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岩
摘要:本文从怎样听常态课的角度談科学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
关键词:科学教师 常态课 怎样听
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科课程,由于中学《科学》课程是课改后的一门新兴课程,国家对科学课师资的培育方面还不能满足科学课程的需要,这就使得许多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教师担当起了科学课的重任。中学教师不可能像科技专家那样对科技的每个领域都有很专业、很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科学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时代性、发展性、不确定性,加之教师的非专业性,使得每位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除了努力钻研教材和课外教学参考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听具有本专业背景老师的常态课,可以弥补自身专业背景的欠缺,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听课是贯穿教师整个教育生涯的教学活动,如何听课才能更有利于促进教学?
一、学校尽可能为教师听常态课创设环境
老师们平常听课较多的是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或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这两类课固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但笔者认为对常态课的探讨和反思更有利于指导教学。特别对于科学课程来说,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每个年级的科学教师最好分别由专业背景分别为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教师来担任,这样,在平时教学中方便科学教师间互相听课。学校也要鼓励各备课组教师间多听常态课,形成一种务实的教研氛围。
二、听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1)心理准备:首先我们要本着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的心理,尊重授课教师,全神贯注是听好课的前提,听课时做到眼、耳、手、心的同时调动。“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做到以平和的心态,博采众长,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
2)业务准备:无论你听的是哪一种类型的课,作为科学老师,你都应该首先熟悉教材,理解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形成课堂教学的初步方案。特别对于自己非专业背景部分的课,要先备好课,再去听课,这样才能做到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而不是为了躲避自己专业水平的缺欠而“依葫芦画瓢”。
三、听课时要注重教师各教学环节的处理
1)注意教师导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导课或采用温故知新,或以问题情境导入。问题情境可以起到设疑激趣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听课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可以灵活的选择适当的导课方式。
2)关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关键是能突出重点,突破难度。不同的教师在处理重、难点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我们可以吸收其精华,为已所用。如在讲解第六册“进化”部分内容时,要想突破“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这一难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自由组合规律等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有的教师在讲课中举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的例子,说明变异的不定向性。而用工业区桦尺蛾的进化,证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在工业区,黑色的桦尺蛾居多数。因为这样的体色才不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并且将其基因传给后代。同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以实例分析突破重难点,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同学缺乏生活经验,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运用举例、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突破重、难点。
3)抓住讲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听课教师要关注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听课时要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环节?教师是如何使教学结构符合本节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
4)记录授课者的时间分配:留意教师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的时间安排。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4、体验课堂氛围:听课时我们可以直接感受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被学生的问题“卡”住,实在是难免的事,特别对于综合性的理科课程《科学》课来说,记得我在一次听科学课的过程中就被讲课老师很自然的请上了讲台,帮助学生解答课堂生成问题。由于那节课课堂气氛民主,学生能很自然的接受其他教师的指导,同时也没有因为自己任课的老师不能解答而失去对自己老师的信任。教师以学生学习的伙伴关系的身份,和学生共同融入到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放下架子,以自身独特的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激励,教学相长。教师在新课改的润泽下,以开放的胸襟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不断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5、关注学生学的情况: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许多教师在听课时多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板演;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自习习惯、读书习惯、交流习惯、倾听习惯、评价习惯、书写习惯……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程度等等。
听课教师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6、听课后的交流、反思和整理
科学教师每个人都不是专家,教师在互听常态课后,坦诚的进行沟通,交流自己的不同见解、建议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由于各位科学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往往体现了多角度性,在坚持的听常态课并不断坦率交流的基础上,不但能使科学知识的呈现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都有很大提高,使科学教师能尽快适应课改的需要,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