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

2011-07-19 04:29张建林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学

张建林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11)

一、当前江苏省高考模式中化学科目的考察方式及作用方式

目前江苏省高考模式为语数英三门科目高考计入总分,理科加试数学附加题,文科加试语文附加题,总分共480分,高校录取的本一、本二等各批次的分数线由三门学科的总分划定。理科考生须选物理选修科目一,文科考生须选历史作为选修科目一,在剩余科目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选修科目二,选修科目不计入总分,考生成绩采用按照参考总人数的一定百分比划分为A、B、C、D四个等第,对于选修科目的要求由高校录取时自行要求,但本科院校必须至少有一门选修科目达B等第。化学科目在学生选择时与政治、地理、生物为平行关系,学生选择其一作为选修二,未选择化学科目的则须将化学作为必修科目之一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三月份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测试成绩按绝对分数划分为A、B、C、D四个等第,若获A等第则可以在高考总分中获得1分的加分,若四门必修科目同时获A等第则可获得5分的加分。

二、当前江苏省高考模式下化学教材的体系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共有8册,分别为必修1、必修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为全体同学在高一年级必学内容,通常在高一年级结束后进行选科分班,选修化学的同学须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外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中选修一册进行学习。

该套教材的编写体系基本上抛弃了课改以前的老教材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主线的特征,注入了新的理念,以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科发展为线索,着重体现出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诸方面的密切联系,教材中多种栏目的设置既注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加强调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归纳总结、协作学习等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八本教材的内容安排各有侧重。必修1和必修2两本教材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知识的各个方面,以蜻蜓点水般涉及了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各个方面,要求很低,点到为止。对于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分别有相对应的一本教材再次进行更加深入和更加全面的阐述,增加了深度和知识广度的要求。在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之间拉开了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层次。

三、当前模式下学生对化学科目的选择状况

在目前江苏省的高考模式下,化学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只划定等第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在实际录取过程中相当多院校尤其是本一批次知名院校都特别强调对物理学科等第的要求,而等第的划定是根据选修该学科的总人数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划定而不是按照绝对分数划定,基于此,相当多同学都放弃了对化学科目的选择。大家都清楚勇于选择物理和化学组合的同学大多是对自己充满信心“佼佼者”,选择化学科目就意味着要和更加优秀的同学去竞争B以上的等第,这无疑降低了在高考中取得B以上等第的机会。化学学科相对其他几门课内容更多要求更高,要学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会削弱在语数英三门科目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再加之最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难度又相对较大,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课改以后江苏省内多个地区多所学校在分科后选择化学科目的学生人数比课改前大幅度减少。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建校以来化学科目的高考成绩都一直比较优秀,所以选修化学科目的同学比例在苏州市普通高中学校中相对还是比较多的,市区其他学校选修化学的比例要低更多,这种状况也就相应的造成了多所高中学校化学教师的相对盈余,部分化学教师只能暂时转换岗位了。

四、当前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化学课课时减少,完成教学内容难度很大

高考模式中化学学科的作用方式的改变必然决定了化学科目已经沦落成为事实中位于语数英和物理(历史)后的三流学科,各中学面对现实中的升学竞争压力,不得不采取丢车保帅的策略,增加语数英的课时数,压缩选修科目尤其是选修二学科的课时数,比如高一年级的数学课基本都在每周六节以上,高三年级的数学课每周12节甚至更多,化学科目基本上就是每周两节或三节,甚至有四星级高中的理化班化学课每周只安排两节课的情况。新的课程标准中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和要求并没有降低,事实上在能力方面的要求还比课程改革以前要求更高,没有充足的课时保证,要真正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2.化学教师对于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层次、深度的把握不易

新的一套教材编写的理念很新,代表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容易,给实际的教学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难度。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全面撒网、面面俱到,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中对各板块知识的层次和深度的要求把握上,各个学校甚至是不同的老师处理的都不尽相同,有的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教材的深度处理,还有老师则直接采用一步到位的方式,相关板块内容直接按照选修教材的要求来安排教学。两种风格各有其利弊,严格按教材难度和深度教学,不增加深度,对于高二选修化学的同学来说深度较浅,而后一种方式则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负担,在高一年级刚开始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分化,使相当多同学形成化学内容多不易学好的认识,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索性在高二分科时放弃对化学的选择。

