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风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湖北武汉 430000)
“设计素描”一词已在我国艺术设计教学中地运用了很久,但是,屹今为止,还存在着认识概念上的不足。导致在岗位技能人才主导型模式中基础教学中教学观念、目的及方法浮于表面却冠之以“设计素描”之称的教学方法,回避了矛盾,不符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真正要求。
“设计素描”是素描,但又不是素描,他更注重“设计”,素描只是为“设计”服务的一种表现手段。
《大不列百科全书》中对素描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素描(Drawing)主要是指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就其特性在解释上总体来讲,也就是大型创作之前所作的草稿或草图。我国素描概念是中国画传统画论中的“非彩为素,摹画为描”一说,主要特点相对彩绘而言,是避开色彩用单色素描来表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素描之范畴概而言之具有这样几层含义:①素描讲究内在形式的组合,更加注重于表现物象的基本形体结构以及丰富的内涵。②素描可以通过不同载体表现画者的感知与构想,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视觉化的表达。③以线为主捕捉形象和表现形象。四,作为创作设计的划稿、草图,素描在具有不完整特性的同时,却能显示出画者构思创意情绪流变的主动性。从这几个方面对素描范畴进行界定和解释后,在基础素描教学训练中就会把握其特质,注重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与体识,去体悟和再创造。必须打破因不同原因而形成的固有素描教学模式,在重新认识素描基本范畴的前提下,从设计的意义上去理解和研究设计素描。
何谓“设计”?从现代设计的性质来讲,设计是一门人类生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生产技术与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既符合产品性能和生产技术的科学性,又符合艺术美的规律,从而发挥设计的创造性。它是属于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术科学”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念的更新,在以岗位技能人才主导型培养模式下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就不能再停留在以纯艺术表现和再造的素描范畴,应以设计为中心,从注重对学生的实用艺术、审美意识的双向培养的整体“设计创造”意识为框架来组织教学。
在教与学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真正学习的主人。
我们所有课程设计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岗位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必须作为一名岗位技能人才是一名具有创造概念的设计师。
设计师在创造设计这些物品时,一方面要具备对视觉综合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备对产品进行视觉化处理的表现技巧。
要培养这样的设计师,在设计素描课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的思维在“设计创造”的轴心方向中进行拓展。在实践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在具备对物象空间形态、体积、质感的想象、认识、表现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求其具备对各种信息的反应、综合与处理能力,以及新颖独特的创造能力。
艺术设计活动离不开创造思维的运用,这与科学发展一样,只有不断地发展、探索、创造,才有其生命力。
现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来自于创造思维的活动,这种创造思维活动由聚向思维和扩散思维构成。聚合思维是与以往的事物紧密联系,朝着某个预定的方向寻找某种可以预见的结论,其思维特征具有条理性。而扩期思维则相反,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其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向四处散开,与以往的事物发生断裂,朝着一个不可预测的结果,在双在原有事物运动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答案。二者在创造能力展示的过程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且先后有序。人们的“设计创造”,是两种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就是要注生对学生聚向思维与扩散思维的双向与聚合培养,使基础与专业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专业素质相对接。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创造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一名设计岗位技能人才必须具有三种能力:一是根据任务条件进行创意造型的设计能力;二是对不同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纳、综合与提炼的创造能力,三是在设计创造中运用不同手段进行思维视觉转化的能力。
设计素描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目的与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具备对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并以素描形式加以视觉化处理进行设计意图表现的技能。概言之,就是对创造性产品“内在结构展示”能力和“外在形式表现”能力的表现技能。
在教学中,要围绕岗位技能人才模式对此技能的需要,将其培养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础能力的培养,由“结构性素描”和“表现性素描”两大课题组成,着重训练学生对物象的比例、结构、形体以及空间感、质量感的表现能力。第二阶段为创意能力的培养,由“解构与重构性素描”和“联想意向性素描”两大课题组成,着重训练学生在素描阶段的创意能力。
对第一阶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可由形体结构、解剖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及光影结构相互关联的四大块组成。可从对结构组合分析研究入手,把对对象本身结构的剖析转换至多种空间组合因素关系的研究,通过以线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物象的表达能力。主要是对物象的形体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与表现的练习,通过对几何形——复杂的人造——自然物的刻画,清晰准确把握物象的形体结构,精确表现其空间比例关系,从而了解物象形体结构的内在形式的规律性,培养学生对物象形体变化规律的深刻洞察能力和“内在结构展示”的表现能力。
