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立枯病的识别与防治初探

2011-06-07 06:49朱莉昵
园艺与种苗 2011年4期
关键词:立枯病菌核菌丝

朱莉昵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原有性态为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AG-4和AG1-IB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主要寄生在棉花、大麦、小麦、甜菜、黄麻、红麻、玉米、高粱、马铃薯、茄子、花生、大豆、烟草、萝卜等200多种植物上。立枯病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大豆产区均有分布,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因此,总结其防治方法,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大豆立枯病病原形态、特征及侵染循环

病原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 hanatep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属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AG-4和AG1-IB菌丝融合群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1.1 形态

菌落开始无色,后转为灰白色、棕褐色、灰褐色或深褐色,有的有同心轮纹,后期形成菌核。菌丝发达,初期无色、较细,宽5~6μm,近似直角分枝,离分枝点不远处生有1个隔膜;经染色观察,一般每个细胞内有3~16个细胞核,多为4~5个。老熟菌丝黄褐色,较粗壮,宽8~12μm,常形成一连串的桶形细胞,分枝处也多呈直角分枝。菌核不规则形,褐色至暗褐色,由许多桶状细胞交织而成,并靠绳状菌丝相联系,大小为0.5~1.0 mm。自然情况下很少发现其有性态,只在酷暑和高湿情况下偶尔出现。在人工诱发情况下可产生担子和担子孢子。担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长椭圆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生1个担子孢子。担子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单胞。

1.2 特征

病菌的生长温度幅度较宽,0~40℃都可生长,最适温度17~28℃,致病温度为16~25℃。pH在3.4~9.2范围内都能发育,以pH 6.8最适。病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2~3年或更长,但在高温条件下只能存活4~6个月,耐酸碱性强,湿度适宜的土壤更适合菌体生长,5~10 cm的土层是其分布的密集区。

1.3 侵染循环

立枯丝核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但在土壤中有很强的腐生生活能力,菌丝可在土中自由扩展,并随水扩散。当外界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时,菌丝体可形成菌核,菌核细胞可萌发多次,繁殖迅速。菌核的存活期长,在土壤中可存活几个月至几年。立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土壤、农作物的病残体和肥料等,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越冬。翌年,病菌在萌动的幼苗根部分泌物的刺激下开始萌发,以直接侵入或从自然孔口及伤口侵入寄主,侵入的菌丝在苗上扩展很快,侵入十几个小时就出现症状,2~3天后即可造成死苗。

2 发生规律

病害的发生、流行与寄主抗性、栽培管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相关。①寄主抗性。种子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变质的种子一定发病重,立枯病的病原可由种子传播,并与种子发芽势降低、抗病性衰退有关。②栽培管理。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因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了菌量。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且发病重。③ 环境。立枯丝核菌喜湿,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极易诱发此病。当苗期低温多雨,低洼积水,发病重;高温高湿、光照不足也易发病。

3 为害症状

大豆立枯病为真菌病害,仅在苗期发生。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图 1)。

图1 大豆立枯病

图2 大豆枯萎病

大豆立枯病属于大豆根部病害,枯萎病也是大豆根部病害的一种,二者病状特征的比较见表1。

4 防治方法

大豆立枯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为主,使用无病种子和较抗(耐)病品种。在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的基础上,采用生长期喷药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方法。各种防治方法的具体实施及效果见表2。

表1 大豆根部病害及病状特征

表2 不同防治方法的特点

化学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粉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隔10 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并做到喷匀喷足。

常用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防治对象、安全间隔期以及注意事项等见表3,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

表3 不同化学防治药剂的选择

[1]雷勇刚,刘安全.大豆立枯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方法[J].新疆农业科技,2000(4):23.

[2]钱泽军.大豆苗期病害、药害发生的原因[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6):15.

[3]大豆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EB/OL].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0116602.html,2008-04-03,07:00.

[4]姚玉春,孙志强,汤剑.浅谈几种常见大豆病害的防治[J].北京农业,2011(3):64-65.

[5]柳志伟,庞涛.大豆常见病害的防治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68.

猜你喜欢
立枯病菌核菌丝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适合于全长cDNA文库构建的猪苓菌核及菌丝体总RNA提取方法比较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