3.化学实验教学在目前的模式下已明显弱化

江苏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已经被大大弱化。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王妍等几位老师的调查研究报告得出如下数据:63.6%的学生表示喜欢化学实验,59.7%的学生认为亲自做化学实验对高中化学很重要,但只有2.9%的同学在中学“大多数实验由自己完成”,79.1%的同学在中学“偶尔做化学实验”,还有13.6%的同学从未做过实验。

实验教学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下列方面:

(1)化学学科课时的减少,增大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实验教学从准备到实施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分组实验更会占用更多的课时时间,为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提高考试成绩上,只好忍痛割爱。

(2)新的高考模式取消了旧模式中对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既然不考试不检查,部分学校和部分教师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必然会减少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

(3)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视频资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真实的实验操作提供了众多的替代方式。教材上安排的探究实验在百度视频中搜索即可找到丰富的视频资料,直接播放视频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避免了真实的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验失败的机会。但是,看电影式的虚拟的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学本身应发挥的作用却是大打折扣了。

(4)部分学校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为所有学生开设课程中设置的有关实验。

(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设置了选作试题21A“物质结构与性质”和21B“实验化学”,从实际高考试卷情况来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题目相对来说答案大多是直来直去,学生更容易拿分,但化学实验的题目本身也许并不难,但回答问题的角度不易把握回答不易完整,即使会做也很难拿到高分,大多数学生会选择21A。因此,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学中都选择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据本人了解,近几年几乎没有学校选择学习《实验化学》。

五、在当前模式下的教学策略

1.化学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摒弃功利主义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不是简单的要求提高学生知识点的简单累积量和应试能力。新课程和新教材体系关注的是学生的继续发展性,强调学生学习的意愿、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理念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和长远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基础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生所获得的应该是其终身学习和发展以及建设性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的态度、能力和愿望。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教的越多越好或者学的越多越好,而是在于它能否促使学校活动的结构化安排变得更加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应当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保持一致,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重大意义,抛弃过去的以升学率和分数高低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做法。

2.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注重构建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过程

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吸收引进先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养,改进教学风格。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经常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师应用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注重构建有意义的教学过程。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协助学生学习客观的知识,还应当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注重课堂教学中真实的交流。缺少了理解和感动,也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更有可能成为丧失应有的教育价值成为浪费时间和生命的过程。

3.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化学知识的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

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的一段时间里对化学学科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为化学变化的神奇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趣味所吸引。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越是随着学习化学时间的延伸,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高考的模式、升学的压力的影响固然很大但并非问题的全部,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如果一味的迎合高考,只见分数不见人的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必然导致教学过程重复着 “讲知识点—做题目巩固知识点—讲题目—再做题目—考试”这一枯燥乏味的循环,如果只是为了分数,只是为了考试,可能选择生物或其它学科来的更省力一些,何苦要来学化学呢?

化学教师的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更高一些,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去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层出不穷的新材料的合成、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问题、生产生活中化学品安全等很多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学生建立起为人类物质文明发展进步而学习化学的价值观,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化学的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知识的原动力,让学生受用终身,为社会培养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4.认真研究学习课程标准,合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深度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中,对选修化学的学生与非选修化学的学生在学科内容的要求上有着非常明确的层次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合理安排,不能一位求多求深求全。高一年级中必修教材的处理难度最大,既要面向全部学生又要兼顾以后选修化学在高考中更高层次的内容要求,如果直接按照高考对能力和内容的要求来组织高一必修教材的教学,势必会导致部份学生不能很好接受所学内容,反而使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不能学好。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应当是高一化学的主要任务,选修内容在相应的选修教材教学中再进行深化和提高,逐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

5.切实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真正落实实验所应该发挥的重要功能

戴安邦先生曾经提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素质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课程标准中提到“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化学实验,无论如何都不过分”这也是戴安邦先生所强调的。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以高考成绩为最终目标,应以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落实。师生协作完成每一个探究实验、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供条件满足部分学生自己的探究性实验,少做几张试卷,少讲几道题目,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呢?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高考模式,顺应了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也给中学教学尤其是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和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广大中学化学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调适理念,改进方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成长,与时代发展相协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妍,王伟群,王丽丽.新课改前后学生选择化学专业动机的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2011,32(2):47-50

[3]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孙天山,沈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11-13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