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中 周兆新 李志佳
系统家庭治疗自 1988年开办的“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开始传入中国已有 20余年[1],其实用性目前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普遍证实[2],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但在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国内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为此笔者对我院 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系统家庭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对象 为 2008年 1-12月我院出院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 CCM 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②年龄 20~50岁,性别不限;③目前服用利培酮(维思通 )维持治疗,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④有照料者一起生活者,同意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目前在服刑的居民;②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③伴痴呆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④排除文盲。共 80例,随机分成两组,因失访脱落 7例,实际完成 73例。干预组 37例 ,男 20例,女 17例 ,平均年龄 (31.12± 16.34)岁,病程(5.63±1.26)年,服用利培酮维持剂量平均为 (3.25±0.86)mg/d,PANSS总评分平均 (60.56± 12.31)分;对照组 36例,男 19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33.52± 11.32)岁 ,病程 (5.68±1.52)年,服用利培酮维持剂量平均为(3.65±0.75)mg/d,PANSS总评分平均(58.63±11.58)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维持药物剂量、PANSS评分等各方面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维思通维持治疗,而干预组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合并系统家庭治疗[3],观察期 24个月。每次访谈 60分钟,每月访谈 1次。访谈内容:①了解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及家庭成员的看法;②对家庭冲突进行假设提问,帮助患者找出处理冲突的办法,从冲突中解脱出来,每次对患者的回答给与充分的鼓励;③布置家庭作业,通过角色互换等巩固新的家庭关系模式;④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精神卫生知识,患者每月集会一次交流心得,对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⑤处理患者的职业、婚姻、家庭关系,识别症状并指导用药;⑥对不良情绪早期识别,干预攻击、自杀、自伤行为等危机事件。以上各项内容均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执行。
采用 PANSS量表评定疗效,WCST量表及 CPT量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于入组时和干预 24个月后由心理测定师评定 1次。量表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 ICC值为 1.86~0.94。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和执行功能,注意评估采用连续作业测验[4](CPT)评定,观察指标:①正确数;②持续错误数;③反应时。执行功能评估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4](WCST),观察指标:①总正确数;②总错误数;③持续反应数;④持续错误数;⑤正确应答数。均由电脑直接算出。
1.3 数据统计 采用 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PAN 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利培酮药物维持 24个月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相比较 PAN S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在治疗前及 24个月后均无明显差异性(P均> 0.05),见表 1。
2.2 WCST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 2。从表 2中可以看出,两组在治疗前 WCST总正确数、总错误数、持续反应数、持续错误数、正确应答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干预后,干预组以上各项较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
表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PAN SS评分比较(±s)
表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PAN SS评分比较(±s)
组 别 入组时 24个月后 t P干预组(n=37) 总分 60.56±12.31 46.21±8.13 5.917<0.01阳性症状 16.78±5.57 14.82±5.25 1.558> 0.05阴性症状 16.82±6.12 12.62±5.14 3.197 <0.05精神病理 27.01±7.82 20.52±8.24 3.475 <0.01对照组(n=36) 总分 58.63±11.58 48.34±8.12 4.365<0.01阳性症状 15.82±6.12 14.78±5.63 0.75> 0.05阴性症状 16.78±6.31 12.78±5.05 2.969 <0.05精神病理 25.72±7.63 20.56±6.37 3.115 <0.01
表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各指标的比较(x-±s)
2.3 CPT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 3。从表 3中可以看出,两组在治疗前 CPT正确数、持续错误数与反应时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样在干预后,干预组以上各项较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 <0.05)。
表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连续作业测验(CPT)各指标的比较(±s)
表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连续作业测验(CPT)各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时 间 正确数 持续错误数 反应时间(ms)干预组 入组时 3.03±2.12 12.23± 7.58 751.60±178.32 24个月后 4.82±1.78*△ 8.13± 5.23*△ 680.72± 160.56*△对照组 入组时 3.12±2.32 13.11± 7.82 752.31±151.62 24个月后 3.18±2.53 12.82± 7.78 712.42± 160.13
有研究报道[5-6],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社会功能障碍均主要取决于认知受损的程度,认知受损程度越重,社会功能则恢复越差,故如何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主要倾向于社会支持与社会技能训练[7],如同脑器质性疾病认知损害一样,可通过学习和行为得以部分纠正,就需要患者的家庭成员、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系统家庭治疗就是针对以上各个环节,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入新的观点和做法来改变与病态行为相互关联的反馈环,有利于病态观念向正常方向转化,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康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在接受为期 24个月的系统家庭治疗后,患者 W CST及 CPT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表明系统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患者执行功能及注意功能的明显提高,其可能解释是实施系统家庭治疗后,通过经常指导患者如何解决问题、提高社交技巧、健康教育、纠正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等,许多问题及任务需患者独立处理,增加了患者的认知刺激量,锻炼了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执行功能,这似乎与最近提出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新方法认知矫正治疗有些相似 ,英国 Wykes T等[9]研究发现,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改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评分成绩。另外有研究表明[10],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能力随任务环境中自身功能水平和情感输入而变化,因此,在设计系统家庭治疗时 ,我们在干预过程中融合了正性鼓励措施以及早期干预不良情绪等方法,通过为表现优秀者提供正面鼓励及一定的奖励措施,可以有效增加患者自我效能,进一步促进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适应能力是认知功能康复的一项重要指标。家庭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不良情绪能及时识别及早期干预,从而避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消极情绪影响而恶化[10]。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 24个月后PANSS量表总评分比较无差异性,从侧面证实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是独立于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之外的一组原发性症状,与有关报道相符[11]。
系统家庭治疗能有效提高慢性神经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康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但作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随访研究,一年时间较短,今后的研究中将继续进行长期的随访工作,以进一步认识患者认知功能变化,从而早期干预。
[1]赵旭东.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的移植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德文)[D].海德堡:海德堡大学,1993:1-151
[2]周秀华.系统家庭干预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6):361-362
[3]杨眉.系统家庭治疗的提问技术: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心得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2):183-185
[4]崔界峰,邹义壮.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测量及阴性症状评定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2):71-74
[5]Medalia A,Lim R Treatment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Practice,2004,10(1):17-25
[6]Gold M.Cognitive deficits as treatment targets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enia Res,2004,72(1):21-28
[7]陈玉民,杜宏群,马秀清.家庭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对照研究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590
[8]祝书文,贾金鼎,尹玉珠.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5):356-357
[9]WyKes T,Reeder C,Comer J,et al.The effects of neuro-cognitive remediation on ex ecutiv e processing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Bull,1999,25:291-307
[10]徐文炜,姚建军.精神分裂症认知康复研究进展 [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2):112-115
[11]王锦霞,南振国,向京生,等.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与阴阳性症状的关系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5):34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