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大学体育健康教育的探索

2011-08-15 00:45:37尹勇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考核大学体育

尹勇

对开展大学体育健康教育的探索

尹勇

健康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从而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对健康所具有的重要影响。有鉴于此,笔者在分析高等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的途径,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一、高等学校开设体育健康课程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就已起步。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中小学健康教育已取得较好的成效。然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健康课程的重要性还未引起充分重视。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唯有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地开展学习与工作,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牢固树立健康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个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高校体育中必须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二、当前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应试教育思想在大学师生中的影响依然很深,因此,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是力求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由大学生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然而,很多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出发点仍然只满足于成绩及格,真正为了健康或掌握健身知识而学习的学生为数不多。体育考试成为当前大部分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动机,这也说明了应试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之深。同时,大学体育教师也存在一些困惑。他们觉得,一旦体育课不再进行考试,恐怕学生就更加不会好好学习了,何况各所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尽管这一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却更多地导致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所以,改进思想观念,提高健身意识,培养体育健身习惯,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缺乏更新,大多集中在篮球、田径、武术、健美操等项目,而富有特色的网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都无法开设。同时,体育教学内容的排列上,也是直线式的开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目的、任务等十分纯粹的概念,而忽视了体育人文教育及与锻炼相关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

(三)体育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

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学流于形式,一些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实行两年制和每周两节制,四年的学制中,只有两年上体育课,剩下的三年没有体育课,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即使是在每周二节的体育课中,不论是从体育的活动时间,还是体育活动的次数来说,想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再加上各校的早操、课间操的组织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课外活动。因为采用的是五天工作制,大量理论课程挤占了这一块时间,课外活动几乎被取消。到了晚上或双修日时间,还时有补课,学生忙于学习,根本没有锻炼时间。在高校所开展的体育竞赛中,一些比赛基本上都是少数人在参与。比如足球、篮球和排球等,那是体育尖子生的市场,大多数人只是看看热闹、喊喊口号而已。即使是在学校组织的大型田径运动会中,参与的人数比例也十分小。开展体育比赛的初衷是为了推进群体活动的开展,然而实际上却由于学生的学习过忙和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差异,同时组织方法存在问题,难以达到体育竞赛的应有效果。

(四)缺乏良好的评价考核机制

在高等学校体育评价工作中,大多数高等院校是有组织、有分工的,但是流于形式的学校也很多,十分缺乏系统检测,造成部分管理者认为体育管理是一种负担,而各系具体负责群体活动的干部,其积极性同样不高,这是由于多数学校的群体工作管理者是在奉献,体育工作者同样没有相应的报酬,积极性也深受影响。因为组织与管理措施的不得力,难以调动体育管理人员与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造成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三、进一步加强大学体育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认识

高校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努力提高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认识,树立起现代健康观,使健康体魄成为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重要前提。对大学生应切实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知道健康不仅能让人免于疾病与虚弱,而且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健康包括着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组织、授课内容及教学形式等方面,要把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健康的身体、心理的健康,与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统一。

(二)增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论定位

随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形成与推广,高校体育课程应当确立以促进学生科学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还要提高以体育素养为中心目标的课程性质定位,科学性与先进性、健康性与文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好的体育活动将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从而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适当调整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

改善大学生健康行为是事关键康意识的重要途径。根据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会牵涉到营养卫生、医学、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应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增强大学生学习健康教育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与健康行为。

(四)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高校应制定全校性体育活动的计划,并力求做到组织严密、内容丰富、严格管理。要抓好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开展班级、系、学院及全校性的各类体育竞赛,营造出浓郁的体育活动氛围。全力保障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并要有计划地建设各类体育场所,合理地购置相关体育器材,妥善处理好体育运动器材与场地不足的问题,满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迫切需要。

(五)完善课堂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一是建立起评教评学制度。要定期征求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对教师与学生开展综合评价,建立起看课制度。教师之间要相互观摩借鉴,相互促进与提高。学生之间也要开展自评与互评,从而有利于体育能力的提高。二是变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应将评价贯彻到教学全过程之中,并将其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反馈环节。三是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有形体测定与机能测定,又要有学习态度与技能的达标,还应当有对专项课程项目的健身原理、锻炼方法、健康养护方法及未来发展动向的考核。四是要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评价方法,并慎重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考核时间安排上,除了固定的统一考核时间之外,还要考虑到考核时间的灵活性。比如,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考核时并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或觉得对某一项目的掌握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这种情况,教师可允许其联系一段时间,并在其练习之后再次进行考核,从而减轻考核给大学生造成的压力。

[1]吴冰.论高校健康体育教育[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3.

[2]葛冰.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6.

[3]李莺歌.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之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尹勇:河北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考核大学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大学求学的遗憾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2016体育年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