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怀林
高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潘怀林
潘怀林,天津市塘沽第十五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全国“十佳”初中校长、天津市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才具有生命力。
2002年,作为塘沽教育中心初中化学教研员,我申报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获得立项,同年,编著的《新编初中化学知识点组系列辅导与跟踪训练》一书,由北京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连印两次,全国发行。这些为在塘沽初中化学学科推广研究分层教学奠定了研究基础。2005年,“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通过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组A级鉴定。2008年,该研究成果获得天津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一等奖,2009年,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奖”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在课题领引下,塘沽初中化学成绩在全市一直领先。
2006年,我调入塘沽十五中任校长,开始在全校所有学科中倡导分层教学,并以此为基点,不断深化课题研究,不断探索高效教学。我们把分层教学与“学练议”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练卷”相结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必须把高效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来落实,我们基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突出“一种理念”作为支撑——课堂教学必须贯彻分层教学的思想;实施“一种模式”进行操作——“学练议”教学模式;采取“一项措施”作为载体——学练卷;落实两个保证作为基础——改革备课办法、夯实校本教研。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层探究质疑、分组讨论内化及分层练习测评等多种方法达到完成教学目标、强化教学目标和深化教学目标的目的,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层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辅导等形式,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效的。
贯彻分层教学的思想即是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探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和分组,教学目标、备课、授课、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作业批改、阶段测试、课后辅导、教学评价如何进行分层,以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在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十抓”的教学策略。
1.抓学生的分层和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单元测验、平时的接触观察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可能性水平,然后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并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不同的学生所处的层次教师一般不要告诉学生。如果要告诉学生,就必须充分征求学生本人意愿,并适当进行指导,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层”。
2.抓教学目标的分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教学内容和班中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个不同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明示给学生,目的是让师生都明确学什么和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学到什么程度,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评价功能。一般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起点目标——学困生达到,基础目标——中等生达到,提高目标——优等生达到。
3.抓备课的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搞好分层次的备课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反馈练习和课后作业,认真写好教案,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搞好分层次的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保证。
4.抓授课的分层。
教师的讲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材的统一内容和知识系统在统一时间、统一进度内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把教学措施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这是授课分层的前提。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体差异,采取分组分层,加强对各类不同学生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和个别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由优等生帮助解决,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抓课堂练习的分层。
巩固练习题要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尽可能地不搞一刀切。对学困生,侧重抓基本概念,过好“书本关”,多设计一些基础性、知识性、识记性的题目,不布置技巧性、难度大的题目;对中等生,则应强调基本概念,并多设计一些基础题,可适当设置少量的有一定技巧和难度的题目;对优等生,则应在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拓宽其知识面,并可设计适当的与巩固双基有关的技巧性强、难度稍大的题目。可分别对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三组练习题,每类学生分别完成相应的一组;也可设计成由易到难的A、B、C三组,要求学困生完成A组,中等生完成A、B两组,优等生完成A、B、C三组。
6.抓作业布置的分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每次课后作业一般分三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必做题,题目深浅度适中,难易适宜,学困生经过努力也可独立完成。另一类是自选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学困生和中等生可选做一些题目,优等生则全做。第三类是思考题,有一定的技巧性,优等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来,目的在于培养优等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抓作业批改的分层。
学生的作业批改必须分层次。这样做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对于学困生的作业,教师要当天全部批改,给学生指出错误及其原因,并由学生当天订正。如果教师能面批作业效果更好,这样可使学困生不断进步。对于中等生的作业,教师也要全部批改,记录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促使其不断进步。对于优等生的作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轮批的办法,教师每次只批改一部分,其余的由科代表负责检查,向教师汇报,让学生主动发展。
8.抓阶段测试的分层。
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必须要考虑到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对测试题的解答能够考查出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命题时可出两套内容和难度不同的试题,即A、B卷。A卷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B卷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抓课后辅导的分层。
课后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课后分层辅导可采用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重点放在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上,帮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最重要的知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牵着过河”,使其“进得来、学得进、听得懂、留得住”。对中等生主要是教会学法,逐步提高其自学能力,使他们向优等生的层次努力。对优等生除了给予他们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指导过河”外,主要是培养其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以丰富学生的思考、想象和创造力。对这些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还要特别强调和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令其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10.抓教学评价的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同一份试卷,教师可对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合格标准;也可针对同一检测内容,设计不同的检测卷进行检测。防止采用同一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困生丧失学习信心。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反思”:
一是要注重分层依据的科学性。在“十五”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我们当时分层的依据一般是只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分,对其他方面往往重视不够。随着分层教学的实施,我们意识到对学生的分层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认知特点等因素,这样才更科学;此外,实施分层教学开始时往往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但随着分层教学的深入进行,我们意识到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
