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络疏肝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11 07:49邹艳红
中医药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疏肝

邹艳红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笔者采用中药及针药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对疼痛的疗效并对其疼痛缓解的时间进行评估分析。其中治疗组(针药组)56例,对照组(中药组)52例,结果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7年5月~2010年8月经门诊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43~69岁,平均(51.38±12.05)岁;病程 1~13月,平均(5.92±2.47)月。对照组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41~70岁,平均(50.97±11.28)岁;病程 1~12月,平均(5.71±2.24)月。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符合其诊断标准,现属于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仍持续存在疼痛,持续时间1~6个月。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者;年龄在40岁以上;疼痛部位位于身体一侧胸腰段;能坚持治疗的。

1.4 排除标准 年龄在40岁以下;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合并严重心、脑、肾病变;糖尿病、精神病、有出血倾向者;伴有其他可导致疼痛的疾病;严重过敏体质者;头面部和会阴部带状疱疹遗留的神经痛。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益气通络疏肝汤及针灸围刺。益气通络疏肝汤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柴胡10g,白芍20g,生黄芪 30g,栀子 15g,蜈蚣 2 条,山药20g,延胡索25g,甘草6g。每日1剂,分2次于饭后15~20min服用。针刺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在胸腰段疼痛点周围约1cm处取穴,暴露取穴部位皮肤,针刺者手部及患者欲针刺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1.5寸一次性无菌针进行围刺,针尖朝向病变中心,迅速在皮损局部与皮肤成15°~30°角刺入1寸深,相邻两针间隔1~1.5cm,针数多少由患处面积大小决定,远端取病侧的合谷、曲池。

对照组:口服益气通络疏肝汤。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疼痛感;局部瘙痒感。

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3.1.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皮损消退>90%;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消退 >75%;好转:疼痛减轻,皮损消退>50%;无效:疼痛减轻不明显或皮损消退<50%。痊愈率加显效率为愈显率。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人数×100%。

3.1.2 疼痛感 采用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为界,每1cm代表1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让患者自行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能准确反应当时疼痛程度的分值,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3.1.3 瘙痒感评分标准 无,0分;微痒,1分;较明显,能忍受,2分;痒甚,难忍受,3分。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 40例(71.4%),显效11例(19.6%),有效5 例(8.9%),无效0例(0%);对照组治愈21例(40.4%),显效10例(19.2%),有效13例(25.0%),无效8例(15.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对比(n)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对照组。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瘙痒感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瘙痒感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瘙痒感对比(s)

注: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P <0.01。

评分 瘙痒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6 5.78 ±1.67□ 1.24 ±1.05※▲ 2.51 ±0.97□1.35 ±0.69组别n VAS※▲对照组 52 5.81 ±1.56 2.19 ±1.38※ 2.50 ±0.93 1.85 ±0.72※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及瘙痒感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瘙痒感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引起的一种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等。因其发病部位多为肝经循行部位,故认为其多与肝郁化火,或脾虚湿停,湿蕴化热,加之外感邪毒,致毒热蕴结,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2]。对于年高者则因正气不足,正不胜邪,故往往病情迁延,脉络气血瘀阻,脉络失于濡养,不通则痛,故遗有神经痛。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理,拟方益气通络,疏肝止痛法予以治疗。方中黄芪、山药补气健脾以扶正;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柴胡疏肝以调畅气机;白芍养血柔肝防治阴津耗伤,与柴胡合用疏肝而不伤阴;山栀清热三焦余火;蜈蚣为虫类搜剔之品,归肝经,擅于解毒消肿止痛,又可深入病所,疏通经脉,并可助化瘀药通络逐瘀而止痛,诸药合用起到益气通络,疏肝止痛之功。局部围刺有助于发挥其调节微循环的作用,通过对局部病变部位的刺激,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脉络之功能,使病变部位脉络得养,气血得通,从而达到荣则不痛,通则不痛。远端配穴取曲池、合谷,曲池、合谷为泻热常用之穴,具有泻火解毒,疏通脉络之功,合用使气血通畅,余毒得清。本研究应用针药配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结果表明,益气通络疏肝汤配合针灸治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确切。

[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审委员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2]李耀龙,吴凡伟.电针围刺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27例[J].中医药学报,2010,38(6):99 -100.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