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胸腔积液63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1-08-04 02:15张伟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0期
关键词:胸水肝性裂孔

张伟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上海 200940)

肝性胸腔积液是指发生于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胸腔积液,通常为晚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10%[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近3年共收治肝性胸腔积液患者63例,经综合治疗后取得一定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至2010年共收治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患者63例。63例患者中,61例合并有腹水。男性4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3岁。其中28例为肝炎后肝硬化,22例为酒精性肝硬化,6例为血吸虫肝硬化,2例为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5例。

1.2 临床表现

除有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不全及门脉高压的一般表现外,45例患者有咳嗽、胸闷、气促表现,另外18例无明显胸水压迫症状。其中,右侧胸腔积液46例(73.02%),左侧胸腔积液9例(14.28%),双侧胸腔积液8例(12.7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3]。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多主诉有患侧胸部的胀痛不适,喜欢采取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即感胸闷气促明显加重。体检:除了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男性乳房发育、肝脾肿大、腹水、双下肢浮肿等慢性肝病体征外,还可以查见患侧胸部膨隆、肋间隙增宽,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1.3 诊断

肝硬化患者伴有胸腔积液,尤其为右侧胸腔积液,肝功能检查提示有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血常规可伴或不伴有三系减少,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脾大,B超或X线胸片提示有胸腹水存在,胸水常规穿刺检查与腹水性质一致,均为漏出液。或经积极治疗后仍有胸腹水的患者,胸腹水可微浑浊,Rivalta实验可呈可疑阳性;在此基础上需排除心、肺、肾脏或胸膜等因素引起的漏出性胸腔积液。

1.4 治疗方法

本组63例患者给予①常规内科治疗:卧床休息;限制钠、水摄入(一般氯化钠摄入<1.2g/d,以后可根据病情略增加。水量限制在1000mL/d);使用利尿剂(首选螺内酯,初始计量为100mg/d,疗效差,增加至400mg/d,若疗效仍不显著,加用呋塞米加强利尿疗效,同时防止产生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白蛋白、血浆制品、氨基酸溶液,同时联合保肝药物治疗;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在常规内科治疗后胸水无明显减少患者中,进一步采取治疗性胸腔穿刺抽液术,2~3d穿刺抽液1次,每次放液1000~1500mL,放液的同时辅以药物治疗,3~4次左右大部分患者胸水明显消退;③自体血胸腔内注射胸膜粘连治疗:在采取以上两种治疗后,仍有大量胸腔积液的顽固性肝性胸水患者中,建议患者行自体血胸膜粘连术。在告知其操作过程及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后,其中有5例同意施行胸膜粘连术,4例不愿行胸膜粘连术者,仍要求保守治疗。自体血胸腔内注入胸膜粘连术方法:胸水B超定位后,行胸腔穿刺术,将深静脉穿刺软管留置胸腔内,分次缓慢放出胸水,经超声复查证实无胸腔积液或仅少量胸腔积液后,在胸腔内注入100mg利多卡因,让患者不断改变体位,约半小时后注入自体血约50mL,再次反复变动体位,夹闭深静脉留置管约8h后,放开留置管,至无液体引流出后,拔除深静脉留置管,1周后B超复查胸水,若胸水吸收不明显者,重复以上操作。2例患者在此治疗后出现胸痛,1例患者出现发热,1例胸痛同时伴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给予止痛、退热对症治疗2~3d后胸痛及发热症状缓解。

2 结 果

63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41例经常规内科治疗胸水缓解吸收;胸水吸收不明显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抽液后加用白蛋白及静脉用利尿剂,8例患者胸水消退;5例以上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肝性胸腔积液患者,接受自体血胸膜粘连术后,4例胸水减少,其中3例1个月后胸腔积液无复发,胸闷、气促、咳嗽等胸水压迫症状消失。

内科常规治疗及放胸水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胸腔积液,自体血胸腔内注入胸膜粘连术与继续保守治疗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自体血胸腔内注入胸膜粘连术与继续保守治疗疗效比较1周后B超胸水情况 1个月后B超胸水情况

2例在治疗过程中失访(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要求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失访,另1例因转三级医院进一步就诊而失访)。3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肝性脑病。

3 讨 论

肝性胸腔积液多发生于晚期肝硬化、肝功能差的患者,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早先认为可能与低蛋白血症及门静脉高压相关。但近年来认为膈肌小孔形成是肝性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由于部分膈肌发育异常,膈肌上形成张力性小泡,因腹水增长,腹内压增高,膈肌小泡破裂,形成膈肌裂孔,液体可经裂孔从腹腔进入胸腔,形成肝性胸腔积液。据报道,对肝性胸腔积液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可发现有膈肌小孔的存在。横膈裂孔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由较大的小泡破裂后形成,气体和液体可经裂孔在胸、腹腔内自由通过;Ⅱ型,裂孔较小,有活瓣作用,液体可从腹腔进入胸腔,却不能返回腹腔;Ⅲ型,裂孔更小,吸气时因胸腔负压,腹水进入胸腔;Ⅳ型,裂孔很小,气体和液体均难以通过,胸腔积液可因重力作用进入腹腔,腹水消失后胸水也消失[4]。

肝性胸腔积液提倡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注意休息,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给予适当的白蛋白、血浆、氨基酸溶液,保肝药及利尿剂,在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在此效果欠佳的患者,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反复行胸腔穿刺抽液术,术后及时补充白蛋白、血浆及静脉用利尿剂以加强利尿脱水疗效,抽液时需注意速度及抽液量,防止诱发肝性脑病;若经上述治疗胸水仍不能消退的顽固性胸腔积液者,可进一步行胸膜粘连术,由上表可见,对于顽固性肝性胸腔积液,行自体血胸腔内注射胸膜粘连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较少,操作简便,可缓解顽固性肝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症状,改善其预后。

[1] Lazaridis KN,Frank JM,Krowka MJ,et al.Hepatic hydrothorax:pathogenesis,diagnosis,and management[J].Am J Med,1999,107(3):262-267.

[2] 王连,付晓娅.肝性胸水22例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4):235.

[3] 向雪晴,陈衡生.肝性胸水600例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4):110.

[4] 孟宪镛.实用消化病诊疗学[M].2版.上海:兴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677.

猜你喜欢
胸水肝性裂孔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裂孔在黄斑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胸水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顺铂胸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标准·方案·指南
——2014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