在“外在形式表现”能力的培养中,要在表现对象内容的广泛性,表现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以及表现形言的丰富性方面展开研究,加强对物象体量关系、质感关系、光影关系、空间关系及至结构关系的理性分析,感性把握,理性训练,创造形式美。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彻底摆脱绘画艺术素描教学模式,回到素描的基本范畴并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在实践中闯出一条真正属于设计素描基础技能培养的路子。
对第二阶段能力的培养,本着“师法自然”的原则,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课堂实体实践教学中,仍以自然物象为本体,在第一阶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外在到内在,从同一时空到不同时空,多角度,多层次对物象加以观察、体悟、分析、研究、直至发现新颖的形式,滋生丰富的联想并构造创造出全新视觉图式。
在教学中,对于物象形式美的研究,不能中局限于对物象的微观结构,分解和拆卸物象的构造,诱导学生在不断发现的激越中感悟自然物象诸多形式元素的生成变化规律,训练他们由具象到抽象,对自然物象空间状态的把握,再到超越自然物象在不同空间中的重构形式,扩散思维,增强创新动力与激情。
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学生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要以提高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改变。
在《设计素描》教学第一阶段的能力培养中,除了课堂上针对教学对象,采取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处,还应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走进博物馆,走进生产生间,走进大自然,去研究物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总结空间比例表现规律,然后以线为主,来表现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以及质感与量感。
课后,通过发现式学习,启发学生进一步提高物象的结构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起步阶段奠定物象视图化处理与表现的扎实基础。
在《设计素描》教学第二阶段的能力培养中,要引导学生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具象形到抽象形,从表现到创造过程的思维转换与元素替代中视觉化意象图式的创造与表现。教学方式要以点代面,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物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意表现。并积极与实用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从日常生活汲取元素,进行“智慧形”的创造,创造出有生命张力的隔断,门窗,车、牛,船等创意物象,从设计素描教学阶段就形成设计思维上的整合与创意,为“创造性”的物象“创造”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岗位技能人才主导型的培养模式中,思维与创意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志。在《设计素描》实践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拓展,创意的表现与创造对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解构与重构性素描”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分割与线性对比,悖理与比例逆反、解构与重构的虚实节奏等三方面的训练来分别培养学生的构图理念、视觉空间拓展、节奏韵律的思维与创意技能。
在“联想与意象性素描”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体悟而产生联想、逐渐超越具体物象,最后创造成出与写生物象相联系的另一种意象图形的思维与创意技能。
将想象思维运用于《设计素描》教学中,在观察、感受、发觉、创意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由对物象实体的描绘转换为众多关系信息的构成处理,最终创造出鲜活的意象之形。
在实践中,具体方法有四:一是通过对不同物象特征的把握,由此产生内在意蕴而构成新的同一画面,以获取丰富的想象。二是通过对平面“意”向性的分割再与立体进行“意”象性的结合后,产生出来的具有丰富想象的意象形。其三是彼此两物象特征进行“迁想”与妙合,实现物象形式与概念上的转换。其四是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捕捉心象,构成意象,创造出全象的意象图式。
思维是设计的思维,设计是思维的设计,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达到设计思维的培养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受困于常规思维的束缚,也常常会进行单一思维与创意,从创造性上缺乏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对于设计创意者而言,要想真正走入创意的领域,必须进一步拓展思维。教师在此方面技能训练中,一定要善于立足设计实践,引导学生敢于去打破思维定式,大胆地进行求异思维的创造。倡导他们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进行思考,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创意,奠定初步的设计理念。从思维走向设计,从基础走向设计,从设计走向设计。
《设计素描》教学只有紧紧围绕岗位主导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认识概念的基础上,找准教学中心,明确教学轴心,紧抓教学重心,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注重阶段性能力的培养,强化思维与创意的培养,才能让将艺术思维、设计理念等等由“虚”到“实”的艺术教育精髓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创造性”设计人才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1.单德林-《设计素描》,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01.
2.林家阳-《设计素描教学》,东方出版中心..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