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丽欣
摘要:结合医疗院所主办期刊的经营现状,分析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办刊特点,改革创新期刊出版经营方式;探讨建立富有活力的新型集群化出版模式,有效重组和合理配置期刊资源,提高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医疗院所;医学期刊;集群化;集团化
中图分类号:G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80-02
在国家出版体制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科技期刊领域正在积极探索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和变革之路。医学期刊做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艰巨任务。目前,在我国近千种医学期刊中由医疗院所(或与各级学会、协会联合)主办的占有一定的比例。与社办期刊和医学院校的学报相比,这类期刊的专业特色更为突出,期刊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方式也具有其特殊性。随着我国出版发行领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院所(以下简称院所)主办期刊的改革时间、改革路径与策略等问题已成为医学期刊出版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仅就此类期刊现阶段如何寻求适合自身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和探索适宜的集群化改革道路略述管见。
一、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寻求适宜的经营模式,提升期刊的自我发展能力
多数院所主办医学期刊的出版单位是不具备市场主体地位、属于非法人单位的编辑部,期刊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主办单位所取代,编辑部门既缺乏自主的财务权和人事权,又不得不接受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办刊者的经营理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同时,医学学术期刊专业性强、受众面窄的特点又限制了编辑部门的经济创收能力,编辑部在医疗院所的科研行政管理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从属地位。多年来依赖主办单位提供的办刊资源,期刊有着较为稳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在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办刊者逐步失去了争取经营自主权和创新经营方式的勇气和信心。以至于当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期刊仍然遵循着“组稿靠收发、审稿靠专家、发行靠邮发”的传统办刊方式,品牌意识薄弱,营利模式单一,营销手段匮乏,主要的赢利点依旧集中于常规的广告、发行、版面费收入,没有真正发挥出期刊的自我创收增值能力。面对网络版期刊开放存取的压力以及印刷成本上涨、纸质发行下降的局面,编辑部门既没有精力深入了解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又无能力找寻新的经济增值点。整体上仍处于低水平的经营运作模式,制约了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医学期刊的弱商品和弱市场属性,有学者呼吁应该建立和完善期刊资金的投入机制。新的医改方案确立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期刊,是否也享有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政策;[1]也有专家建议将自然科学期刊纳入非营利性政策性出版事业,做为公益性事业管理。[2]根据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基本要求,公益性出版单位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推进以事企分开、转换机制、加强服务、改善经营为重点的改革。也就是说,无论是公益也好,营利也罢,医学学术期刊的首要任务就是摆脱陈旧的“编刊”意识,开阔办刊思路,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积极探寻多元化的出版经营方式,使期刊在保证学术导向作用的前提下,逐步完成向学术生产经营型的转变。
现阶段,医疗院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在既无雄厚资金保障、又无相关改革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科发展和读者的需求,适时调整刊物结构,加快出版节奏,不断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可以根据期刊自身特点、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多种经营。例如,以编辑出版杂志为主业,利用期刊品牌优势,刊登广告、医药企业参与协办以及开展数字化经营等方式实现以刊养刊;还可发挥出版单位自身知识密集优势,以刊物为依托,根据医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举办相关专业的培训班,召开专题研讨会和科研成果推介会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出版医学专业交流资料等方式实现以副养刊;有条件的期刊,可探索参股经营企业的方式,获取投资回报,实现以商养刊等。期刊还可通过吸收医疗科研院所作为协办单位,达到资金、学术成果、市场的有效联合,实施社会办刊的经营策略。采用这些适应市场变化规律、灵活多样的办刊形式,拓展期刊的服务功能,在为读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同时,也为期刊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
