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桂春 李爱华 白雪莲 杨柳
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老年护理实践教学
白桂春 李爱华 白雪莲 杨柳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令世界瞩目。我国老年护理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急缺,老年社区护理就业空间广大,老年护理课程担负历史使命。改革实践课比为70%,改革考核模式,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宗旨,依托“老年公寓”、老年医院、老年病房开展实践教学。护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动手能力提高,践行了定岗实习,为满足社会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1999年底至今,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已10年,老年人口系数以每年3.28%位居世界第一的惊人速度在递增,由原来的10.1%递增到11.03%,。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很多城镇的老年人选择了老年公寓进行养老,目前从事养老机构的护理老年人的几乎都是家政服务人员。
我国老年护理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自2005年到2010年,老年护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确立实践课为核心,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付诸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为主体”,依托“老年公寓”、老年医院、老年病房进行“做、中、学”,为实现零距离的衔接,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老年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在纯理论课堂上是培养不出动手能力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来的,必须在实践中培养。
首先要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适合老年护理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牢固树立以“就业导向”,“三个三”、“四个一”、“一个双”的指导思想。
(1)“三个三”既 “三个紧密”:①紧密结合高职高专办学定位设计《老年护理学》实践课程;②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贯穿实践课程教学;③紧密结合老年需要进行实践课程教学。
(2)“四个一”既“一个体现”、“一个融合”、“一个中心”、“一个主体”;“一个体现”: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一个融合”:融合各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学科体系进行课程教学。“一个中心”:突出“实践教学”为中心,贴近临床、贴近社区、贴近老年生活。“一个主体”:以学生为主体。
(3)“一个双”既“两方合作”:校企双方合作进行实践课程教学。
在以“就业为导向”,“三个三”、“四个一”、“一个双”的指导思想进行老年护理实践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聘请国内外知名护理专家及实践专家为实践指导老师,为“飞跃式”培养紧缺型老护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质量保证
第一,聘请国内知名护理专家,省内护理界唯一第32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 获得者孙秀兰护理老前辈为学科的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老师;
第二,聘请的护理临床实践指导专家覆盖了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副主任、老年病区、专科病区护士长;
第三,聘请省内知名的第一家老年公寓院长何光明前辈为实践教学老师;
第四,聘请其他公寓院长及资深的一线养老护理员为实践带教老师。
为保障老年护理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与多家老年公寓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医院、病房、社区、老年院,直接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如2005年我们与享有国内盛誉的河北省第一家“友谊福寿老年公寓”,建立了实习基地,又先后和几家养老机构建立了实践基地的签约如:“老来乐”“路南区老年公寓”以及本市的5所“三级甲等医院”、10所“二级甲等医院”等都是我们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所有这些都为实践课保质保量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单独应答考试只能将理论的知识进行考核,我们以考试注重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淡化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应答考试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考试模式改革: 采用五个方面成绩的结合:①学生考评(占总分的10%):包括学生自评、组内成员考评、组长考评、班委考评;②老师考评(占总分的35% ):包括出勤、课堂提问、随堂考核、平时作业、技能试验考核;③社会实验报告(占总分的10%);④社会考评(占总分的30%):包括医院护理专家考评、老年公寓院长专家考评、医院、公寓资深实践带教老师的考评;⑤试卷答题考试(占总分的15%):包括平时、期中、和期末考试。
由于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护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养老护理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针对就业社会需要,进行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证、养老护理员等级考试相接轨的辅导及考试,注重毕业生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工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拓展能力的养成, 使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甚至有的走出国门,在英国、澳大利亚、科威特、沙特等国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白桂春 李爱华: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临床护理教研室。白雪莲 杨柳:开滦集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