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招敏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总会这样思考:“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减轻教师的负担?……”而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教学研究的焦点,我们把这些研究称之为“有效教学”。如何把我们的有效教学观念融入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并实现有效教学,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明确并关注教学的几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摆好学生位置,重视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开发
1. 寻求合理的态度,给学生合适的定位。在最初的有效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讲授”成了一个朴素的追求。老师首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很多人会认为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因此,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说法。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学生最普遍的学习方式。然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词汇,更进一步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阅读浅易英文资料书刊的能力,并学会在英语会话写作中使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自学”,让学生的“自学”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我们要改变学生的“知识观念”,让他们知道学习不是单纯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老师的帮助下构建知识的过程。
2. 充分使用有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努力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以往的有效教学往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重视教师的讲授;但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教师的讲授,其最终的效果都取决于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指“课程物质资源”,也包括“课程人力资源”。在课程资源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也包括“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在英语日常教学中都应当做到既要承认课本是资源的形式,又不要拘泥于课本,在英语教学中,只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我们教师都可以充分并积极地去利用和开发此资源。“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有“课程人力资源”意识的老师,既要接受“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要承认“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要重视“在‘师生互动中形成课程资源”。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努力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不可否认,课程物质资源固然重要,但课程人力资源也不可怠慢。教师能否成功地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我认为取决于教师是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二、处理好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 有效“指导”。有效“指导”中的提问方法多种多样,但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就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它既包括有效“讲授”,并及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又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苏格拉底的讲授方式在教育界虽然充满争议,但其中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苏格拉底在讲授过程中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提问”的方式诱导并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再如,他总是很有耐心地“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去追问,目的是要澄清学生的思考。英语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回答“yes”或“no”,也要避免“满堂问”,因为教学气氛活跃虽然是这种满堂问的课堂的特色,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见得有成效。
2. 有效备课应该备好三种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课时计划。长期计划也可以叫做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它一般是针对一学期的课程教学,甚至一学年的课程教学,主要考虑英语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和相关内容的安排。中期计划也叫“单元计划”,它包括如何将课程按内容分部分进行整合,而且每一部分都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课时计划”要更加详尽、更加细节化。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要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活动方式来实现?是使用课本中的哪些内容以及融入课外哪方面的英语资料?是以阅读为主还是以口语听力为主?如何使我们的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发展,从而使我们每天的英语学习更有成效?在教学目标设计的同时,备好教法和学法指导也是有效备课的重要内容,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方向
目前,在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方向,比如“体验学习”。我们都知道广义上“体验学习”,包括“隐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俗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知识有可言传的部分,更有不可言传的部分。对于不可言传的部分,有效教学的方式只能引导学生亲自去操作、使用、探究,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可以称为“隐性学习”。我们都赞成“授人以鱼”免不了受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概念的局限,因此,我们何不如来个“授人以渔”。我们大力倡导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把亲自发现、体验、研究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习者。英语的语感就是不可言传的部分,鼓励学生大胆地动嘴,在说的过程中去“心领神会”,可以达到培养语感的效果。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要精心地去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学习,并尝试研究性学习。
总之,现在的有效教学有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而少了对教师的重视,这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缺陷和遗憾,那么老师们要怎么来弥补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反思,让反思教学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提供相应的补充。让反思促进教学,及时针对我们的“教育事件”进行追溯总结,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活力和生命力。(作者单位 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