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斌
(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安徽 合肥 231600)
临床上经过牙髓治疗的牙齿,又出现冷热刺激痛,自发性隐痛,咬痛或咬不适,检查时温度测试阳性,轻微叩痛,诊断为残髓炎。多见于干髓治疗术后并发症。临床表现症状与慢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相似,常表现为自发性钝痛、放射性痛、温度刺激痛。因炎症发生于近根尖孔处的根髓组织,所以患牙多有咬不适感。从2003年以来本人通过治疗89例残髓炎患牙96个,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共诊治89例患者,男性46例,女性42例,年龄18~64岁,共96个患牙。其中前磨牙36个,磨牙60个(上颌38个,下颌22个)。所有患牙均作过牙髓治疗,其中干髓术73个患牙,占76.04%;治疗方法不明的患牙13个,占23.96%。症状表现为自发痛22个牙,冷热刺激痛74个牙,咬痛54个牙。其病的发生距原治疗大多半年之内,最短2周最长3年。所有患牙去除充填物后,在根管的不同部位均出现探痛,大部分患牙有叩痛或不适感。
本组病例采用重新失活或局麻下拔髓,安抚、止痛、口服消炎药,待症状消失后,重新作牙髓塑化治疗或根管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诊摄片观察。
治愈:术后症状消失,无叩痛,不松动,功能正常,X线片示牙周、根尖周正常。好转:无自觉症状或偶感不适,叩痛轻微,X线片示牙周无明显变化。失败:出现自发痛、咬痛;松动度和牙周袋深度增加;X线片示根尖周、牙周出现明显稀疏区以及牙折,凡有其中任何一项即为失败。见表1。
表1 89例残髓炎96个患牙术后疗效(n=牙数)
重新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适应证选择不当,牙周情况差,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未能按时复诊;牙体缺损过多,未及时行全冠修复,导致牙折,并继发根部龋坏。
残髓炎为症状不典型的牙髓炎。常有以下两个特点:患者多以冷刺激痛为主诉,但对冷刺激又不敏感;患牙常伴有咬痛或咬不适感。对于曾行牙髓治疗的牙齿出现冷热刺激痛,自发性隐痛,咬痛或咬不适,同时排除其他牙病的应考虑为残髓炎。去除原充填物,用扩大根管针探及根管内有疼痛者,即可确诊为残髓炎。
牙髓塑化或根管治疗均能对残髓炎取得良好疗效。但处理时应注意残留牙髓所在的位置,在使用砷失活剂时,注意掌握剂量,避免过量引起化学性根尖周炎。在根管中部或尖部,多采用局麻下拔髓,之后,可重新作牙髓塑化或根管充填术。
残髓炎多是干髓治疗术后牙髓失活不全的并发症。可因干髓剂存放过久,效率降低;药物未放置在根管口;干髓剂量过少等,造成根髓组织不能继续失活或干尸化而引起,因此加强干髓剂的保管存放,改良配方,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是预防干髓术后继发残髓炎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