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日语学习者共同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1-08-15 00:45:37易晓莉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日语原文

易晓莉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日语学习者共同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易晓莉

本研究依据建构主义等理论,先后进行了五次学习者共同阅读教学实践。学习者之间的谈话分析表明: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互相协作解决问题和任务,促进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一、我国日语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国内日语学习者的数量激增。如何提高日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成为日语教学的新目标。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日语课程标准里明确说明“综合语言能力”不只是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是文化素养、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的统一体。另外,课程标准里还倡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尊重个人差别的教学理念,标示着未来日语教学的新的发展方向。

国内的日语教学中阅读课被设置为一门重要课程。在本研究之前,笔者对国内12所高校,15所高中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所示,目前国内的日语阅读教学方式普遍侧重于对词汇句型的讲解,忽视对读物篇章结构,内容连接的整体把握的技能培养。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积极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读物的能力,同时对自己理解偏差的地方也不易察觉和修正,从而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学习者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不多见。可以说目前国内现行的阅读教学模式还未重视阅读过程,尚未实现教学改革所需的“综合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理论基础与先行研究

本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等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从认知论的角度对学习活动本质进行深刻分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合作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者维果茨基(Vygotsky)所提倡的“社会交流中认知发展和学习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重视教学环境中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惠关系。

馆冈(2000)等人在日语阅读教学中导入了学习者合作学习模式并进行了大量实践研究。他们指出,在学习者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一方会对别人所用的有效线索和阅读技巧加以注意,有意识地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使用。另外还会发现自己与他人理解的偏差,从而对问题重新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者为主体参加这种阅读活动,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国内日语教育界吴(2005)提出了“学习者共同协作阅读”的建议,但是对这种方式的具体的学习形态和效果没有进行说明。就笔者所知,国内相关的实践性研究为之甚少。为了适应教改目标,从目前教学现状和先行研究中得到的启示出发,笔者认为有必要着眼于对日语阅读过程教学的研究,在阅读课中引进“学习者共同阅读”的学习活动,对其实现的可能性进行探索。

三、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馆冈对“共同阅读”的定义,即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互相协作解决问题和任务,促进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本研究主要对共同阅读活动中学习者怎样实现学习的过程进行考察,具体课题为:学习者怎样进行交流,能否促进对教材的理解?

本研究以日语水平中上级学习者各10名为研究对象,2010年4-5月实施了5次共同阅读实验课程,每次课程90分钟。阅读材料为5篇不同的叙事文。本研究以第一次活动的材料为分析对象,采用的教材为星新一的《谜般的机器人》。教师将教材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附有阅读任务,分阶段发放。学习者两人为一组,先各自默读分发的教材,然后教师将本部分的阅读任务分发给这组,学生们围绕所给课题进行讨论,所用语言以日语为主,遇到难以表达时为促进思考,允许使用中文。本研究立足于对阅读过程的考察,以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的谈话录音文字化资料为主要分析对象。以谈话功能为分析观点,对会话例进行分析。本文为读者阅读方便,将日语部分译成中文。阅读材料的原文用斜体字标示。

四、考察与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共同阅读活动中出现不同的合作模式,以下举例说明。

模式[A] 一方以从对方那得来的信息为线索,重新修正自己的想法

会话例“机器人的嘴”

1 S3 这是干什么的机器人?

2 S4 我觉得是发泄内心的寂寞。

→3 S3 我也觉得是。想交个朋友。

→4 S4 不是说想交个朋友,就是说有什么烦心事,可以跟它说。但是不需要它说什么。就是想找人倾诉。因为机器人只有耳朵。

7 S3 嗯,就天天陪他玩,因为他太寂寞了。

→8 S4 那没必要没有嘴阿?

