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芳,陈树新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住院患者需单剂量个体给药,因此中心药房每天需要大量散装药品进行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配发。由于药品包装必须利于贮藏,保证药品质量,大多数药品出厂采用了铝、锡水泡眼包装,因此,几乎所有医院的住院药房都要对药品进行拆分包装、剥药后,才能用于调配医嘱[1-2]。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剥药方式,即手工拆药品包装后,直接用手将铝、锡水泡眼内的药片或胶囊剥出,或将拆包装后的铝、锡水泡眼放到空的玻璃药瓶上,用止血钳、剪刀等将药片或胶囊1粒1粒打出来。为了提高药房工作效率,减轻药师工作负担,同时有效控制药品污染,保证医院药品使用安全、有效,我院中心药房对住院患者所用片剂、胶囊剂的手工剥药方式进行了改进,以机械剥药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剥药方式。现对两种剥药方式的速度以及费用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将30种采用铝、锡水泡眼包装的片剂、胶囊剂(见表1)分别采用智能剥药机(深圳市瑞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型号ZB-001)和用止血钳人工剥药,并将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智能剥药机具有对各种类型复合泡罩包装药板(片剂、胶囊剂)的自动剥除药粒和记数功能,通过机械的胶棍与限位转环紧密接触、不停转动对药板产生的压力将药片压出。药师根据要剥离的药粒包装板上药粒间距调到合适位置,再根据不同药板的大小厚度调节药片剥除压力,将药板朝里轻推,设备自动带入剥药,药片自动落入储药盒内。剥完药的包装药板从出口送出,完成剥药。
为了比较两种不同剥药方式的效果,各取30种已拆外包装的相同品种的片剂、胶囊剂进行分组研究。1组使用传统的手工剥药方式剥药,2组使用机械剥药方式剥药,从时间、速度对两者进行比较。见表 1。
剥每粒药所需费用=(每天电费+每天人工+设备折旧费)÷每天剥药总粒数。
传统剥药方式费用:药师9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4800元,每天剥药45 min(即0.75 h),每天剥药约8000粒,每天电费和设备折旧费均为0元。每天人工=4800元/月×9÷22 d÷8 h×0.75 h=184.09(元),剥每粒药所需费用=(0元+184.09元+0元)÷8000粒≈0.023(元 /粒)。
机械剥药方式费用:剥药机约8万元/台,药师1人,每天剥药1.5 h,每天剥药约 8000 粒。每天电费 =40 W÷1000 W×1.5 h×0.84 元 =0.0504(元),每天人工 =4800/月 ÷22 天 ÷8 h×1.5 h=40.91(元),设备折旧 =80000÷10 年 ÷365 天≈21.92(元),剥每粒药所需费用 =(0.0504元 +40.91元 +21.92元)÷8000粒≈0.00786(元 /粒)。
表1 手工和机械剥药方式对比
由以上剥药速度比较可知,机械剥药方式比传统剥药方式速度快,占用药师人数少,每天剥药费用仅是传统剥药方式的34.17% 。经过两个月的实践,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院住院药房的工作效率,减轻了药师工作负担。每天剥药近30个品种,约8000粒,相当于节省3名工作人员,节约了医院的运营成本,收到了较满意效果;而且该设备体积小,操作简便,能符合住院药房工作要求;属一次性投入,投入少,长期效益明显。
传统的剥药方式存在的缺点有:速度慢、效率低,每天配药前需大量人力剥药才能满足配药需求,人力成本相对较大;手工剥药容易对药品造成污染,影响药品质量,影响用药安全[3-4];经常导致工作人员手指受伤;不小心容易将药片、胶囊打碎,造成浪费。《中心药房工作制度》规定严禁直接用手接触药品。因此,以新的剥药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剥药方式,避免手工剥药所造成对药品的污染是必要的。
使用智能剥药机进行剥药,在极大地提高住院药房工作效率的同时,弥补了手工剥药的不足。但实践中也发现了智能剥药机有待改进的问题:对双铝包装(如盐酸丙卡特罗片)、双铝塑复合膜包装(如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等)、铝塑较软包装(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等)的片剂或胶囊剂不能使用;对硬度不够的片剂及脆性大的胶囊剂易压碎药品(如茶碱缓释片等)而不宜使用;因为剥药前要调距,对加药量较大的药品比较有优势,而加药量较少的药品两种剥药方式效果相差不大;其剥药速度与药板数、调距时间(药板上药片行数多的调距时间较长)、药板的长度(长慢短快)、药板的软硬度(硬快软慢)等有关;剥药时由于药板过长或药板硬度不够,有时会出现卡机现象。
现在,我院住院药房大部分的药品使用智能剥药机进行剥药,对用量较少、易碎以及包装不能用智能剥药机的药品则用手工剥药。两种剥药方式同时配合使用,而不能完全以机械剥药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剥药方式。但机械剥药方式明显给我院住院药房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好处,希望改进剥药机,使其能更广泛地应用。
[1]李 宁.医院药房口服药品分包装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93.
[2]黄素慧.浅谈医院药房药品分包装管理[J].中国药事,2005,19(5):264-265.
[3]卢 健,吴 琳,仝 敏.加强医院药房药品分包装质量管理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08,23(4):245-246.
[4]周荣丽.医院药房药品分包装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思路[J].中国药师,2006,9(7):67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