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

2011-05-14 03:08张明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8期
关键词:疝囊补片修补术

张明华,彭 强

(信宜市中医院,广东 信宜 525300)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为斜疝。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斜疝修补的手术方法随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从最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发展到今天已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我们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40例腹股沟斜疝行传统疝修补术与改良Kugel技术修补,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住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3.8岁。斜疝面积最大20cm×25cm。按Rukow分型标准,本组病例Ⅱ型10例,III型28例,IV型2例。把上述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位,取传统下腹部长约5~8cm的斜切口,然后逐层分离,内侧显露腹内斜肌、腱膜弓和腹横肌,外侧显露腹股沟韧带的内面。游离疝囊,把疝内容物填回腹腔,用丝线在疝囊颈部作荷包口或贯穿缝合。

治疗组采用改良Kugel技术修补方法: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取腹股沟内环向耻骨结节的4~6cm斜切口,沿肌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保护精索,完全显露腹股沟管后壁,游离疝囊至高位。沿疝囊根部切开腹横筋膜,必要时沿腹股沟管方向扩大。于腹横筋膜下、腹膜前创建一个内下达耻骨梳下方、内达腹白线、外上超过内环口、外下达髂血管下方的腹膜前腔隙,止血后放置改良圆形Kugel补片于游离的腹膜外腔隙,补片定位带应与联合腱、腹股沟韧带固定,防止补片移位。两组术后都常规应用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同时术后都常规沙袋压迫切口12h,以便网片与修补组织贴紧及预防渗血。

1.3 统计分析

本文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18.0程序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结果

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斜疝修补手术,手术时间:治疗组(80.55±10.52)min,对照组(130.68±21.52)min;住院时间:治疗组(6.52±0.55)天,对照组(8.22±0.68)天;并发症:治疗组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疼痛1例,浆液肿1例,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0.0%,其中疼痛2例,浆液肿1例,腹壁缝合点处皮下淤斑1例。两组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无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治疗组(6.32±5.26)mL,对照组(18.23±5.25)mL;切口长度:治疗组(4.29±0.25)cm,对照组(7.15±2.11)cm。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各指标比较(n=20)()

表1 两组治疗各指标比较(n=20)()

组别 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治疗组 80.55±10.526.52±0.5510.0%6.32±5.264.29±0.25对照组 130.68±21.528.22±0.6820.0%18.23±5.257.15±2.11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占腹股沟疝的85%~95%。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咳嗽、便秘、剧烈运动,婴儿常在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自行回入腹腔。一般无特殊不适,偶尔伴有局部坠胀感。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对行走带来不便,并且会影响劳动。肿块呈椭圆型,上端狭小,下端宽大。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将会演变成为绞窄性疝。后果不堪设想[4]。

改良Kugel修补技术是经腹股沟管的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的一种新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其基于Kugel补片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技术而发展。Kugel修补技术是不经腹股沟管的后入路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技术,具有微创、缝合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但手术难度大,需具备丰富的腹股沟解剖学知识和手术经验,否则易发生并发症和增加复发次数。改良Kugel修补技术是Kugel补片经腹股沟前入路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由于改良Kugel修补技术在分离中已经得到了相对薄弱的腹壁肌肉,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腹壁的完整性,使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②手术操作简便易行,由于改良Kugel修补技术切开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后,几乎可以在直视下游离出腹膜后间隙,避免了术中分离的盲目性,克服了损伤腹膜、分离困难、容易出血等缺点。③疝囊的还纳更简便,在改良Kugel修补技术中,比较大的疝囊从内环上方游离,还纳有时比较困难,但经过腹股沟管游离还纳则变得简便。④改良Kugel修补技术的补片植入方便,同时一般位置都比较确切,还由于相关补片相对椭圆形补片较小,更适合于中国人的体型。

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斜疝修补手术,两组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无死亡病例。在分离斜疝疝囊时靠近内环分离,避开危险三角即输精管和精索静脉之间的区域及疼痛三角钉合补片,防止髂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不在耻骨梳韧带平面以下分离,防止损伤髂血管及闭孔血管分支。内侧分离不要超过脐内侧襞以防损伤膀胱。关闭腹膜时将补片用分离钳展平压住后直视下逐步使腹膜复位后,才退出分离钳,防止补片卷曲,导致术后复发。

总之,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好,可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1]陈定伟,牟一平,章鲁艇,等.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11):597-597.

[2]梁宏伟,陈光俦.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的24例治疗体会[J].现代医院,2009,9(7):42-43.

[3]蔡刁龙,朱光辉,翁杰锋.老年腹股沟疝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8,8(1):47-78.

[4]路夷平,张能维,李凯,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与术式选择[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0(1):41-43.

[5]PEACH G,TAN LC.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nd perforation due to a displaced spiral tacker:a rare com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in guinal hernia repair[J].Hernia,2008,12(3):303-305.

[6]PATTON JH,BERRY S,KRALOVICH KA.Use of 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in complex and contaminated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s[J].Am J Surg,2007,193(3):360-363.

[7]林声干.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09,5(07):106.

[8]周保军,宋伟庆,阎庆辉,等.改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31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5):408-410.

[9]江浩,丁锐,姚琪远,等.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和疝修补术[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2):209-212.

猜你喜欢
疝囊补片修补术
疝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用于应对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经编补片研究进展
成人腹股沟疝囊内面病理及细菌学观察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斜疝巨大疝囊TAPP 中不同疝囊处理策略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