二是要注重分层过程的动态性。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分层和分组必须是动态的,也就是说要有流动性和可变性。同一个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可能处于不同的层次,有些学生在学习其中的一些知识时是处于优等生的层次,而在学习另一些知识时可能是处于中等生或是学困生的层次,这一点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另外,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向高一层面发展,在一个单元的测试后,教师就可以进行矫正分层,尤其是对未达到分层目标的个别学生要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要注重分层结果的隐蔽性。实施分层教学时,我们目前一般采取“半隐蔽、半公开”的做法,这种做法对于优等生施行公开层次可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对于中等生、学困生施行隐蔽层次可起到维护自尊、鞭策前进的作用。当然这种做法没有“全公开”那种对师生教与学双方的直达便利,也达不到“全隐蔽”那种对学生的保全自尊。分层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个别的心理辅导,防止可能产生负面的“标签效应”。
四是要注重分层评价的针对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分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到课堂上没有教育盲区,同时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五是要注重分层教学的计划性。分层教学是一项周期长、工作量大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搞好分层教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标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和付出的劳动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少数“尖子生”)能在学习新课时就一步到位;而有的学生(多数中上学生)要经过一轮的复习、测试后才能达标;有的学生甚至要经过几轮或几次的复习与检测才能达标。为此,要求教师要有一个长远的、周密的计划来分阶段、分层次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各类学生分别达标。
实施分层教学备课过程的工作量比较大,教师可采用集体备课,一人执笔,教案共用。这样做既可以发挥集体的优势,又可以减少教师的一部分工作量,以便教师能挤出一些时间去完成分层教学的其他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练议”教学模式,实施“十抓”的教学策略,落实分层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够学有所得,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获得提高。
1.学一学。
我们可以把有关的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这样可增强学生阅读教科书的针对性,即采用“问题导学”法。当然,问题的设计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实际上,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内容,都有很多知识不用教师去讲解,而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就能找到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胆放手,合理调控“教”与“学”,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
学生对有关的知识了解了以后,必须进行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知识的运用,掌握知识的内涵。练习的形式有多种,可以是纸笔练习,也可以是实验操作等。但应注意,练习的设计一定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水平。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练习,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可做,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议一议。
课本上的有些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够掌握其中的大致内容,但要想深入地理解其内涵,需要通过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才能达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讨论,也就是要让学生“议一议”,让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迷惑都讲出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可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应注意,学生之间议的前提是先要让学生独立地表达,不要怕学生说错了。学生说错了或者说得不完全,可由别的学生补充,学生们确实都说不出来了,再组织学生讨论,也就是“议一议”。对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一定非得教师给学生进行反复的讲解,可采取“兵教兵”的策略,因为,有些问题,我们教师认为是比较简单的,但对学生来讲可能难度就大了,如果学生之间互相讲,可能就更容易理解,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听懂。
上述三个环节根据不同的课型,根据不同的知识难度,先后次序可能不一致,有的课这三个环节可能是交互进行的。也就是说,有的课可能是先学后议再练,也有的课是先学后练再议,也有的课是先练后学再议,等等。
为确保“学练议”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中使用“学练卷”作为载体。“学练卷”不同于一般的练习试卷,它不是一些题目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流程,它不仅是教师教的依据,更是学生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的依据。
学练卷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明确告知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会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学习目标可设计为起点目标、基础目标、提高目标。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具体明确,避免大而空、模棱两可的现象。学习目标在学练卷上一般只展示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般不要呈现在学练卷上,因为这个学练卷是给学生用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生。
预备知识(基础知识):它是指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应该做的知识准备,如果这些预备知识不能熟练掌握,那么,学习这一节课时就会带来很大困难。对于预备知识,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并指导学生认真落实,查缺补漏,扫清新课的学习障碍。
问题讨论:把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教科书,提高阅读教科书的针对性、学习的有效性。
典型例题:突出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要少而精,重在给学生方法、规律。
巩固练习:设计的题目要紧紧呼应学习目标,避免随意性。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成不同的层次,可分为A、B、C三组,A组突出巩固基础知识,B组突出知识的运用,C组突出知识的拓展提高。
达标检测:分层设置,可分为A、B、C三组。
作业设计:分层设置,可分为A、B、C三组。
对于学练卷上知识的掌握有几种形式: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以理解记忆为主,那就要规定时间让学生背下来;需要学生根据问题探究理解的就要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学生解决不了,或者即使解决了但浪费大量时间的就可让学生暂时放下,待“合作交流”或“反馈校正”时解决。总之,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应该落实的东西都应在学练卷上体现出来,这样,学生课下的复习就有了明确的依据。
为了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使“学练议”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地落实到实处,使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学练卷”更有效,我们在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方面重点围绕分层教学思想的落实展开,备课活动突出学练卷的制定,校本教研的内容突出分层教学思想的相关研究。
1.备课活动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教研备课活动课表化。
实施共享教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设计教学流程,体现教学个性。说教材,学习课标。教改大课堂,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2.校本教研重点做好“四抓”。
抓课题研究的“真实”,抓培训效果的“实效”,抓学练卷的“高效”,抓业务比赛的“有效”。
经过以分层教学思想为依托的高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学生和学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高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伴随着我校的发展变化。教师们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专业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研能力显著提高,科研成果频频出现。这些成果的形成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探索的结果。学校的办学综合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天津市德育先进学校、天津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学校、天津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塘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40余项国家和市、区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