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1-08-04 11:33徐莉芳谭代林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炎性缺血性神经功能

徐莉芳 谭代林

徐莉芳,谭代林

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潜江433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MS)发病率、致残率高,恢复困难,早期及时、恰当的治疗至关重要。脑缺血的损伤机制十分复杂,其中缺血后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导致进一步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1]。长期以来,超敏 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被认为是急性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也是参与脑卒中炎症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通过介导其它炎症介质的产生,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2~4]发现,hs-CRP、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增高与IM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本研究通过对68例急诊入院的IMS患者和30例对照人群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为IMS的检测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本医院急诊科就诊并入院的IMS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40±5.80岁。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h内入院,并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经头颅CT检查确诊。排除严重的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炎症、肿瘤。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判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法[5,6]将IMS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缺损组(A组)、中度缺损组(B组)、重度缺损组(C组)。3组人群间的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收集同期体检非IMS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40±6.50岁。并统计分析IMS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吸烟、血压、血脂、血糖等基本资料。

1.2 标本采集

所有IMS患者均在起病24h内抽取静脉血2 ml,并及时离心分离血清(3 000r/min,10 min);对照组于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2 ml,同上分离血清。未及时检测的标本需置于4℃冰箱临时保存,不可久置。hs-CRP采用日本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检测。TNF-α、IL-6采用 ELISA 法,试剂购自于美国RD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差异比较用方差分析,采取t检测。基本资料的分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IMS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IMS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吸烟、血压、血脂、血糖的对比分析见表1。IMS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吸烟状况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IMS组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例数比率为48.53%、61.76%和63.24%,与对照组的36.67%、53.33%和53.3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IMS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

2.2 IMS患者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急性IMS不同神经元损伤组(A组、B组和C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元损伤越重,其血清hs-CRP、TNF-α、IL-6的水平也越高(P<0.05或P<0.01),见表2。

表2 IMS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比较(±s)

表2 IMS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 A组比较,3)P<0.05,4)P<0.01;与B组比较,5)P<0.05,6)P<0.01

组别 n hs-CRP(mg/L) TNF-α(ng/L) IL-6(ng/L)对照组30 1.64±0.30 7.27±2.16 6.56±1.89 A组 31 5.21±1.372) 12.45±3.241) 10.21±2.792)B组 22 11.20±11.882)3) 20.11±4.732)3) 18.46±3.252)3)C组 15 15.75±3.502)3)6) 35.20±7.672)4)5) 32.84±5.201)4)6)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越来越受到临床神经科的关注和重视,该病的有效预测和治疗方法也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病变,不仅是脂质聚积,而且是一个低水平的慢性炎症过程[7]。脑缺血后的炎症细胞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所释放的炎性介质主要包括TNF-α、IL-6等。众多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在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相互作用,严重影响着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IL-6是一种与炎症调节和免疫反应有关的神经营养因子。IL-6 mRNA主要来源于神经元,在缺血区、缺血周边区、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均有表达,且以缺血周围区最为明显,并在脑缺血损伤后维持在较高水平。IL-6可通过抑制其它炎性因子的产生(如IL-1和TNF-a)对脑缺血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参与脑缺血过程中致炎症反应作用大于其保护作用。Vila等[3]应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IL-6含量,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脑脊液和血清中IL-6是脑梗死的独立评价因子,与体温、血糖、纤维蛋白原和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脑梗死体积越大,IL-6水平越高。

TNF-α也是一种参与脑卒中炎症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还通过介导IL-1、IL-6、CRP等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有研究显示,TNF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缺血后脑梗死体积和脑损伤程度均显著重于野生型小鼠[3]。本研究中,TNF-α与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关系。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极低,可作为炎症、组织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特别是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急性期,其含量可急剧增加,几乎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当病理状态恢复时,CRP含量可下降[4]。有研究[8]表明,CRP是预测脑卒中发生及其结局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而且CRP检测不受昼夜时间节律的影响,更加显示出CRP在疾病早期监测的优越性。hs-CRP已经被数项大型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其水平与个体未来发生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疾病等事件的危险呈正相关[9]。

本研究分析调查了IMS患者组与同年龄段对照组的基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具有可比性的条件下我们检测了急性IMS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病例组hs-CRP,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提示急性IMS患者存在炎性反应。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判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轻度缺损、中度缺损和重度缺损三组,并将检测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进一步探讨了脑缺损的严重程度与血清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IMS不同程度神经元损伤患者血清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且 hs-CRP、TNF-α和IL-6水平与IMS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即IM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重,其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越高。

综上所述,急性IMS患者的hs-CRP、TNF-α和IL-6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增高的hs-CRP、TNF-α和IL-6可能进一步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监测患者血清中hs-CRP、TNF-α和IL-6的含量为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监测指标。

1 Zhu Y,Saito K,Muraka mi Y,et al.Early increase in mRNA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themouse hippocampus after transient global ischemia.Neurosci lett,2006,393(1):122~126.

2 张明洁,程 静,门诚虹,等.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变化.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49~50.

3 Vila N,Castillo J,Davalos A,et al.proinfla mmatory Cytokines and early neur ological worsening in ischemic stroke.Stroke,2000,31(10):2 325~2 329.

4 Guo M,Lin V,Davis W,et al.PreischemiCinduction of TNF-alpha by physical exercise reduces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in stroke.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8,28(8):1 422~1 430.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77.

6 周维金.脑血管疾病分类和诊断要点简介.中国乡村医药,1997,4(10):5~9.

7 Matsuo Y,Ya masaki Y,Kogure K.Infla mmatory reaction after brain damage and prospective therapy against damage inpending cerebral infarction.Keio J Med Sep,1996,45(3):2 702~2 741.

8 李英杰,郎森阳.C-反应蛋白与脑卒中监测.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3,5(2):126~128.

9 Kr upinski J,Tur umM,Slevin M,et al.Car otid plaque,str oke pathogenesis,and CRP: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 oke.Curr Cardiol Rep,2008,10(1):25~30.

猜你喜欢
炎性缺血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