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昭 (四川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其表现形式分两大类:器乐与声乐,而这两大类又分有多种具体不同的专业类型分支,然以在艺术的表现上总论而言,他们皆有着诸多相通的地方,即“音乐共性”。作为师者,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对音乐师范生的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借鉴这些“不同”专业的“相通之处”,不仅能够对他们自己所学的专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大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就此,本人通过以下些许举例表达对“音乐各分支艺术在实践手法上的共性”这一观点,并同时简单列举了一些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以供探讨。
在师范类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学中,无论是管乐教师还是声乐教师,都必须充分了解探究声乐与管乐的共性,运用这些共性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地、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吹奏和歌唱训练,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这两方面都能达到音乐教育专业所应有的水平。
声乐与管乐都是运用气息这一点几乎是不容质疑的,这也是学好二者必须要掌握的条件之一。在实践教学中,常有人认为学习吹管乐会影响歌唱发声,他们认为吹奏乐器时会使喉部肌肉紧张,劳损声带,从而影响发声,孰不知这正是因为气息的错误使用而造成的。正确的气息不仅不会起阻碍作用反而对二者的互相学习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据了解,在我国有很多著名歌手和电视播音员都从事过管乐演奏.他们在运用气息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
声乐与管乐都是靠气息带动从而发音。虽音色不一样,气息震动点也各不相同——声乐的发音是气息震动声带,而管乐发音是气息震动哨片和簧片或管体。但发音原理是一致的,都离不开气息。管乐与声乐在气息运用上完全一样,同时也非常重要。如音乐的强弱是声乐与管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旋律的线条以及音乐感情。然有很多学生,无论是在演唱或是演奏中,每当遇到有强弱表现的乐句就会出现音准不佳,这就是气息没有控制好气流而造成的后果。气息能控制气流,而气流对震动频率又至关重要,然而频率又直接决定音高的准确性。因此要解决好强弱之间的音准问题首先要有科学的、正确的运用气息的方法。
在演奏或演唱中,呼吸作为一种技巧,它可以为演唱、演奏补充气息。通过呼吸动作不断调整演奏、演唱状态,这样也保证了音乐的完整性。
吸气可用闻花香时深吸气的动作使喉结等整个上呼吸道畅通无阻、放松舒展地打开,这一过程不能有任何阻碍气息畅通的动作。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消除喉部的紧张感,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吸气的方式保证气息的充足和力量。凡音程在高音运行时都必须用丹田来稳定气息,从而使震动点保持所需要的频率,这样发出的音高就不会出现上下波动而影响音准和音色的问题,同时在低音运行时也要使气息下沉来稳定所需要的发音效果。
1.气震音(颤音)技巧的运用共性
由于在不同器乐里的称谓不一致,这里的“气震音(颤音)”其实就是指演奏者运用气息使音乐旋律呈波浪式的活动。这种发音技巧是声乐与管乐在音乐表现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种技巧,尤其是运用在舒缓的旋律中更能加深它的舒情性和流畅性。对管乐和声乐来说,他们所用的气震音(颤音)方法也是相通的。主要是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即依靠腹腔震动气流使声音有规律的上下波动从而起到使音色更加柔美的效果。另在哨片乐器类还有用嘴唇压柔的方法来达到独特的演奏风格。而这些方法依旧必须要用丹田来稳定气息才能完成。
