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T-1、hsCRP的影响

2011-05-23 07:05刘裕忠夏子荣
山东医药 2011年28期
关键词:阿托硬化斑块

刘裕忠,夏子荣,张 嶂

(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上饶334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参与AC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目前最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标志物[1]。有资料表明CT-1在动物模型不同类型的ACS患者中均可升高[2],并认为CT-1在ACS危险度分层、心室重塑、预后中有重要意义。阿托伐他汀是一种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实验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T-1、hsCRP浓度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7月~2010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5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糖尿病和ACS患者诊断标准及临床类型参考WHO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定的标准。有慢性心衰病史、肿瘤、免疫疾病、近期手术及外伤史、近期有非冠状动脉血栓疾病史、感染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除外。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93例,包括UAP 37例、NSTEMI 33例、STEMI 2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63.5±9.3)岁,入院24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治疗组(B组)92例,包括UAP 38例、NSTEMI 30例、STEMI 24例,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63.3±10.6)岁。2组年龄、性别、并发症或合并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按ACS国际统一治疗方案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血糖等治疗,均不再用其他调脂及抗炎药物。另设健康对照组(n=60),来自我院健康查体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62.9±9.5)岁。

1.3 检测方法 患者于入院第2天晨6时及病程的第28天,取静息时仰卧位肘静脉血5 ml,将其注入配有10%乙二胺四乙酸钠50 μl和抑肽酶800 IU的试管中,轻轻混匀后,即以3 000 r/min 4℃离心15min,分离血浆后-70℃冷冻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测定CT-1及hsCRP(CT-1试剂盒购自捷克斯洛伐克BioVendor公司,hsCRP试剂盒购自上海申索佑福医学诊断用品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学数据用±s表示,两组间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血浆CT-1及hsCRP水平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期间,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无过敏、肌痛等现象发生。

表1 3组血浆CT-1及hsCRP水平比较(±s)

表1 3组血浆CT-1及hsCRP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CT-1(pg/ml) hsCRP(mg/L)对照组60 106.95±21.53 1.63±0.35 A组 93治疗前 571.25±23.45* 14.36±6.03*治疗后 328.67±20.16△# 8.65±5.86△#B组 92治疗前 562.63±25.37* 14.16±5.81*治疗后 405.95±21.53△ 12.27±5.79△

3 讨论

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新型的降脂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同时抑制胆固醇和辅酶Q的生物合成。而辅酶Q是线粒体呼吸链中的中间电子载体,其还原形式在人LDL中是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抑制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可降低氧自由基形成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生,抑制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和活性,通过抑制LDL的氧化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的产生,抑制炎症而增强ACS患者斑块的稳定性,并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hsCRP是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最敏感的炎症标志物,hsCRP水平高低与疾病的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血液中的hsCRP升高程度几乎与炎症和组织损伤呈正比。hsCRP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在预测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Tanaka等[3]通过对ACS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与破溃的斑块数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在ACS早期(24 h内),血液中的hsCRP升高,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28 d后可以降低hsCRP水平,表明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而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CT-1是IL-6细胞因子家族中一个新发现的多功能细胞因子。CT-1可以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引起心肌肥厚以及提高心肌细胞生存率,同时能降低血浆和心脏肿瘤坏死因子等水平,大大降低通过肿瘤坏死因子介导心肌梗死以及慢性心衰进展的产生。Khan等[4]发现通过检测急性心梗后患者血浆CT-1水平可以对患者今后是否死亡或出现心衰作出预测。本实验表明阿托伐他汀下调ACS患者CT-1的表达和合成。Sano等观察到CT-1在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缺氧等的刺激下显著上调。已有人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抑制RAS系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5],抑制IL-1β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并可以调节自主神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表达水平。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ACS中可通过抑制CT-1的刺激因子如血管紧张素Ⅱ、IL-1β、儿茶酚胺等的表达来下调CT-1的表达和合成。最近一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2.9 a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血浆中CT-1表达水平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血浆CT-1表达越高[6]。也许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改善心功能是致使CT-1水平下降的一个因素,但他汀类药物是间接影响CT-1还是直接下调CT-1还需进一步研究[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CT-1及CRP,这两项指标的检测对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ACS患者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获得更多的益处,可能是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又一作用机制。但他汀对CT-1下游通路的影响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1]王飞鸣,李科民,陈向民,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26(6):596-671.

[2]Suzuki S,Yoshimura M,Nakayama M,et al.Plasma level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prognostic marker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long-term follow-up analysis[J].Circulation,2004,110(11):1387-1391.

[3]Tanaka A,Shimada K,Sano T,et al.Multiple plaque rupture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5,45(10):1594-1599.

[4]Khan SQ,Kelly D,Quinn P,et al.Cardiotrophin-1 predicts death or heart failure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Card Fail,2006,12(8):635-640.

[5]Liu J,Shen Q,Wu Y.Simvastatin prevents cardiac hypertrophy in vitro and in vivo via JAK/STAT pathway [J].Life Sci,2008,82(19-20):991-996.

[6]Tsutamoto T,Asai S,Tanaka T,et al.Plasma level of cardiotrophin-1 as a prognostic predicto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 Fail,2007,9(10):1032-1037.

[7]夏子荣,李菊香,周瑞红,等.心肌营养素-1在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1):89-92.

猜你喜欢
阿托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