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视网膜厚度与醛糖还原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2011-05-23 03:59刘国庆
山东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黄斑内皮细胞新生

刘国庆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 257034)

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视力减退与黄斑水肿有关;而黄斑水肿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增加[1]。为此,本研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行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T)检测,观察 RT变化与血糖、血脂、醛糖还原酶(AR)活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2009~2010年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 87例,男 47例、女 40例,年龄(55.7±5.2)岁,均符合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将 87例患者分为三组。正常视网膜组(NR组)30例,病程(4.8±3.6)a;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组(BR组)35例(有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或软性渗出),病程(8.3±5.2)a;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22例(有新生血管形成),病程(12.1±5.8)a。另取我院体检健康人员 30例为对照组,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53.7±4.6)岁 ;其年龄、性别与糖尿病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①受试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BG)、早餐后 2 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能。血清 VEGF测定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药盒由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免疫比浊法测定尿 mAlb,正常值 <25 mg/L。AR活性测定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应用改良 Sriratava法测定红细胞 AR活性。②RT的检测应用拓普康 3DOCT-1000型OCT仪,由有经验的眼科医生进行检查;采用内注视法,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扫描,选取 3次扫描结果满意图像存于计算机,并应用 OCT25.0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分析软件分析,测定视网膜 RT。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组 FBG、PBG、HbA1c、RT、VEGF水平、AR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 <0.01);BR组、PR组 HbA1c、尿 mAlb、RT、VEGF水平、AR活性均明显高于 NR组(P<0.05或 <0.01);PR组RT、VEGF、尿 mAlb高于 BR组 (P<0.05或 <0.01)。见表1。RT呈正态分布,经直线相关分析,RT与病程 (r=0.484,P<0.01)、HbA1c(r=0.576,P<0.01)、尿 mAlb(r=0.559,P<0.01)、VEGF(r=0.443,P<0.01)、AR活性(r=0.546,P<0.01)呈正相关。

3 讨论

OCT是近年来问世的一种利用低相干光波对活体生物组织进行横断面成像的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方法为黄斑区微细病变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展过程的病情监测及提示预后有重要意义[2]。以往有研究证实,RT在 DR早期,无明显黄斑囊样水肿(DME)时就有变化。甚至在患者无明显视力变化的情况下,可发现 RT的变化[3]。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RT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它的改变提示病变发展的进程。因此 RT可作为 DR早期筛查的手段之一。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 RT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厚,增殖期 DR患者明显大于非增殖期 DR患者,这与先前报道相一致。

表1 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比较(±s)

表1 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 NR组比较,△P<0.05,△△P<0.01;与 BR组比较,#P<0.05,##P<0.01

项目 对照组糖尿病组NR组 BR组 PR组HbA1c(%) 5.10± 1.10 7.80± 1.92* 9.50± 1.86**△ 9.80± 1.42**△FBG(mmol/L) 4.60±1.24 7.90±1.56* 11.20± 2.48** 12.40±3.38**△PBG(mmol/L) 7.00±1.05 11.80±2.13* 13.50± 3.56** 16.20±4.35**△TG(mmol/l) 1.42±1.23 1.99±1.42 1.94±0.83 2.06±1.52 TC(mmol/L) 4.62±1.23 4.75±1.41 5.01±1.45 4.96±1.81 mAlb(mg/L) 5.21±3.05 10.52±4.12 87.19±10.98**△△ 140.20±21.10**△△##VEGF(μg/L) 148.0 ±29.0 331.0 ±67.0** 532.0 ±93.0**△△ 609.0 ±52.0**△△#AR(U/g) 145.2 ±28.9 652.3 ±78.2** 780.6 ±82.5** 852.6 ±63.0**△△RT(μm) 170.0 ±18.0 200.0 ±23.0* 265.0 ±31.0**△△ 347.0 ±42.0**△△##

DR的病理改变包括: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选择性的丢失、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的形成、内皮细胞增生、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等,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其基本病理过程。VEGF是目前所知最强的内皮细胞选择性促有丝分裂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与 PR新生血管的形成紧密相关。能特异性地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4]。VEGF一方面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另一方面又使细胞通透性增强。大分子物质如纤维蛋白原等进入细胞外基质中,形成纤维蛋白凝胶,允许和支持新生血管和基质细胞的内向生长,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生,最终导致 PR[5]。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血清 VEGF明显增高,RT与 VEGF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清VEGF参与了DR的形成,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血清 VEGF增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缺氧、高血糖状态以及细胞因子增高有关[6]。

AR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在高糖条件下,AR活性增高可导致葡萄糖大量转化为山梨醇,而山梨醇是一种极性很强的化合物,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造成细胞水肿,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因此,AR的激活被认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7]。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AR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其活性高低与 RT呈正相关,提示 AR的激活与 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应用 OCT早期诊断 DR,积极控制血糖,采取降低VEGF、AR活性的措施对 DR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1]师自安,戴虹,崔宝华,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改变[J].临床眼科杂志,2002.10(2):202-204.

[2]Sanchez-Tocino H,Alvarez-Vidal A,Maldonado MJ,et al.Retinal thickness study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43(5):1588-1594.

[3]Funatsu H,Yamashita H,Shimizu E,et al.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retinal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acular edema is useful for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agent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4,66(3):219-227.

[4]Eriksson U,Alitalo K.Structure,expression and receptor-binding properties of nove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J].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1999,237(3):41-57.

[5]Kyroki M,Kawakami M.Diabetic retinopathy-the mechanisms of the ocular neovaseula 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tiangiogenic drugs[J].Nippon Rinsho,1999,57(4):584.

[6]Funatsu H,Yamashita H.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the rennin-angiotensin system[J].Ophthalmic Physiol Opt,2003,23(7):495-501.

[7]Srivastava SK,Ramana KV,Bhatnagar AR,et al.Role of aldose reductase and oxidative damage in diabetes and consequent potential for therapeutic options[J].Endocr Rev,2005,26(3):380-392.

猜你喜欢
黄斑内皮细胞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裂孔在黄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新生娃萌萌哒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
新生改版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