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辉 倪旭冉 马红翠
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汉字读写水平
于月辉 倪旭冉 马红翠
文章立足对外汉语教学方法,阐明汉字教学的现状。提出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总结提高汉字教学的方法,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深造。汉语成为留学初级阶段的主要课程。这就要求汉语教学不能停留在满足日常交流阶段。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由于有了汉语环境,口语和听力进步很快,如何提高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就成了汉语学习的主要问题。汉字难认、难写,是制约他们汉语能力发展的“瓶颈”。这是因为母语与汉语相差甚远,再加上课文变长了,要读写的东西变多了,于是只好“望字兴叹”。汉语老师也觉得课程难以推进,因为学生们会说、会听,但认字有限,也不能正确书写。因此,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汉字教学和研究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中期,汉字教学与研究提到了意识日程。专家学者就汉字教学的地位、任务、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出现了一批以初级留学生为对象的汉字教材。
使汉字教学真正走出困境,取得发展,就需要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研究。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结合从事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方法,以求更好地服务教学。
(一)开设独立的汉字教学课
在以往的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汉语课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各种技能,尽量做到平分秋色,权重平衡。但由于课时有限,内容较多,有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在2008年,我院首次在留学生中开设了独立于精读、口语、听力等课型之外的汉字教学课,每周两课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律,培养学生的汉字自学能力。从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讲到汉字的基本结构、构造规律以及偏旁和部首等。在讲偏旁和部首时,结合汉字的构成给学生讲解同一偏旁或部首的字的大致相同的意义。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一些汉字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浓厚兴趣,觉得汉字就像一幅幅画,让他们感到神秘而好奇,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例如,对“家”字的讲解,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组成部分后,讲解 “家”字的起源和意义,结合远古农业时代的经济特点,家就是“房子”下面有“猪”。这样学生们既理解了字的意义,也更快地记住这个汉字。因此,在初级阶段开设这种汉字教学课是非常必要的。汉字课的教学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一定数量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二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历史、表音、表意的规律,形成汉字的自学能力。以后他们遇到新词就能有意识地拿熟悉的偏旁部首作为认知的基础,从而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词汇量。
(二)在汉字教学中,重视形声字的讲解
汉字从构造上来说,形声字最多,约占常用汉字的90%。尽量把汉字分解成形旁和声旁,从汉字的构造规律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有效地提高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一规律符合成人学习语言的特点。所以,如果学生掌握常用语素的意义,对于他们学习汉语词汇来说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经过长期的演变,有些形旁和声旁已不太准确,但仍然可以对学习者有所帮助。进行语素义的教学时,形声字的形旁是教学重点。有时可以通过偏旁部首的意义来辨别一些形近字,如“晴”与“睛”,可以告诉学生,日字旁的是“晴朗”的“晴”、目字旁的是“眼睛”的“睛”。其次,在解释字义时,先教常用义,再教派生义,不要一次给予太多的义项,来加重学生的负担。
(三)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听说读写兼顾而注重读写的原则
尽管听说不是汉字课的主要内容,但是基于语言学习的特点,不能生硬地割裂各环节的联系。对于生词不多又较短的课文,要求学生给每个生音,每节课都听写上节课所讲生词,并纠正笔顺。这样让学生不断重复记忆积累所学汉字。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词汇量的扩大,再采用语段的听写方式,即从字词过渡到句子,再到段落。这种听写并不只限于课文中的句子,而应该是由教师按照课文的语法点和所学词汇重新组织的句子和语段。学生就能利用自己所学词语写一些熟悉的内容,从而增强汉字学系的自信心。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一定要把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放在首要地位。如何找到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
(于月辉: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倪旭冉: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部。 马红翠: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