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产权偏好

2011-08-11 01:23许恒周
中州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

许恒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的农民阶层,由于职业选择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民在经济收入、产权偏好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土地流转意愿与决策行为的选择也出现分化,因此,研究由于农民职业分化导致的产权偏好不同及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阶层农民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等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土地产权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对于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阶层,他们更看重承包权的稳定性、继承权等;而对于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阶层,则比较看重土地的转让权和抵押权。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强化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增强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提供多样化制度供给,完善土地产权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分化;产权偏好;土地流转;阶层特征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4—0075—0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这导致农村非农就业比例的提高以及农户对土地依赖性的减弱,同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又催生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些因素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而农村土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又与农民职业、收入与对土地的依赖性相关,尤其是目前以土地为养老手段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土地流转能否顺利进行紧密相关,这说明在农民分化与土地流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农民分化是近年来农村社会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现象,对我国农民分化问题研究较早且影响较大的是社会学家陆学艺,他认为农民已分化为八大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等。农民分化的形式是职业分化,本质是经济分化。有研究表明,与产权残缺相比,土地的保障功能更可能是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农民职业上的分化必然导致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土地产权的偏好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对于不同职业的农民,由于其经济收入水平、所处的外部环境、面临的养老风险以及所能承受的养老投资等都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民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地产权,从而会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影响。目前很少有学者对农民分化与土地流转进行研究,比较典型的是陈成文、詹和平等分析了不同的农民阶层对土地价值的认知、对土地流转的意愿选择及土地流转对农民分化的影响。

但以上研究更多的是将土地流转和流转农户都作为整体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将农户阶层细分和农村土地的产权结构细化,如承包权、转让权、继承权、抵押权等,进而影响不同职业的农民对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差异。有鉴于此,本文利用南京市、鹰潭市463份农户调查问卷,在考察农民对不同类型土地产权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农民阶层分化与土地流转中不同类型土地产权偏好的关系,探讨农民分化可能对土地流转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提供参考,并从理论上丰富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

一、调查区域概况

1.调查区域选择及调查方法

本文所用的数据源于2007年3—4月与2008年1月份在江苏南京市和江西省鹰潭市所做的农户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加等距抽样的方法对样本地区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2.6%,其中南京372份,鹰潭91份。在选择样本点时,充分考虑了两点:一是所选择地区农地流转较多;二是当地农民职业多样化。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对土地产权偏好及农村土地流转的认知情况。

2.调查区域农民阶层分化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也出现多元化,农民也开始分化为不同的阶层,本文借鉴陆学艺的分类,在调研中将农民归为8个阶层。调查区域农民阶层分化情况详见表1。

二、调查区域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

通过对不同阶层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模糊的状态。本文主要从土地产权归属、流转意愿、相关法律法规三个方面来探析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状况。

1.对土地所有权归属的认知

尽管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为农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但通过调查得知,农民对土地产权归属的认知并不统一。超过一半的农民认为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有26.6%的农民认为是属于村集体。这说明当前农民对土地权属的概念很模糊,也表明了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干预强度比较大。实际上,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行政权力的越位、农民集体的缺位与村民委员会的错位导致了农民对国家与村民委员会角色认识上的混淆,这种情形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民误将国家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重要根源。

2.对土地流转意愿的认知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新农地政策,鼓励和激活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流转,以期望达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但是,众多研究表明,该政策似乎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也发现,即使在拥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的前提下,还有高达81.8%的农民不愿意进行流转,仅有18.2%的农民具有流转意愿。可见,在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等配套制度的前提下,绝大部分农民还是把土地作为他们的基本保险。

3.对相关土地法规政策的认知

根据调查发现,大约有79.5%的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不知道或不了解,仅有约20.5%的农民知道或了解《农村土地承包法》;此外,对于可以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土地流转时,约有81.6%的农民表示私下和农民进行流转,并没有签订流转合同,仅有18.4%的农民知道要通过村集体签订流转合同等。这反映了农民对农村土地制度法规缺乏了解,也导致了农民在保护自身权益方面缺少法律概念,意识不够。

三、不同阶层农民对土地流转中产权类型的偏好

农民分化而出现的不同的农民阶层之间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产生了不同需求,而且农民阶层土地流转的意愿主要受其阶层构成特点的制约。不同阶层由于其阶层属性、阶层特点不同,其对不同土地产权类型的偏好和对土地价值的认知也必然会存在差异。而这些正是影响农民阶层土地流转意愿最根本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不同土地产权类型中,农民阶层主要关注的是承包权、转让权、抵押权和继承权。

1.不同阶层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偏好差异

农村土地的承包权,对于农民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土地产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保障土地产权的安全性,国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法》对此作了专门规定。稳定的地权是土地所有者进行长期投资的关键,这些权利受到的限制越多,投资激励就越弱。不稳定的土地制度会降低农户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并带来生产率的损失。而且土地的调整也会降低农民对土地产权安全的预期。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产权安全性或承包权的偏好是存在差异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和雇工阶层由于其阶层特性的不同,对土地承包权的偏好比较强烈,希望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同时,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欠缺非农生存技能,收入相对较低,从而他们将土地作为他们最后的养老与生存保障。而对于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等阶层,因为他们的工作基本都在非农领域,且有一定的非农生存技能,收入来源为非农业,对土地的依赖度不太强烈;而农村管理者,作为农村土地的实际管理者,有约35%的希望土地定期调整。

