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炜,陈晓萌,金 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
糖尿病(DM)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第3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世界各国所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的定义为至少10小时没有热量摄入;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2 h血浆血糖≥11.1 mmpl/L。使用的葡萄糖负荷相当于溶解于水中的75 g无水葡萄糖。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FPG降为7.0 mmol/L,并明确提出不推荐使用OGTT作为筛查糖尿病的常规手段[1,2]。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认为降低糖尿病FPG切点(降至5.6 mmol/L)后,不需检测OGTT[3],本文探讨OGTT与空腹血糖筛查糖尿病人的差异。
1.1 对象 2006-2009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未确诊糖尿病的OGTT受试者15 671人。
1.2 方法 病人空腹10小时以上,行75 g葡萄糖OGTT,实验前三天正常饮食。
1.3 仪器与试剂 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BECKMAN)原装葡萄糖试剂,葡萄糖氧化酶法。
1.4 质量控制 奥林巴斯(OLYMPUS)质控品,每天做实验室室内质控。
1.5 判读标准 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IFG(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L≤FPG<7.0 mmo/L且2 hPG<7.8mmo/L。IGT(糖耐量减低):FPG<7.0mmo/L且7.8 mmol/L≤2 hPG<11.1 mmol/L。DM(糖尿病):FPG≥7.0mmol/L或2 hPG≥11.1 mmol/L。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5 671例病人中,FPG≥7.0 mmol/L有4 701人,2 hPG≥11.1 mmpl/L有9268人,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IFG有1 660人,IGT有3 528人,FPG<6.1 mmol/L有5 782人,IFG和IGT统称为血糖稳定机制损害(IGH)。通过FPG及2 hPG确诊糖尿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表1 FPG及2 hPG检测结果分布
表2 FPG及2hPG检测结果诊断糖尿病
通过本实验发现仅通过FPG≥7.0诊断糖尿病敏感性较差,容易漏诊糖尿病病人,ADA通过降低切点(FPG≥5.6)诊断糖尿病,而不推荐使用OGTT,相对于FPG≥7.0对糖尿病人的检出率有所提高但仍不及通过2 hPG诊断糖尿病的检出率高,而且里面还包含了部分血糖稳定机制损害(IGH)病人。
本实验糖尿病人的检出率较高,可能是因为大部分病人在有了症状后来医院就诊时,相当部分病人已经处于血糖稳定机制损害(IGH)或者确诊糖尿病了,所以相较于常规人群筛查糖尿病时确诊率较高。
ADA标准中的IFG和IGT有较多交叉重叠,新建议将IFG与IGT统称为糖尿病前期可减少一些混乱,但是IFG与IGT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征,代表不同的疾病状态,统称后不能区分,会对今后的针对性研究和治疗带来不便,与IGT相比,IFG病人胰岛素敏感性更低。所以通过OGTT可以区分两者的不同[4]。
正常人存在精细的糖代谢调节机制,在负荷后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出现早期分泌相,很快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继之第2时相分泌,使血糖在负荷后逐渐下降,在2-3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5],根据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机体通过代偿型胰岛素分泌,保持血糖于正常范围。随着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加重,出现失代偿,血糖增高。糖负荷后,出现快速胰岛素分泌阶段的缺陷,从而不能抵抗血糖水平的提高,胰岛素分泌第二峰延迟,临床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血糖值是一个连续变数,是反映胰岛素分泌作用功能最直接的指标,只是在无进食的空腹或饥饿状态时由肝糖输出维持。因此空腹血糖反映肝糖产生增加,而餐后血糖则反映机体对糖的清除利用异常,两者都反映胰岛素分泌与作用的改变。进食淀粉为主的食物和进食蛋白、脂肪为主的食物对PPG(餐后血糖)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行OGTT摄入葡萄糖时,进食快、吸收快、反应快,胰岛素释放迅速,代谢过程中和试验结果更接近以淀粉为主食的中国人。
门诊病人检测OGTT时间长,程序复杂,有的病人不能耐受。可以先通过空腹血糖(FPG)的检测判断病人,可以降低切点FPG≤5.6 mmol/L为正常空腹血糖水平,FPG高于此水平时再检测OGTT判断病人胰岛功能,以OGTT2 hPG≥11.1诊断糖尿病,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6],应该加强对疑似病人的OGTT检测。
[1]Rodriguez BL.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for diabetes Care,2002,25(6):951.
[2]Davidsin MB.Diagnosing disbetes:Cutoffs VS.Tradeoffs[J].Endocrinologist,2000,10(1):90.
[3]李秀均,钱荣立.2004年版《美国糖尿病学会实用临床建议》修订内容简介[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2):149-150.
[4]WHO.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M].Geneva:WHO.1999.
[5]薛耀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47.
[6]钱荣立.怎样看待空腹血糖与负荷后血糖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