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乾,陆 霞
(1.江汉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患者工作及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本病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据有关调查表明,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目前国内主要有西药、中医药及针灸、敷贴、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1-4],均取得了良好疗效。我们对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的4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48例病例均来自于2009年5月-2010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门诊患者,年龄14岁~45岁,平均(36.22±8.18)岁;病程 3个月~5年,平均(13.56±6.17)个月。
①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②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③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④经各项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3分,腹痛难忍1分,腹痛明显0.5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2分,面色苍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四肢厥冷1分,需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分,伴腰部酸痛0.5分,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1 d以内0.5分(每增加1 d加0.5分)。
使用一次性针灸针(汉医牌汉医针灸针,天津华鸿医材有限公司,津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70002号),9号注射针头(浙江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3150163号),2-0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医用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3650668号)。
根据《经络腧穴学》[5]准确定位关元、归来、三阴交、地机、足三里、太冲穴,消毒,右手持针快速透皮进针,以患者酸麻重胀等感觉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期间每隔10 min平补平泻。取针后,再于次髎、十七椎进行穴位埋线,根据《经络腧穴学》[5]准确定位次髎、十七椎,消毒;用注射针头作针套,30号30 mm长毫针磨平针头作针芯,将已消毒的约1 cm医用羊肠线放入针头内,术者左手拇指、食指绷紧进针部位皮肤,右手将针缓慢刺入穴位,边推针芯边退针套,将羊肠线埋入次髎、十七椎的皮下组织内,并于入针处覆盖创口贴24 h。患者于月经前1 w开始治疗,至月经第1天为1个疗程,其中针刺每天1次,穴位埋线1个疗程1次。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变化,于患者黄体中期(月经前6 d~8 d)清晨静坐空腹采血测定。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治愈:治疗后积分少于2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尚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和其他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3.2.1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例(%)]
由表1可见,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3.3%,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0%。
3.2.2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疼痛改善情况 结果见图1。
图1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疼痛改善情况
由图1可知,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疼痛有显著改善,治疗2个疗程者比1个疗程者疗效更好。
3.2.3 治疗前后E2、P水平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48例病例治疗前后E2、P水平比较 ()
表2 48例病例治疗前后E2、P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治疗 1 个疗程后比较,3)P<0.05
?
由表2可知,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可以显著降低 E2水平,升高 P 水平(P<0.05,P<0.01),治疗2个疗程者优于1个疗程者。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二脉以及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与肝、肾二脏也有关联。若经期前后冲任气血不和,脉络受阻,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此外,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致血行受阻;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虚弱,肝肾不足,均可使胞脉不通、胞宫失养而引起痛经。正如《诸病源候论》谓:“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冲任之脉。”《金匮要略》载:“经水不利,少腹满痛。”《丹溪心法》云:“临行时腰腹疼痛,乃是瘀滞,有瘀血。”
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归来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为妇科要穴,可治痛经,具活血调经、行气疏肝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调理脾肝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足太阴循于少腹部,阴经郄穴治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肚腹三里留”;太冲为肝经原穴,行气疏肝调经;次髎位于腰骶部,与肾、督脉关系密切,督脉与任脉、冲脉同起于胞中,一源三歧,肾主藏精,因此该穴可强腰壮肾、调补冲任,调经理气,行血散瘀,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效穴;十七椎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
针刺穴位,可以对经络气血产生调节作用,使之畅通无阻,气血运行通畅,故其痛即止。穴位埋线,一方面羊肠线作为一种可吸收的异体蛋白,在体内的分解代谢消化吸收约长达半个月之久,其对穴位的持久刺激,可巩固和提高针刺疗效;另一方面,次髎、十七椎均在背部,选择穴位埋线,既可以减少患者就诊时的体位变化,还可以节约时间。
从临床疗效上分析,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确切疗效,效果满意。还可以显著降低雌二醇(E2)水平,升高孕酮(P)水平。
[1]简佩玉.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5(9):634-635.
[2]易光强,王晓磊.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3):56-58.
[3]王封欣,李艳慧,尹丽丽.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5,25(4):293-295.
[4]张琴明,张华,房敏.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2):65-66.
[5]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