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011-08-15 00:45:37王彪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岗位职责归属感认同感

王彪

论加强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王彪

大学生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意,存在彷徨、焦虑情绪,归属感不强,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不认同,这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认同”与“归属”是心理学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认同指的是认识与感情的一致性,认为经过认同,形成人的自我概念。归属是你对某种对象有了认同感,接受了对方,个人感觉融于整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而一旦对自己的组织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就能理解和认同个人的未来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关联,相互依赖,产生凝聚力,就会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始不懈地努力和追求。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的最高需求。

大学生辅导员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实践者,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意,存在彷徨、焦虑情绪,归属感不强,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不认同,这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使之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严峻任务。

一、明确岗位职责 ,正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

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长期以来一直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存有争议,迄今仍没有统一的界定。高校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但是在许多高校中辅导员成了服务员的代名词。婆婆多,哪个部门都能指挥辅导员,几乎所有行政后勤机关都不直接对学生服务,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抓去管,认为辅导员是“万金油”,而主要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却被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不少专职辅导员,每天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可细细想起来,真正花在本职工作上的精力和时间并不多,更谈不上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了。这极大地削弱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能。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做到位,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工作亟待加强的今天,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制定和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改变辅导员只是“救火队员”的现状。

学生工作涉及到思想教育、学籍、纪律、学习、生活、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应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承担,不能全部都压到辅导员肩上。鉴于辅导员个人时间、精力、学识、经验的实际情况,学校应理顺工作体制,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订立科学的辅导员工作条例,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保证辅导员做他们应该做的事。

由于辅导员角色内涵的复杂性以及实际工作的难度,对辅导员的职责划分不可能划得太细,但在实际操作管理中,应注意建立健全各种岗位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要求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学生工作需要所有教师、学生的分工协作,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增强素质,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认同意识

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做好这项工作,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培养,加强队伍建设。要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骨干。辅导员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同时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使用和网络等,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辅导员应该需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定期参加辅导员业务培训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等。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掌握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途径、技巧,懂得如何组织班集体活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如何开展谈心、心理咨询,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辅导员还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养成良好作风。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工作作风上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应经常反省自己,认同自己的职业,做明白人,做勤快人。

三、建立有效的岗位管理和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满意度

学校应从多方面正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灵活的工作机制。实行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部门为主实施,党委组织部、学校人事处共同参与的辅导员管理模式,着重考查辅导员带学生数量、工作实绩、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满意度等内容,建立了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了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全身心地做好工作,必须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支持他们,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永廷说:“西方发达国家每一所高校都有一栋楼作为学生辅导中心,辅导中心主任的地位、工资待遇仅次于校长,对校长负责,为学生服务。”因此,高校要重视调动和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保障辅导员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工资待遇和生活待遇的制度,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弘扬敬业精神的基础上,将激励机制有机地贯穿于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之中,形成他励、自励、互励相统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学生辅导员激励氛围,增加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

四、加强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发展前景是决定辅导员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学校在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畅通辅导员的业务发展出口,坚持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形成科学的“养用结合”机制,不断帮助辅导员队伍坚定政治信念、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敬业精神。除了加强与辅导员教育和培养外,还需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化机制,使辅导员职业由普通职业发展成为专门职业,达到机构设置独立化、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人员的专业化、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的标准。

五、结语

辅导员工作是一门学问,正因为它对人能力的要求更复合,因此对人的挑战更有空间。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履行岗位职责,努力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只有认同这一职业,才可能产生一种归属感,才会在工作中产生成就感和光荣感,这是我们履行好辅导员岗位职责的前提和保障。

[1]唐景莉.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校辅导员队伍[N] .中国教育报,2006-4-28.

[2]李杰. 高校需要什么样的辅导员[J] .河南大学学报,2005.4.

(王彪: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岗位职责归属感认同感
价值感与归属感
人民银行基层支行岗位职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论收银员的岗位职责及提高方法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6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2015年度述职述廉报告956
浅议商业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