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莹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各种矛盾容易集中突显,各种压力聚集,心理应激陡增,更易使国民精神卫生问题突显。2008年 ,中国卫生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提出提高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到 2010年达到 50%,2015年达到 80%。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厦门市普通人群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为以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于 2010年在厦门市调查街上行人727人。于 2010年一共发放问卷 790份,回收有效问卷 727份,回收率为 92.03%。 727个调查样本中,男 290人(39.9%),女 437人(60.1%)。最大年龄 80岁,最小年龄 8岁,平均年龄 (36.15± 14.83)岁。初中及以下文化 218人(30.0%),高中及中专文化 273人 (37.5%),大专 124人(17.1%),本科及以上文化 112人(25.4%)。未婚的有 275人(37.8%),已婚的有 446人(61.3%),丧偶的有 4人 (0.6%),离婚的有 2人(0.3%)。自我评价身体状况良好的有 344人(47.3%),一般的有 375人(51.6%),差的有 8人(1.1%)。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设计的《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分增减。采用无记名调查,随即收集的方法,内容包括精神卫生一般知识,精神疾病的常见病种和症状,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一些躯体、行为疾病,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等 20项。肯定或正确回答≥15项者作为基本知晓;10~ 14项者作为部分知晓;9项以下者作为较少知晓。
1.3 数据分析 采用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1 精神卫生知识总体知晓情况 在 727个被试中,基本知晓的为 263人 ,基本知晓率为 47.3%;部分知晓的为 408人,部分知晓率为 51.6%,较少知晓的为 56人,较少知晓率为1.1%。
2.2 不同社会学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知晓程度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不同身体身体状况的调查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学历的增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增高 (i2趋势检验:i2=34.431,P<0.001),见表1。
表 1 厦门市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布情况[n(%)]
表 2 厦门市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的正确应答率
2.3 精神卫生知识的具体知晓内容 有 90%以上的调查对象有关注精神卫生方面的话题;80%的对象认为精神病患者值得同情;70%以上的调查对象对精神卫生的一般知识,如精神疾病可以治好、得病不论年龄、厦门市精神病院的地址、心理问题需找心理医生、感到恐惧的就诊场所、精神病和神经病有所不同,精神疾病患者可以稳定地工作等问题有所了解,对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及一些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一些躯体、行为疾病的了解情况均不太理想;50%左右的调查对象了解老年性痴呆的表现;30%左右的调查对象了解精神分裂症的表现、饮酒所致的疾病、自杀所致的疾病;仅有 12.2%的调查对象知道有相关的心理咨询热线。
厦门市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结果显示,厦门市普通市民基本知晓率为 47.3%,部分知晓率为 51.6%,较少知晓率为 1.1%。市民的精神卫生知晓率还不到一半,说明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仍有一定的空间。八成以上的厦门市市民感到精神病患者值得同情。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卫生事业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疾病不仅是单纯的排斥与偏见。但是,研究也发现,普通市民对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及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一些躯体、行为疾病的知晓状况较低。同时,仅有 12.2%的厦门市市民知晓 1个或以上的心理咨询热线,说明热线的普及率仍然较低。2007年蒋怡华等人关于上海市闵行区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2],2005年师建国等人关于西安市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3]均表明,心理咨询热线的普及率均较低。研究还发现,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状况与学历的程度有关,学历越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越高。2002年孟国荣等人关于上海市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也表明,知晓率的高低与学历有关,学历越高,知晓程度就越高[4]。
加大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通过健康教育,向大众普及正确的精神卫生知识,增进人们对精神疾病的了解,逐渐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及误解,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同时,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重点加强普及普通群众对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一些躯体、行为疾病的认识,使更多的大众懂得如何识别精神疾病,辨别一些精神症状。同时,加大对厦门公益心理咨询热线的宣传,使人们在碰到危机、心理问题时得到及时专业的帮助。
本次研究存在很多不足,调查问卷的项目设计仍有待完善,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许多方面未有涉及,如精神卫生立法等。
[1]Michael R Phillips,Jingx uan Zhang,Qichang Shi,et al.Prevalence,treatment,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2001- 2005: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Lancet,2009,373:2041-2053
[2]蒋怡华,卜时明,沈剑,等.上海市闵行区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6):281-282
[3]师建国,罗园园,陶美珍,等.西安市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7:19-20
[4]孟国荣,姚新伟,朱紫青,等.上海市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2697份问卷分析 [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增刊):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