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 (南昌市歌舞剧团 江西南昌 330000)
1980年,当我们的国家开始走向“初步繁荣富强”,明智,勇敢地贯彻执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之时,现代舞才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和研究。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好转,美国现代舞才开始在中国有了一个立足之地。中国现代舞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得到真正的崛起.1992年中国第一个现代舞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成立;1993年秋季在北京舞蹈学院正式创建的第一个现代舞专业标志着现代舞正式进入中国的大学舞蹈体系,并将促使中国自己的现代舞向着较高层次健康的发展。
现代舞的流派与特征有很多,在后现代舞蹈的实验中,帕克斯顿是早期的先锋分子之一。他是“接触即兴(Contact Improvisation)”的创始人。“接触即兴”的运动基础受到日本“和气道”的影响颇深。舞者靠身体间的“接触”中触觉的敏锐与反应的迅速,使动作力相互转换,重量和重心相互倾倒,在直觉与本能及下意识的状态下不由自主地发展动作的技巧。“接触即兴”讲求精力的沟通与精神的内聚,而不注重舞姿的外在呈现和舞步的结果,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舞动的过程。
舞蹈基础状态最基本的属性是由人的身体(动作),造成运动现象。不同身体的“运动方式”产生动作外观上的各异,及舞蹈节奏,协调,力量,韵律不同。由此产生了舞蹈中“时”,“空”,“力”的三个概念,力在不同空间以不同的节奏(时间)相互转换成为现代舞中训练与表现的一大特色。举个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力的转换,就是左右脚交替行进的过程,我们放慢走路的过程就会发现当你想迈开一步行进时,必须把原来分配在两个脚上的重心全部放在一个脚上,另一只才能悬空移动,直到要落地前接触地面时力才转换到它,我们就完成了一次力的转换。那么在现代舞的即兴训练中我们不仅是完成两脚之间力的转换,也可以是双手与一只脚;单手与单脚等等完成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力的转换。从单一的一次发展至多次,就呈现出舞动的过程。“接触即兴”也可以是双人的与多人的,不同舞者间和不同身体部位间的接触以及基本的相互关系及其随机组合出许多内容。
在现代舞的双人“接触即兴”训练中我们感受深刻到:我和另一同学做双人接力发力练习,我把重心倒向对方,然后对方承接我的力再发力给我,就这样即兴状态的几个回合呈现了流畅的舞动过程,打破了传统双人舞托举的程式,通过力的相互转换得到自身的革命。王玫和曾焕兴老师的双人舞《红扇》更让我看到更多变化的力的转换。这个作品通过一把红扇始终联系着两个人,作品的形式丰富饱满多样,看到了奇妙的力的转换,非常的流畅。这样的舞蹈形式不同与传统的双人舞中一些生搬硬拉的托举,而是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巧妙!还有1994年在北京上演的第一台现代舞节目《问世》中的男女双人舞《两个身体》,通过力的转换呈现舞段,编导挖掘动作本身的内涵,展示清新的格调和新颖的舞蹈语汇,讴歌了阴阳的完美合一。《椅子上的传说》是个令人思绪万千的舞蹈,我门看到了贯穿父系社会始末的夫权制度,三纲五常中“夫妻纲”的磷光鬼火,男人的专横跋扈以及久而久之形成的女人对男人在不同程度上的依赖定式。
以上的几个作品都是通过力的转换这一舞蹈的形式表现出作品深刻的内容,这种对力的研究也是现代舞中的现代理念。让这个西方的泊来品在中国的土壤里成长发展,期待真正意义上中国的现代舞体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