→9 S3 他(博士)不是想保持秘密吗?有可能。还有第二种可能就是他觉得人类太不安全可靠了。

10 S4 但是他也有朋友啊。

→11 S3 他不是觉得不可靠吗,它没有威胁,因为不管和它说什么都不会泄漏。他就把心里的秘密告诉它。不跟别人说。

关于博士制造机器人的理由,S3原认为是由于博士感到寂寞。S4说机器人只有耳朵,不能进行朋友间的相互交流,只能听博士的话(4),S3认可S4的解释(7)。之后,S4再次提供机器人“没有嘴”的信息(8)。S3基于这点,猜测说由于机器人不会泄露博士的话,所以他毫不担心将自己的秘密告之它(9,11)。由上观察到S3通过与S4的对话,修改了自己推测。

模式[B] 学习者之间支援和被支援角色的相互转换

会话例“朋友采取的行动”

例(1)被支援方

2 S3 跟在两人身后,想看一下

3 S4 悄悄地看了一下,之后

→4 S3 但是什么都没看到,之后就死心了。

→5 S4 采取什么行动?这不是有么?放狗去咬他吗?

→6 S3 哦,对,忘了。

7 S4 (笑)

→8 S4 朋友脑子里闪出一个计策,放狗去咬它,不管它怎么呆….. 就是这吧。

9 S3 嗯。

10 S3 但是,那个机器人无动于衷。

→11 S4 课题是他采取什么行动,而不是说那个机器人有什么反应。

12 S3 嗯,嗯

13 S4 就是他跟着它,一开始是跟着他们俩,第二个就是放狗去咬它。然后到研究室想去发现点什么

→14 S3 就是到研究室去偷窥呗。偷窥了下。一共就三个行动对吧。

S3说博士的朋友尾随他和机器人,结果什么也没发现就死心了(4)。S4对此有异议,将原文信息指示给同伴看(5)。S3注意到自己的理解与原文信息偏差(6)。之后S4再次向对方提示原文(8),并指出S3对课题理解错误(11)。S3接受S4的意见,重新把从对方得到的信息和原文信息统合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S3接受S4的支援。

例(2)支援方

→17 S4 (重复原文)什么意思?

→18 S3 放狗呗。

19 S4 这是放狗的意思啊?

20 S3 应该是。

21 S4 我觉得这句不是放狗的意思,他是看到一只狗在那,闲着没事干了。

→22 S3 这不是“决定”吗?“试着”…试着把狗怎么样…

23 S4 哦哦。(重复原文)这句呢?

→24 S3 他认为那个机器人不会站着不管,不管怎么样,他要试试。

25 S4 哦哦。

在这个场面中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首先,S3用中文向S4说明原文中“放狗去咬”这句话的意思(18)。然后S3提示原文里出现的“决定”这个句型,从而解释博士的朋友是有意地采取行动,指出对方理解有误(22)。之后S3将原文另一个句子的意思向S4说明。S3从接受S4支援的角色变成对S4支援的角色。从例(1)(2)可以看出,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S3、S4无论哪一方都有对对方的支援行为,可以说学习者基于这种平等和相互支援的关系,共同推进阅读活动。

模式[C] 相互使用已有背景知识,促进阅读理解

会话例 “机器人的形象”

→54 S1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讲机器人,计算机的。

→55 S1 你认为与人脑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

56 S2 人类和机器人?

57 S1 嗯。

在这个例里,S1提到相关内容的读物,就人类与机器人的头脑的区别这一问题对S2提问(55)。S2除了说明机器人是人类制造的产物外,还想象未来机器人与人类是一个模样。S1以克隆人为例进行说明。之后,S2谈到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机器人的行动,想象着未来机器人的形象。两人进一步描述机器人给予自己的印象,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这部分的课题是“机器人有什么作用”,上述对话似乎与之没有关系。但是,学习者积极地使用自己从书本电视等媒介获得的信息,对机器人的身体、头脑、走路方式进行描述,机器人的整体形象逐步地在学习者脑海中浮现。这个过程对“机器人的作用”的推测非常有益。

[1]大隅敦子.第二语言学习者怎样阅读—活用已有知识和一贯性的形成[J].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教育纪要第1号,2005.

[2]高崎三千代.对阅读中相互指导的考察—同一母语学习者[J].语言文化与日本语教育第28号,2004.

[3]馆冈洋子.阅读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阅读的可能性[J].美国加拿大大学联盟日本研究中心纪要23号,2000.

本文系:四川师范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8QNW04。(易晓莉: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日语教育硕士、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日语教育、日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日语原文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让句子动起来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
尝粪忧心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卖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