2.花舌音技巧
“花舌”音是吹管乐和声乐里比较常用的一种技巧。“花舌”是在演奏或是演唱时,要求舌体在口腔内自然的微微翅起,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产生密集连贯的颤动而发出的碎音效果,类似“吐噜”之声。在实际演奏或演唱中它表现一种较为强烈的气势,不过更多地是担任点缀的作用,如运用得当,又可以有力地表现出乐曲的强弱对比和明丽谐趣的良好效果。
3.连音、跳音技巧
吹管乐和声乐皆必须运用气息来完成发声。“连音”技巧出来的效果就如同弦乐的连弓奏法一样,使每个音符之间连贯。常用于歌唱性、抒情、悠长的旋律。这种技巧要求气息平稳、呼吸肌肉扩张范围较大,积极程度适中,从而完成音乐旋律走向的优美性和完整性。声乐里的“跳音”相当于吹管乐的“吐音”技巧,它们的气息运用相同,只是声乐要求震动声带而已。“跳音”在吹管乐里又被称为“吐音”,大致可分三种:单吐、双吐、三吐。但无论是吹管乐还是声乐都是靠控制送气与闭气来使每个音符之间不相连接而完成“断音”这一音响效果。
拉弦乐与弹拨乐同属于器乐。弹拨乐是指用拨片或指甲弹奏的乐器,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包括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国外最典型的为古典吉他。而拉弦乐是属于弓弦乐类乐器,一般用马尾制成的琴弓拉奏,如民族乐队里的二胡、高胡、中胡、板胡等胡琴类和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等虽然他们的外型差别较大,演奏方式也各异,看似是不同类别,但其实在实际教学和演奏中却也有着许多共性,而通过掌握它们的共性来辅助互相间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拉弦乐与弹拨乐都属于通过震动弦而发音的乐器,这两类乐器的音色截然不同,且对弦的震动手法也完全不同,弹拨乐器一般是用手指弹挑来震动弦,也有用拨片来拨弹。而拉弦乐却是用弓来磨擦弦而产生震动。但对于二者触弦以及出来的音质这一要求上而言也是有共性的。拉弦乐讲就音色柔和,弹拨乐讲就音色清脆,一般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右手。比如拉弦乐的弓毛在与弦相互摩擦时一定要注意拉弦的角度与触弦的力度,如磨擦太重或角度不准确就会使声音出现沙哑,但太轻又会使音色不饱满,而弹拨同样如此——如右手指甲或者拨片触弦太深,或是角度、力度不准确,也能造成发音的失误。
1.手腕放松
在这两大类乐器中,由于乐器自身的构造加之音区跨度一般比较大,因此在低中高音区的变换时需要在上下把位或者说品位、相位中交替完成。在练习中手指必须做到快速、准确、连贯,且具弹性。指法不熟练或者手腕紧张僵硬就会导致音符不连贯,甚至影响音准。因此,手腕和手指很关键,因此练习时必须放松手腕和手指才能在各种把位上应用自如,再加上通过自己内心的音准来判断具体的按音点,这样才能完成乐曲所需要的各种音程连接。
2.滑音技巧
滑音是这两类乐器在演奏中常遇到的手法之一,它对于音乐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到好似某人说话的声调起伏都能有旋律可循,难则难到要使之好听还需注意很多其他因素。“滑音”这种技巧能加强乐曲的表现能力,使乐曲在风格上的处理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时没有滑音会使整句甚至整首完整的乐曲变的寡而无味,如果掌握不好这种技巧在处理乐曲时难免会造成音乐的整体美感下降。虽然是不同的两类乐器,但二者在使用“滑音”这一手法上也有相似的地方。拉弦乐是上下滑动,而弹拨是左右推拉,其中古筝是压弦和松弦,不过弹拨也有上下滑动的时候。虽然他们的手指移动方向不一致,但都离不开听觉和手指到位的准确性,这需要在长期的练习中不断地去完成。
3.揉弦技巧
揉弦是这两类乐器中共有的技巧之一,这种技巧能使旋律更加优美,更加传情。它们都是以手腕带动手指在弦上快速滚动而产生压力,使发出的声音有规律地上下起伏而达到表现深情的一种效果。其中古筝的揉弦有所不同,它是用手指快速上下压弦,使声音波动而产生需要的效果。它们的共性都是一样,以改变弦的张力而达到目的。在练习过程中左手腕一定要放松,力度集中于指尖,快揉和慢揉都必须熟练,这样才能很好的运用到旋律所需要的地方。
4.双手的配合
