诗歌,我们会发现,诗人很会利用声音、颜色和形象来描述事物。“黑色的土地”、“金黄的太阳”、“像霜雪般稀疏灰白的发”,有人描述艾青的诗歌,说他“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色彩、给颜色以声音”,可以说艾青对形象的描绘显示出他的深厚积淀和敏锐的观察力。诗人对世界的理解程度,可以表现在他描述的形象之上。七月诗派作品中,《纤夫》形象的描绘:“偻伛着腰,匍匐着屁股……四十五度倾斜着”;《冬日》这样写:“老树,用枯槁的枝桠,向群众点首……用嘶哑的声音,低语着”,可见七月诗派传承着艾青的意象表达的方式,延续着艾青诗歌的精髓。

艾青的诗歌是他倾诉的手段,苦难的生活中,诗歌陪伴他的成长。他的诗歌伴随着时代而发展,反映着时代的品格,他对于形象描写的独特手法,感染着读者,影响着七月诗派。更重要的是艾青的悲剧精神,那种抗争在当今的时代也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上世纪末,艾青走完了他的一生,悄悄离开了这个经历痛苦和欢乐的世界,但是他的精神会随着他不朽的诗歌一直存在。艾青在《诗论》中说:“中国的新诗,会随着社会而变动和发展,也会随着社会变动和发展下去。”

[1]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25.

[2] 王颖怡.试论艾青诗歌的形象性与哲理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

[3]司真真.诗歌的生命、灵魂与源泉——论艾青对七月诗派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09.

[4] 马丽.论艾青诗歌的悲剧精神[J].中国文学研究.2005(4).

作 者:钟灿权,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讲师,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猜你喜欢
诗派艾青光明
遇见光明
艾青《我爱这土地》
《诗》第27卷·三个“十”特大卷征稿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秋天 一个绚丽、光明的季节
艾青来了
艾青来了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走向光明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