荩向士旭
语用预设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及其认知策略
荩向士旭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语用预设与语篇信息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语用预设在话语、篇章组织中的作用来阐述其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及读者对此的心理认知策略。
预设是使用一个句子的先决条件,即说话者为了保证话语、篇章的连贯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第一个介绍“语用预设”的是哲学家Robert Stalnaker。他认为,为了正确理解一句话语,需要有一定的语境(Mey2001:185)。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使人们开始强调人的经验及说话人、听话人双方共享的文化背景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该学说认为,在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人的认知这一中间层面,语言并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它只能通过人的认知来间接反映客观现实。语用预设可增强话语、篇章的连贯性,以促进更好地认知其实质意义。
语用预设限定了话语、篇章中后一部分语句的范围。在语言交际这一动态过程中,交际双方应共享同一文化背景。在交际的发展过程中,说话者根据自己所认为的预设展开话语,并以此为背景,深入交流,而这种预设必须是交际双方没有异议的,或者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那一部分,否则,将会导致交际失败。例如:
A:John used to beat his wife.
B:John married?When?
A:You don’t know John has married?
很显然,A自认为B和他同一语言背景,而实际上B却不知John已经结婚了,由此导致交际的原本意图并未达到。因此,语用预设在交际过程中,应为交际双方所共享,是为话语、篇章的流畅服务的。说话者为了达到这一交际目的,需要对已知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在交际过程中,这种筛选、整理便体现在话语、篇章组织中。在话语、篇章的组织中,交际双方所已知的信息举不胜举,但哪些信息是为该具体交际服务的便需要说话者预设听话者可能了解的知识、信息并把这些知识、信息处理为预设。在交际过程中,语用预设实际上存在于语境之中,是语境的一部分。
例如:在给他人指路时,说话者可以作出如下的回答:
Go north on Fourth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First National Bank building.
(Fillmore 1985:22)
很明显,在这句话中,“First National Bank building”就被说话人视为语用预设。语用预设在话语、篇章的组织中能起到很好地衔接作用,使话语、篇章能构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整体。
在阅读文段时,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语用预设,势必将影响对文段的正确理解。读者与作者所共有的知识面是语境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如果作者所认为的预设并不是读者所了解认同的,那么交际便不能成功。“阅读别人写的文章(尤其是外国人写的文章)就是这样的一种场合。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常会因为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而感到困难。读者不具备作者以为他具备的背景知识,而在‘阅读’这种特定的交际场合,读者无法要求作者给予澄清活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由于缺乏前提,读者会感到文章不连贯,难以跟上作者的思路,因而无法准确地获得作者所想传递的信息。这一点,对于我们进行外语阅读课的教学是有一定启示的。”因此,语用预设在增强篇章连贯性的同时,也对阅读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阅读中,唯有成功的预设才能达到作者的预期效果,才能进行有效地交际。
语篇应该是连贯畅通的,而为了达到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就需要对阅读者的背景知识、认知模式等做出假设并预设阅读者可能对此作出的反应。作为阅读交际过程的背景信息,语用预设构成了一个隐性的交际场景。对于作者和阅读者来说,都是语用预设越成功,阅读交际目的越易达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用预设使得语篇中的信息流延续连贯并可以引导阅读者由一个命题假设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命题假设,从而保证阅读理解交际的成功实现。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语篇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认知过程。阅读理解同时也是一个阅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由背景知识、心理因素以及阅读技巧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认知过程。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包括语言信息、百科知识信息和逻辑推理信息等。一个人的认知语境构成了他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同时,一个人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影响着他认知语境的构成。
Lakoff(1987)提出了一种“理想化的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 ICM)来研究认知在语言中的作用。预设的认知过程指说话者所认为的经验性的统一和理想化的解释,指交际双方互相认同的认知环境。这一模式在不同的认知领域发挥作用时,就会提供出相应的语篇信息理解背景,并同时激活与其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这些被激活的背景知识即为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它主要由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使交际双方构成一种共同的认知环境。例如:
A:I’m pleased that your son is making rapid progress in his study.
B:Me too.
在上例中,由于预设触发语“pleased”这一理想化的认知我们可以推断出A认为B的儿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这一认知行为是他对这种行为的一种评价,而B的回答很明显地显示出他也赞同A所说的,这种观点也是B的认知环境的一部分。这种统一的理想化认知保证了他们交际地顺利进行。
语用预设在话语、篇章组织中有其重要作用,它能增强语篇的连贯性,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有效的预设能对阅读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读者的认知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通过理想化的认知模式对事物进行认知并提供出共同的认知环境作为预设的主要构成,使交际得以成功实现。总之,通过对语用预设在话语、篇章组织中的作用及其认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它对阅读理解有一定的影响。
[1]Fillmore,C.J.Linguistics as a tool for discourse analysis[A].van Dijk,T.A.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C].vol.1.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5.11-39.
[2]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Mey,J.L.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2001.185.
[4]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191-192;198.
[5]徐盛桓.“预设”新论[J]. 外语学刊,1997,(3).
[6]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向士旭,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