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其贵 马晋 张颖 张杰
下呼吸道感染(1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LR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骤,病情重,但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临床亟待一个能够早期诊断,同时能够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血清PCT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很高。本文旨在动态观察患者血清PCT水平和SAPSⅡ评分在疾病发展与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了解两者之间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及对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筛选,均为临床已经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指标进行诊断。病例为下呼吸道感染组,共80例,男72例,女8例;年龄最小75岁,最大97岁,平均年龄(83.225±4.302)岁。下呼吸道感染组根据出院时病情显著改善或改善为预后良好组,无改善或死亡为预后不良组。
其中预后良好组57例,预后不良组23例。正常对照组:60例,来自本院门诊体检人员,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最小76岁,最大91岁,平均年龄(82.550±3.311)岁。两组间性别(χ2=2.030,P=0.154)、年龄(t=1.011,P=0.3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PCT的检测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第1、8天及健康对照组在入院后次日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置于无菌带塞试管中,凝固后于常温3000转/min离心5 min,留取血清于4℃冰箱保存待测。PCT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定,试剂由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以>0.5ng/ml为阳性。同时采集与SPASⅡ评分有关的临床资料,取其最不正常值进行评分,以上检查均由不知情的检验科专业医生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进行统计学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ann-Whitney U检验,各观察值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LRI组与对照组的的血清PCT测定值见表1。
在80例患者中,PCT<0.5ng/ml者 12例,占总数的15%,PCT>0.5ng/ml者68例,占总数的85%。下呼吸道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下呼吸道感染组的PC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的血清PCT测定值比较()
表1 两组的血清PCT测定值比较()
组别 PCT(ng/ml)LRI组(n=80)1.179±0.490正常对照组(n=60) 0.364±0.117 t值 14.329 P值 <0.001
2.2 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之间PCT值与SAPSⅡ评分比较统计分析显示:①PCT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第1天有差异,预后不良组PCT为(1.430±0.539)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1.062±0.407)(P<0.05);经过治疗后,预后不良组PCT为(1.351±0.419)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0.377±0.063)(P<0.05)。②SAPSⅡ评分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第1天有显著差异,预后不良组SAPSⅡ评分(29.217±2.110)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4.439±1.134)(P<0.05);经过治疗后,预后不良组SAPSⅡ评分(29.391±2.407)仍然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2.930±1.791)(P<0.01)。综上分析,说明 PCT、SAPSⅡ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后有提示作用。
2.3 病例组PCT水平和SAPSⅡ评分间的相关性经Pearson极差相关分析。
表2 第1、8天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PCT、SAPSⅡ评分的组间比较(,ng/ml)
表2 第1、8天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PCT、SAPSⅡ评分的组间比较(,ng/ml)
组别 PCT 1 PCT 8 SAPSⅡ评分1 SAPSⅡ评分8预后不良组(n=23) 1.430±0.539 1.351±0.419 29.217±2.110 29.391±2.407预后良好组(n=57) 1.062±0.407 0.377±0.063 24.439±1.134 22.930±1.791 t值 3.323 11.097 10.281 13.180 P值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PCT水平与SAPSⅡ评分相关性分析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含11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13kD的糖蛋白。PCT在血清中的半衰期为25~30 h,稳定性较好,正常情况下,PCT的mRNA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含141个氨基酸残基的PCT前体,包括N端84个氨基酸(内含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活性CT(32肽)和降钙素羧基端肽 (katacalein,21肽)三部分。前PCT进入内质网膜,经糖基化和特异性酶切除N末端的信号肽后生成PCT,然后依次经不同的蛋白水解酶酶解生成PCT和降钙素羧基端肽。许多报告[1]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如脓毒血症、新生儿脓毒症等感染并发症等异常情况下,血浆CT前肽物质的所有剪接产物异常升高,其中PCT是最主要的产物,变化显著;而CT则无明显变化。研究发现:PCT在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2~3 h)即可升高,临床上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有力证据,同时指导临床用药,有效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及盲目换用高档抗生素,因此PCT被视为一个检测细菌性感染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指标[2]。
进一步研究发现[3-5]:在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败血症、急慢性肺炎、急性胰腺炎、活动性肝炎及创伤等患者血清中,PCT显著增高,尤其对SIRS/败血症,PCT较WBC、IL-6、CRP及可溶性选择素等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而在正常、病毒感染、肿瘤和手术创伤情况下则保持低水平。其水平高低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又可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
临床上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存在多种评分系统,目前所常用的SAPSⅡ是最新的第三代评价系统之一,其评分高低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与其他临床病情评估系统相比较,具有使用简单、方便,快捷,易被广泛接受和应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SAPSⅡ评分(24.439±1.134)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29.217±2.110)(P<0.01),表明SAPSⅡ评分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为临床判断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研究观察发现预后良好组PCT水平(1.062±0.407)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1.430±0.539)(P<0.001),且PCT值与SAPS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404,P<0.05),表明PCT值在某种程度上对危重病的早期判断及对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上PCT值不仅可以作为老年性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动态监测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有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1] Moerer O,Schmid A,Hofmann A.Direct costs of severe sepsis in three German intensive care units based on retrospective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analysis of resource use.Intensive Care Med,2000,26:146.
[2] Cakir E,Deniz O,Ozcan O.Pleural fluid and serum pmcalcitonin as diagnostic tools in tuberculous pleurisy.Clin Biochem,2005,38(3):234-238.
[3] Luyt CE,GuerinV,CombesA.Procalcitonin kinetics as a prognostic marker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1):48-53.
[4] Karzai W,Oberhoffet W,Meier-hellmann A.et al.Procalcitonina new indicater of the systemic response to severe infection.Infection,1997,25:329.
[5] Snider RH Jr,Nylen ES,Beeker KI.Procalcitonin and its component peptides in systemic inflammation:immun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 Investing Med,1997,45(9):552.
[6] 梁建业.第3代危重患者病情评价系统-APACHEⅡ、SAPSⅡ和MAMⅡ.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4):24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