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10001) 颜鸿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于晓松
作者:颜鸿飞,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在读,现工作单位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除了要担负医治精神病患者的工作,还要承受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偏见。因此,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社会关注。国内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有些异议,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以后建立可行的干预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调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直接从事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排除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和精神疾病者),发放问卷260份,有效回收问卷241份,占调查总数的92.3%。
1.2 调查方法 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2天培训,然后调查人员分别到各个科室,分别讲解调查的目的、填表的方法,对被调查人员采取知情同意原则,告知对调查进行保密,然后发放调查表。调查表包括:知情同意书、一般情况调查表(性别、年龄、职务、民族、宗教、婚姻状况等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1]。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分析指标有总分和因子分,包括有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分为5级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描述平均水平,组间应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 一般资料 精神科医生96人(39.8%),护士145人(60.82%)。平均年龄(37.27 ±10.22)岁。男66人(27.4%),女175 人(72.6%)。未婚 58 人(24.1%),已婚 181 人 (75.1%),离 异 2 人(0.8%)。大 专 56 人 (23.2%),中 专 58 人(24.1%),本科 120人(49.8%),本科以上 7人(2.9%)。
2.2 精神科医护人员与国内常模的SCL-90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比较 精神科医护人员的SCL-90量表的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较国内常模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因子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2.3 精神科医生与护士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 精神科医生的SCL-90量表的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各因子分较精神科护士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因子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精神科护士SCL-90量表的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各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总分(t=-3.698,P=0.000)、强迫因子分(t= -4.469,P=0.000)、抑郁因子分(t= -2.374,P=0.01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精神科护士较国内常模偏低,躯体化因子(t=0.042,P=0.967)与焦虑因子(t=-0.935,P=0.351)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1 精神科医护人员与国内常模的SCL-90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Mean±SD)
表2 精神科医护人员与护士的SCL-90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Mean±SD)
精神科医护人员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SCL-90总均分及个别因子分较一般人群偏低,这与国内张敬悬[2]等用症状自评量表对684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而张新[3]、杨婵娟[4]与徐景爱[5]的研究表明,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较一般人群差,与这是不一致的。
精神科医生的SCL-90总均分及个别因子分较精神科护士偏低;精神科护士的SCL-90总均分及个别因子分较一般人群偏低,这与国内陈琳[6]、任显峰[7]和国外 Fagin[8]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见,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精神科护士好,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
虽然精神科是个特殊的医疗职业,精神病患者的特殊表现,引起人们对精神病患者产生恐惧导致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对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精神科医务人员也产生偏见,而把精神科作为自己职业的医务人员自然也受影响,认为精神科医护人员长期接触精神病患者,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但本研究结果却相反。分析本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可能与精神科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长期医治精神疾患的临床经验有关,精神科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缺乏理智行为的患者、并且要热心地给压力较大的患者家属讲解有关精神卫生知识,使其能运用心理卫生理论,以积极的姿态正确对待事物,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进行自我调整,增强了其心理应激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种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相对其他人群来说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使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而精神科医生与护士相比较,可能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卫生知识较护士相对更专业,使精神科医生自我调解和适应能力比护士强,使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精神科护士好。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35
[2] 张敬悬,翁正,邹青英,等.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59
[3] 张新,降光荣.精神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1995,3(2):24
[4] 杨婵娟,刘玉平,蔓煺荣.159名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卫生杂志,2008,16(5):562
[5] 徐景爱,来振华,羹佐宁.医疗职业群体身心健康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173
[6] 陈琳,孙丽娟,卢彩霞.136名精神病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52
[7] 任显峰,马召红,郑素娟,等.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2):97
[8] FaginL,CarsonJ,LearyJ,etal.Stress,coping and burnout in men talheal thnurses:finding sfrom three resear chst udies[J].IntJ Sco Psychiatry,1996,4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