2.不同阶层农民对土地转让权的偏好差异

在缺乏一个有效的生存保障前提下,农户一般采取的是风险规避型的行为方式。这种保守主义的特征,使得农户具有一种保护自我、避免大规模破产的性格。在农村社会保障普遍缺失的情况下,以均分土地为特征的平均主义农地制度在为农村人口提供社会保障方面,是一种对现金型社会保障的一种有效替代。土地不仅能够满足农户的生存需要,而且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老保险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区域的农民对土地权利的需求偏好是不同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更渴望得到的农地权利是转让权和有保障的使用权,其次才是独享的农地收益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对农地制度各项权利的需求偏好可大致从下面的序列来反映:收益权>使用权>转让权。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不同阶层农民对土地转让权的需求偏好也是存在差异的(表3)。

通过调查发现,对土地转让权偏好比较强烈的阶层是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为非农业,而且农业纯收入又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更偏好转让权,通过土地转让获得相关收益。而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和雇工阶层对土地转让权的偏好相对较弱,而且在农民工和雇工阶层中,他们的土地大多是交给亲属或关系好的邻居来耕种,更多的是考虑了土地作为他们最后的生存保障,而且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对“转让土地最担心的问题”的回答,选择“不能按时兑现租金”占32.1%,“失去工作后没有土地耕种”占34.6%,“家庭收入下降”占12.3%,“失去土地承包权”为12.5%,“土地流转政策变化”占8.5%。从以上回答可以看出,其顾虑主要是担心土地转出后收入无保障、就业不稳定。

3.不同阶层农民对土地继承权、抵押权的偏好差异

目前,对于农地承包权的继承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也从侧面否定了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可继承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对继承权的需求一直是存在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和雇工阶层更加偏好土地的继承权,而且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低的农户越可能持支持态度,说明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更加希望家庭能长期耕种同一块土地,以收回在土地上的长期投资。

对于农地抵押权,我国《担保法》禁止耕地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用于抵押,《农村土地承包法》没有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而在现实中,对抵押权偏好程度较高的阶层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工商户、私营企业住、乡镇企业管理者等,这显示从事农业打工和非农就业的收入越高,他们越愿意拥有土地抵押权,这样他们才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农业打工或非农行业中。

四、简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农民阶层分化对不同土地产权类型的偏好与他们本身的阶层属性和特点呈显著相关。对于主要收入来源为非农业、具有非农生存技能的阶层来说,如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等,他们对土地转让权和抵押权具有较强的偏好,对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则不如主要依靠农业为主的阶层需求强烈。而对于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且基本不具备非农生存技能的阶层来说,他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比较强,对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继承权需求比较强烈,而对土地转让权和抵押权的需求相对较弱。这些都和农民各阶层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年龄等特性紧密相关。通过该研究,可以知道,成本--收益比最优的改革方案应该是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提供制度安排。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在推行具体的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前必须对农村、特别是农民的需求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制度变迁是要与特定的制度环境相适应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同周围的经济和社会等条件相一致时,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首先,强化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增强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增强农民对土地长期稳定的归属感,鼓励农民对土地作长期投资。

其次,提供多样化制度供给,完善土地产权结构。在农地流转制度创新中,应根据农民阶层分化情况,提供多样化的制度供给,以满足不同农民阶层对土地制度的需要。同时,应尊重农民的主体意愿,赋予农民以土地金融、抵押等权利,让农民能以土地置换非农创业的成本。

最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的社会保障由依靠土地转变为依靠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户流转土地使用权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黄贤金,方鹏,周建春,等.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35.

[2]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刘洪仁,杨学成.转型期农民分化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5,(4):74—80.

[4]贺振华.农户兼业及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2):72—78.

[5]钱文荣.浙北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2,(7):64—68.

[6]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0,(2):54—65.

[7]陈美球,彭云飞,周丙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对比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10):1491—1496.

[8]张艳.我国农民的职业分化与养老保障的路径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3—36.

[9]陈成文,赵锦山.农村社会阶层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37—41.

[10]詹和平,张林秀.家庭保障、劳动力结构与农户土地流转--基于江苏省142户农户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7):658—663.

[11]Turner,Scott Rozelle,and Loren Brandt,1998,"Property Rights Formation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Exchange and Production in Rural China"[D],中国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

[12]姚洋.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8,(6):1-10.

[13]Liu Shouying,Micheal R.Carter,and Yang Yao,1998,"Dimensions and Diversity of Property Rights in Rural China:Dilemmas on the Road to Further Reform"[J],World Development,26(10):1789—1806.

[14]Demesets,H.,1973,"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Rivalry and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6:1—9.

[15]Li,Guo,Scott Rozelle,and Loren Brandt,1998,"Tenure,Land Rights,and Farmer Investment Incentives in China"[J],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63-71.

责任编辑:晓 立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
浅谈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