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中的同构
——关于现当代女性生活图景的思考

2011-08-15 00:45:37王懿清晏娜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图景意志微笑

王懿清 晏娜

对峙中的同构
——关于现当代女性生活图景的思考

王懿清 晏娜

作为叙述主体和被叙述对象,通过文学和绘画表现出来的女性生活图景一直存在着有意或无意制造的假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媒介地开放,这些假象在被逐渐地揭开,二元对峙的女性生活图景正在呈现。

一、转移的“微笑”

微笑本是作为一种生命活力的多义、多解的符号,但一直以来却在另一层次上被动地作为反映男性意志的图象符号。古希腊用微笑增强逼真性,并认为只有将头像做成微笑的,才能表示对神的尊敬,这是原始的男性崇拜仪式导致的以微笑为表征的女性意识假象。这种情况就如同《维林多夫的维纳斯》一样,作为二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雕塑作品,其裸露的身体,通过对女性性别特征的夸张表现来体现一种男性原始的欲望和控制力,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写到“女性的身份意识和性别角色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从一开始就被文化建构和生产出来的,包括女性的身体。”微笑这一如同女性身体一样美好的语义,使得这一词本体意义和外延意义成为一种机械的、符号的呆滞,固定成一种模式,树立了叙述和真实表达之间的对峙。

社会技术的进步带来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任何人都能够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然而这种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之后却隐藏着等量的蜕变。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社会在熵变,而人的本能差异却在缩小。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按照别人对我们的期望来塑造自已:运动员型、艺术家型、经理型、学者型……人们会主动积极地戴上生活分派给的面具(心理学上所说的“人格面具”),“向着这种类型发展,直到这种类型铸造了我们的一切行为,甚至声音和表情。”更为异常的是,这种塑造不是来自于男权意志压迫下的被动遵从,而是在男权意志下形成的主体意志。“女人比大多数男人更有意识地在塑造自已的类型和形象方面下功夫。她们经常试图用化妆和发型等手段把自已塑造成为银幕或者舞台上时髦人物的形象。”这种刻意地批量化地化妆和发型实质上是“微笑符号”的延伸和扩展。在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女性杂志、选美比赛中,大量带有标准式微笑(标准得雷同的精致脸蛋),摆出标明适合各种场合下的标准式姿势,并且以声称“如何让你成为……焦点、社交明星”等一类由于不遵从而产生的被社会遗弃的危险的恐吓话语来诱引各种女性读者推行标准化。网络也是同样的情况。相貌、表情、举止等一切关于年龄和性格的叙述统统在这一标准化下丧失独立存在的价值,最后,直接导致的是思想和精神自觉地自我消失。

二、女性本体的觉醒

不得不承认,现今社会对话语的开放更加宽松和自由。60年代女权运动至今,女性争取性别平等的斗争已发展了半个世纪。在这四十多年里,女性一直在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表现方面的努力,最直接的体现是对于性的态度。这一一直被定义为羞于启齿的词在众多女性艺术和文学作品中得到频频再现。

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是一位用独特的带有女性激进色彩的语言揭露社会庸常中的荒谬与强权的人。她的《钢琴教师》因其自传为背景和作者天才另类的笔触而精妙绝伦。一种女性自身的约束和反约束、禁欲和受虐、追捕与反追捕的角逐和斗争强烈地充斥着作品本身。无处不在的对立构成耶利内克的女性图景,文本的叙述消失在思想的跃动里,文字是解剖精神世界的手术刀,引导女性意志的公开。

批解、暴露,用思想分析和用精神解答来表现女性世界图景仿佛是现代女性作家们常用的手法。美国作家安·兰德明显是一位具有男性气质地影响人类文化的哲学家。她的《致新知识分子》站在男性话语的领域,以一种强硬的私利主义伦理学理论倡导“一种现世生活的哲学” 。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的软弱的、摩棱两可的、厌倦地以及无处不在的逃避氛围的女性气质形成尖锐的对抗。这种身体与心灵的对峙,使安·兰德过于“阳刚”的思想言论反而显得真实后的可爱。

绘画往往要比文字强烈、直观许多,如阿恩海姆所说“图画形象的结构总合为一种明确的信息,”并且,“有关一幅画的表现内容的一切信息及细节不仅增加了我们所了解的东西,而且改变了我们所看到的东西” 它是一种用图像来表达文化寓意的的样式。当代许多女画家的作品是激进的,迷湮的和泛性的。宋永红的现代春宫画就是将性的自由作为一种标志的作品。她将性这一人类有意回避,不可直视的存在从生活中提取出来,以一种神经质地隐讳手法,将其中有关宗教的、环境的、伦理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画家设定的一个情境中,有关性的余下的解释和观感由看官自已完成。”与古代的春宫画相比,它是一种由女性被赏玩地被动表述,向主体生理和心理双重体验的转变,并且心理上的描述要大于事实上的陈述。

如果说现代春宫画是一种表现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客观描述,那么崔岫闻的《舛》系列则是一种主体经验和感受的主观再述。她将性冲突作为绘画主体,通过隐喻的对象体现女性在男性权力压迫下服从、憎恶、报复的心理抗争,是对女性内心生存状态的关注。她的作品中潜在地表达了许多关于性的感受:非自愿的、随机的、不稳定的、混乱的。如《舛》中的狗、鸡等形象,一方面代表一种抗争武器,对形秽丑恶的男人撕咬叮啄,是对男性侵犯(性主动)的惩戒,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女性作为反抗个体的柔弱;狗扑于地的男子,白色护私布上的血迹是这场反抗斗争的结果,一种通过禁欲表达权利的平等;扎辫子的小女孩则是女性处于性被动(权利被动)下的一种弱势形象。崔岫闻表现出来的女性争取权利的斗争是直接的、血腥地和报复地。

暴露、歇斯底里以及无处不在的对抗性是现代许多女性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它以强硬的、夸耀的、亚马逊女战士式的态度直视压迫,它与“微笑符号”式的女性形象构成当代女性的社会图景。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截然相反,出自两种权利意志形态(男性期望下的女性意志和女性自我的意志)能够在同一社会环境中共存,以各自的行为特征呈现生活图,这或许也正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多元社会的海纳所体现出激进的一面吧!女性图景表现出来的两极性必然会在同一社会环境中相遇、拼撞、融合,这也为创建新的女性图景提供了契机。毕竟性别身份问题要远比男女两性的抽象对立复杂和丰富得多。女性在寻求争取男女两性平等的道路上要建立更为和谐稳定地反映女性真实性别特征和生存意志的社会图景。这种社会图景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女性对自身的尊重和喜爱,使女性对自已的好奇就像男性对自身的惊讶与好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身性别的欣赏和满意一样。从个体体验中转释出普遍经验,形成可传达的社会公共性,用尊重和幸福作为自我参照,靠内心反映生活。

(王懿清:文学硕士,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系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油画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晏娜:1981年生,女,文学硕士,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讲师,主要从事水彩画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图景意志微笑
动物的“自由意志”
大自然探索(2023年7期)2023-11-14 13:07:52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18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2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若想念,微笑吧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5:58
青岛新图景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3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种微笑
微笑不如哭
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08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