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玲
随着中国经济与全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中国以大国身份走向世界,作为世界性语言交流工具之一重要语种——英语,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中国人来说,作用越来越大。因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运用英语这一语言交流工具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这就给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英语知识还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通过探究学习日益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满足跨文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一、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和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课程。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呼声的日益高涨,探究性学习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支柱。从广义上来说,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是教育理念、方法和策略改革的统称;狭义上仅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和运用知识。探究性学习的立足点在于学生自主、自觉和感兴趣的涉猎和学习,学习的兴趣由被动转向主动,由课堂灌输教学转向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是能力和技巧的提升。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还伴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客体地位的变化。它要求教师摆脱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身份地位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转而增加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进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会话和交际。传统性的英语教学老师多按英语教材逐段进行讲解,注意长句、难句的断句及翻译,语法梳理和试题解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丰富学生英语知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听、说和写训练,学生高中毕业后英语交际能力太差,发音不准确和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探究式教学要改变学生与老师地位的不对称,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老师可经常让学生朗读英语单词、课文,分角色扮演课文,对课文进行复述等,在进行教学前可安排数名学生进行英文演讲,不必限定题目,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 英语训练多元化,增加自主学习成分。对于学生的英语训练,不仅要全面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综合性、探索性、研究性练习。如在记英语单词时可要求学生自己造句,通过句子来记;还可以通过给定的单词让学生串成句子。在语法归纳方面,可通过给定素材和逐步引导,让学生发现并归纳语法知识。学生归纳正确,应加以总结并给予表扬,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学生若归纳不正确,老师可指出问题并分析原因,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原来如此”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此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 适当引入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认知能力。“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有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协作完成项目要求。英语探究式教学也可适量引进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完成英语的学习。例如可建立“从礼貌用语的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的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分工,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弄清中西礼貌用语在问候、社交、禁忌、称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礼貌用语的差异分析文化差异,并指出中西跨文化交际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在教学上促进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项目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主动性,学会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并学会团队协作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1. 探究式教学不能忽视老师主导地位。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究式学习要有必要的限度。教学以学生为本,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但由于学生阅历和经验不足,需要老师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引导。作为老师不能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而是要通过老师引导进行探究。作为老师要有能力进行教案设计、教学安排和项目制定,并能回答学生们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应当经常参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以满足学生教学及学生求知欲的需要。
2. 探究式教学要注重跨文化及跨学科渗透。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学生要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沟通,形成跨文化的交际。探究式教学要多进行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渗透,以利于知识的融汇贯通和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在教学安排上可要求学生多读英语课文、背诵经典英语美文,多读些《海外英语》《英语沙龙》等英文类杂志以了解更多的英文文化知识,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本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应多尝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参与、合作、发现、思考和创新学好英语。
(作者单位 河北巨鹿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