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2011-08-11 01:23张国献
中州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中国化

张国献

摘 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内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化统战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实践,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发展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统战实践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正确把握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新时期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前提条件是科学认知统战新情况,基本理念是秉持“问题意识”,重要原则是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多维视角是树立宽广的国际眼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历史经验;理念原则

中图分类号:D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4—0028—0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中国化过程是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同变化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中国统战实际相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确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面临的统战问题,升华党的统战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时俱进,使之具有中国特色、时代色彩、实践特征。以宏观的历史视域把握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轨迹,以丰富的社会实践探求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以全球化的世界语境认知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理念与原则,既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亟需,也是党的统战事业和统战理论发展的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对我国不同时代统战根本问题都作出了科学回答,推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不断发展。

1.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任务,与其他革命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以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的政治联盟。革命阶段不同、任务不同,统一战线的构成和具体形式也不相同。大革命时期,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标志,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它涵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四个革命阶级,有力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叛变,统一战线被迫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部分小资产阶级的反帝、反封和反国民党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随着抗日战争的兴起,中国共产党依据变化了的阶级和民族矛盾,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确立,它是一个除汉奸以外的一切抗日阶级、阶层和力量的广泛的政治联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又联合又斗争政策,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策略,①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也日趋成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以反蒋爱国为核心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坚持党的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为打倒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并最终推翻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围绕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充分发挥各革命阶级、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并进行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提出“不要四面出击”②,明确了打击对象,指明了团结、依靠力量,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为新中国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改造上来。中国共产党科学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面性,坚持统一战线,实行和平赎买,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他们逐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开展对各少数民族、宗教界及广大华侨的统战工作,制定了港澳台政策,壮大了党领导的统一战线。1956年党的八大胜利召开,正式提出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④,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⑤,大力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依据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联苏抗美”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尽管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坚持了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广大爱国力量,保持了全国政治形势的稳定和各族人民的团结。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即爱国统一战线时期。随后,党中央采取正确措施,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甄别右派,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原工商业者、侨胞、台胞落实政策,调整地主富农成分等,大大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党在实际工作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⑦,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确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新时期党的统战事业焕发勃勃生机。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把握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知识分子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实施西部大开发,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⑧,坚决遏制“台独”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发展。新世纪新阶段,依据发展了的国际形势和深刻变化的中国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把握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等特征,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大力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正确处理国内重大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党的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证明:爱国统一战线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治文明、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和推动实践,实践的价值在于凝练和发展理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先后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理论体系,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伟大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经验与启迪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视域聚焦“中国统战问题”,坚持“中国立场”,创造“中国形态”,又要把中国共产党的统战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态使之体现马克思主义统战理念,进入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范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给予我们极大的现实启迪。

1.指导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统战思想发展的源泉。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原则。所谓科学的态度,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毫不动摇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核心、本质和灵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作为党的统战实践的行动指南,反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过时论”,反对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同时,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毛泽东统战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理论体系,是包括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最大思想共识和巨大精神支柱,也是党的统一战线发展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典范。

2.根本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统战实践相统一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统战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客观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这个原则同“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具有内在的联系,前者是表达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指导中国统战实践的动态行为,后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同中国统战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成功的根本原因。坚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和统战情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建构不同时代的中国特色的党的统战理论、方针和政策,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成果。实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辩证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理论上,要研究事实材料和经验材料,做出科学概括和总结,形成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实践上,要为解决统战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既要避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又要反对情绪化和形而上学。

3.内在品质: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决定的。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继承,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体现出的人民性和马克思主义色彩。这种继承,就其形式来说,表现为毛泽东统战思想、邓小平统战理论、江泽民统战思想和胡锦涛统战思想尽管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却与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一脉相承;就其内容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是不同时代的中国化成果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重要特点,就是善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理念,形成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就是在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顺应世界潮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使之永葆生机和活力。

4.时代要求:正确把握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统战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正是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战主题不断向前发展的。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历史范畴,时代不同,主题不同,党的统战内容、重点和对象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围绕时代主题,解决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孤立静止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更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同具体时代的统战现实割裂开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把握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适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解决了他那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创立了毛泽东统战思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创立了邓小平统战理论;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把握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适应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形成了江泽民统战思想和胡锦涛统战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正因为准确及时把握了时代脉搏,认清了统战主题,才成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成功典范。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适应时代,认清国情,把握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党的统战理论不断创新,形成了毛泽东统战思想、邓小平统战理论、江泽民统战思想和胡锦涛统战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和党的统战事业进步提供了科学方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原则与理念

总结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经验,把握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开创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党的统战工作新局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认清当前统战现实,坚持科学的理念与原则。

1.前提条件:科学认知统战新情况

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必须科学认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统战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明显的差异性、高度的开放性,统战工作要增强包容性和创新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时代潮流,认清中国国情,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沟通功能、团结功能和调控功能,准确把握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现实状况、利益格局和发展趋势,增强统战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巩固大团结,促进大联合,积极推动党的统战事业成为世界性的事业、历史性的事业。

2.基本理念:秉持“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直面现实问题的产物,是在批判与反思现实中“出场”的。秉持“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既有益于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健康发展,也有益于对中国统战现实的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只要它还是“真正的”理论,就不会放弃批判的精神和怀疑的头脑;任何社会现实,只要它不是专制和霸权,就没有远离理性批判和反思的“豁免权”。在当前的统战实践中,有的人对新的社会阶层、工农联盟、和谐世界、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协商、祖国统一等很多问题,存在着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解读。有些人对当前统战问题的态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归根到底是换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问题,即通过这样一种解释来承认现实。如同青年黑格尔派一样——用的是震撼世界的词句,实际上是最大的保守分子。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关键是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明晰界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3.重要原则:根植优秀的传统文化

党的统战理论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几千年中国历史积淀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政治智慧是党的统战理论的重要来源。当前我们面临的统战问题,既是现实问题又是历史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必须植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历史上儒释道的和谐共荣、战国时的“合纵连横”、诸葛亮的擒纵孟获、唐太宗的汉蕃联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等都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传统的大一统理念,“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血浓于水、休戚与共、和而不同的思想,都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批判分析,汲取精华,增添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中国元素。根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4.多维视角:树立宽广的国际眼界

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既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统战实践相结合,又要以世界眼光和国际化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已成为世界发展态势,世界金融危机阴影不散,国际热点问题持续升温,这些问题都将对统战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面临的统战问题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既是本国问题又是世界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要有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宏大的国际视野、敏锐的政治眼光,既要善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资产阶级学者关于时代特征、国际问题、阶层问题的有益分析,又要善于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协调阶级阶层利益、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有益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增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在世界的地位和发言权,增强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话语权,在碰撞和交流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完善其科学体系,创新其理论成果。

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旗帜,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现统一战线新发展,创造统一战线新业绩,形成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新成果。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51页。

②③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1、277、388页。

⑤《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2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0—41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7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97页。

⑧《江泽民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3日。

⑨胡锦涛:《全面兼顾和实现各阶层群众利益》,《人民日报》2006年7月13日。

责任编辑:汪 洋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圣经》经文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