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2011-06-29 08:16葛恒松周长高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桡动脉导丝痉挛

葛恒松,周 兵,周长高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键是尽早给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手段。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少,活动限制少,恢复快,因此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7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1例。根据手术途径分两组。股动脉组(TFI)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2岁~84岁(67.1岁±8.6岁);桡动脉组(TRI)59例,男40例,女19例,年龄43岁~83岁(66.5岁±8.1岁)。两组Allen实验均呈阳性。两组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及术前药物准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经桡动脉途径患者平卧,右手臂平伸外展30°,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择桡骨茎突近心端1 cm~2 cm,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穿刺针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进针角度30°~45°,穿刺成功后送入软头直行导丝,退出穿刺针,置入6F桡动脉鞘管,经鞘管内给予维拉帕米1 mg~2 mg和硝酸甘油0.1 mg~0.2 mg防止血管痉挛,造影前注入肝素3 000 U。经股动脉途径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取右股动脉穿刺进针,成功后置入6F股动脉鞘管,经鞘内注入肝素3 000 U。两组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后,针对梗死相关血管行PCI。术中两组各用肝素8 000 U~10 000 U。

1.3 术后拔管及止血 术后桡动脉组即刻拔除桡动脉鞘,穿刺部位加压包扎,保持右腕关节不动,3 h~4 h后解除加压包扎,仍有出血者,再继续加压包扎2 h,股动脉组术后约4 h拔除鞘管,双手压迫15 min,再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 h~8 h,同时需要卧床及右下肢制动24 h。住院期间两组分别观察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及右上下肢末梢血供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植入支架位置及数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管相关并发症如局部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股动脉组多于桡动脉组,而动脉痉挛桡动脉组多于股动脉组(P<0.05)。详见表1、表2。术中均无冠状动脉夹层、穿孔等并发症。桡动脉组中1例因为严重桡动脉痉挛经注射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等仍无改善,1例锁骨下动脉和头臂血管明显迂曲而改为股动脉途径完成PCI手术。股动脉组中1例因为髂动脉严重迂曲而改为经桡动脉途径完成PCI。桡动脉组随访有3例桡动脉搏动减弱,但无闭塞及手部缺血症状发生。股动脉组均出现腰腿酸痛不适,11例出现不同程度排尿困难,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导尿。

表1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比较

表2 两组相关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 论

经股动脉手术是PCI经典途径。由于股动脉内径较大,不易痉挛,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操作比较方便,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用、成熟的方法。但其血管并发症比较常见,如出血、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形成、迷走神经反射。同时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体位限制多,患者不易接受,且可能引起尿潴留、腰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而且心功能不全患者术后平卧困难[1],因此,股动脉径路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经桡动脉途径近年来发展较快,国内相继报道了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两种路径行PCI治疗在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使用导管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2,3]。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出血、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无需卧床休息,避免了卧床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痛苦[4],术后即刻拔管不需限制活动,避免了股静脉长时间受压可能并发的血栓形成和肺梗死,并且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易被患者接受。

但是经桡动脉途径亦有其不足之处,桡动脉细小易痉挛,易闭塞,部分患者肘部或肱动脉走行变异迂曲,或锁骨下动脉狭窄常导致操作失败,笔者复习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进一步提高经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严格进行Allen试验;②充分麻醉,避免麻醉时刺伤桡动脉诱发痉挛;③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切忌反复穿刺;④因桡动脉易滑动,穿刺时进针可稍快,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退针则宜慢,否则可能穿刺已成功但将穿刺针退出血管外;⑤透视下送管、导丝、导管操作宜轻柔,切忌过快过猛而致动脉痉挛或夹层,动脉迂曲的可换用泥鳅导丝;⑥对于导丝进入升主动脉困难时可嘱患者深吸气;⑦若发生痉挛可鞘内注射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⑧术中选择支撑力好的导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⑨术中充分肝素抗凝,鞘内注入硝酸甘油,术后调整压迫时间及力量,可以减少桡动脉闭塞的发生。

总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痛苦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PCI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介入途径。

[1] 戴军,姚民,乔树宾,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3 005例-操作失败及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4,19(3):175-177.

[2] 李为民,李悦,盛力,等.经桡动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14(3):138-140.

[3] 唐发宽,熊卫国.经桡动脉PTCA及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心脏杂志,2003,15:23-24.

[4] 井景,付文军,袁超,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10):791-792.

猜你喜欢
桡动脉导丝痉挛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管腔内介入导丝制作技术与临床现状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研究进展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