虽然管乐也是需要双手的配合,它却并不像弹拨乐和弦乐那样由一只手把握音准以及包括滑音、揉音等技巧,一只手负责发声和音色的处理等。而像弹拨乐和弦乐这种左右分工明确的,在快速演奏时也就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演奏时,双手都要抓音符的节奏点是很难的,在双手灵活的前题下必须还要有一种准确的节奏点来支配双手的行为和动作,当音符出现时左右手必须同时进行才能准确地完成音符的时值。如弦乐的右手出现推弓和拉弓,弹拨的右手出现弹和挑,尽管能出两个音符,但这两个音符的音程关系就需要左手的指法来决定,一旦出现快速的音符连接和右手的快速过弦,若演奏者没有心理节奏则双手是无法统一的,必须要在同一节奏点上完成双手演奏,音符的表现才会清晰无误,颗粒性也才因此能被树立起来。
打击乐器的种类较多,包括扬琴都属于此类,因为扬琴的音色近似弹拨,人们习惯于将它例为弹拨乐器,其实从演奏方式而言扬琴应该属打击弦鸣乐器。由于打击乐都是以敲打的形式来作为演奏手法,所以在双手配合上,以及力度处理,音色和音型的变化等都有共同的相似地方。打击乐器是一种具有一定民族特色、节奏性强的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可以划分到打击乐类的不同乐器多不胜举,但从大体的练习方法而言,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
双手配合是打击类很重要一种练习,要准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就必须由慢而逐渐加快地训练左右手,使双手能做到快、慢、轻、重,缺一不可。在练习中要做到手腕放松、双手协调、力度统一,且既能渐快渐慢又能渐强减弱,能够抬手演奏,又能放低手腕轮奏。这些要求在所有的打击乐器中的练习都是一致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音色变化更是此类乐器在演奏中的重要表现手段。除扬琴和木琴外,大多数打击乐器的音区都非常窄,无法用音律来表现所需要的情绪,只能用改变音色,音型,强弱,等来增加演奏中的表现能力。打击乐器发音面积较宽,不同的发音点就有不同的音色,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了解各个部位的发音效果,在演奏中才能充分发挥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特殊作用。
由于打击乐大多是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因此音乐中所有的节奏它都必须能演奏,在音型的变化上也由此要求严格且复杂。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其旋律的风格特征决定着打击乐的音型特征,但打击乐也直接反应了该音乐的风格特点。因此学习者无论是学习哪种打击乐演奏哪个区域的风格音乐,都要重点掌握当地的主要和特色的音型节奏,比如新疆音乐中切分音占多数,西藏音乐中前十六节奏较多、重拍多在后等特点,当然还包括其他很多民族和风格性较强的一些音乐。在掌握它们的特点后同时配合双手的协调运作,才能发挥打击乐的优势和特点。这对打击乐类的演奏者来说尤为重要,否则打击乐在音乐中就失去了它的重要意义。
前面本人谈到的关于声乐与器乐里的吹管乐、弹拨乐与拉弦乐以及打击乐中各种类属乐器在某些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互相推理和借鉴的共性。其实除了这些小的方面看它们是有共性,且就宏观的角度而言它们也是一样具有共性的。音乐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就是情感的表达,这也是音乐这种艺术不论分有多少种不同门类都具有的一种共性。在本文里本人仅概括性地谈论了一些对于音乐里的各艺术分支种类在一部分实践手法上的共性。音乐其实根本就是相通的,由于学习者认识的不足导致了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无法很好的将多种艺术共同学习更不谈通过借鉴的手法来辅助其学习的效率。因此作为师者的我们更应该打破学生们在学习中思维的禁锢,帮助他们走出困惑,以便能够达到越来越好的学习效果。希望通过本文中的并不多的一些论证和举例能够让更多的学习者意识到音乐各艺术门类之间懂得互通互助,能够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如果学习者能够遵循了这些规律、掌握它们之间的共性,再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勤学苦练,就可能成为出类拔萃演奏或演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