二、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走集群化、集团化道路,深化医学期刊出版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专业分科更加细化,专科学术期刊的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办刊、出版资源浪费等弊端日渐突出。院所主办的医学期刊多是依靠于具有某专业学科优势的医疗单位而存在的单刊运作。由于区域性分割,相同或相近专业期刊各自为战,导致出版单位资源和办刊力量高度分散,资本弱势,缺乏竞争实力,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经营。加上所存在的出版资源部门化和本位主义思想,使出版单位的法人主体地位难以确定,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出版模式的动力。在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如果在不具备改革的思想、人才、机制和经济的基础上,要求学术期刊独立面向市场、自负盈亏是不现实的,也会产生降低学术质量、弱化学术导向等负面影响。[2]所以,整合现有的期刊资源和办刊力量,优化结构,探索集群化经营不仅是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更是解决出版单位经营乏力、经济规模弱小、独立生存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的根本措施,并且也有可能成为医疗院所主办期刊发展的主流趋势。笔者认为,医学期刊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探索走集群化和集团化的道路。
(一)以全国性学会为依托,整合期刊资源形成集团化出版模式
在全国性学会内部对主办的期刊进行科学梳理和定位,在条件成熟时,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有效重组方式实现多刊联合,依靠学会的力量,逐步形成期刊出版集团,实现同一个学会期刊经营资源的整合营销和利益共享。学会对主办的期刊从杂志质量控制、编辑队伍的培训到出版营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这种集群化经营可充分利用期刊资源,壮大出版规模,使期刊摆脱单兵作战的困境;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期刊在合作交流中的谈判地位和竞争实力,维护期刊的利益,为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3]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成为全国性学会期刊集团化出版模式的典型代表,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二)依靠学科优势,形成以学科为纽带的期刊集群化出版模式
以学科为主线,发挥学科领域内学术名刊的引领作用,将专业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期刊通过强强联合、自愿联合、品牌扩张、以弱附强的形式,实现跨主管、跨主办、跨承办、跨地域、跨层次的期刊合作经营,组成专业期刊集群。通过结构调整、出版合作、市场销售或资本联合,建立新型的集约化资本运营模式,转变众多期刊“小作坊”式的低水平分散运行方式;通过共享专家资源,加快出版节奏,降低出版成本;通过有效利用各方的期刊信息和广告资源,减少浪费,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专业学术期刊的整体效应和竞争合力,促进医学专业学科领域的技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从而有效实现期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的资源整合为这种集群化的出版模式开创了先例。
(三)由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兼并重组,组建区域性的科技期刊专业化出版集团
为达到合理配置科技期刊资源的目的,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兼并重组相关行业期刊,集成资源,实现不同主办单位、不同领域的期刊整合,打造有竞争实力的市场主体,提高规模效益。可以实行股份制形式,打破科技期刊主管和主办单位的行政划分界限,整合行政区域内的科技期刊资源,包括医学期刊,成立各省(市)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将现有的“小而全”的期刊经营生产模式整合、转型、提升为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规模经营和生产模式,激活期刊发展的潜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开始酝酿成立科技期刊出版集团。
因这种集群化经营模式涉及不同的专业和部门,可以采取分散设置编辑部与集中出版统一经营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将期刊的出版权、经营权从现有的编辑单位分离出来,由期刊集团集中出版和统一经营,在分散设置编辑单位的基础上实现期刊出版和经营的集群化。[3]这样,既可以达到合理配置出版资源,促进期刊有序、平衡发展的改革要求,又能保留现有编辑部的基本建制和管理模式,不影响组稿、编辑工作。医疗院所主办的学术期刊通过加入科技期刊集团,由“单一作战”变为“集团作战”,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小 结
我国的出版体制改革已进入到关键时期,医疗体制改革也已拉开了帷幕。院所主办的医学期刊处于两种变革之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难得的机遇。当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清除制约期刊发展中体制机制的障碍,积极稳妥地解决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与出版单位之间存在的不利于期刊发展的种种问题,促进期刊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健康发展。改革的方向和具体举措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引导,笔者只是谈几点并非成熟的想法而已。在创新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只要医学期刊工作者明确期刊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市场及广大医学科技人员的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走集群化、集团化道路为突破口,挖掘潜在优势,创新办刊运行模式,院所办医学期刊会开创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繁荣我国的医学事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贺富荣,郝瑞萍,张红.医学期刊论文低水平重复之背后[J].编辑之友,2009(11).
[2] 刘泽林,张品纯.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难点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
[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