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辉,任中平
摘 要:互联网作为20世纪一个重要的发明,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65-0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形式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途径和平台登上历史舞台,正在发挥着它不可估量的作用。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改变了人与世界之间距离,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传播的话语环境,使得整个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对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每个人都是在各自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当前,互联网的推动下正在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刚刚过去的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大会以“服务——网络价值之本;绿色——网络发展之道”为主题。现阶段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及时性、虚拟性、隐蔽性以及无国界性等特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你方便好用的同时还给你带来不良的影响。这些不仅仅影响着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更加影响着当代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互联网中的价值观的问题突显,特别是作为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加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统告计报,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1.95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0.7%,同比增长16.8%。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54.5%。可见,我国的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但是在这些上网青少年干什么值得我们去探讨。对青少年网民而言,互联网的娱乐性仍然是吸引其网络使用的重要动力之一,青少年网民在网络音乐(88.1%)、网络视频(67%)、网络文学(47.1%)和網络游戏(77.2%)的使用率均高于整体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也属于活跃群体,其在博客(68.6%)、社交网站(50.9%)和即时通信(77%)的使用率也高于整体网民。这从侧面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生活空虚的一面,他们对网络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然而这些东西正在慢慢进入大学生们的生活,悄然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二、互联网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冲击
1.互联网时代西方思潮涌入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而对于当今社会已经不在是通过传统的方式来征服世界了,如今已由原先的“硬征服”到现在的“软征服”。现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互联网这个新兴的平台对我国进行着“软征服”。许多资本主义的思潮和论调都随着互联网的快捷迅速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大学生可以轻易地通过互联网接触到资本主义宣传的论调和文化思想。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处在一个极度的矛盾之中,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多元共存的状态,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在这种经常的变化之中,不同的价值观产生激烈的碰撞。他们利用这些公开的舆论途径,大肆兜售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从而对我们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带来严重的影响。他们通过互联网这个快捷方式把西方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基点、以个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个人奋斗为实现途径的思想灌输到我们大学生的思想中,使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欲望不断地膨胀,处处以自我发展为目标,甚至信奉那种“为了个人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信条,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甚至自己亲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功利性的助长使大学生的幸福观、消费观、恋爱观和婚姻观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于是造成近年大学校园中出现的“麻将热”、“经商热”、“恋爱热”等现象,致使大学生的虚无主义、失败主义和悲观主义情绪和心态的心理折射,由于思想混乱、理想破灭和信念缺乏所导致的失落感、挫折感和空虚感的外在表现。一些西方国家往往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制造舆论通过传播手段以迫使大学生们接受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企图建立清一色的一统天下,即所谓的“自由世界大家庭”。从而对我国尚未成型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严重的影响。
2.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性矛盾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们现在社会处在一个虚拟与现实的双重环境中。由于虚拟与现实的差异性矛盾使大学生价值观处在一种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状态。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人们的行为规则、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认知习惯、道德规范、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规则、秩序和标准一时难以建立,商业社会中竞争压力的加剧,使得人们价值失衡,理性缺失,个人愿望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实现和满足时,极易倾向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当中。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人与人的接触是间接的,通过键盘的敲打进行,缺少面对面的相互间语言的交流。长期下去,会使人离开人群,产生孤独、苦闷、压抑、消沉等情绪,人际关系淡漠。大学生在互联网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与这种虚拟的世界相比,现实世界的缺陷十分明显。当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结果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减少对周围人际的交往和接触,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造成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本希望虚拟的互联网中排解自身的孤独,却反而更加加深了现实中的孤独。致使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与现实产生巨大的差异性矛盾,导致我国大学生呈现一种逃避现实的情况,导致大学生心理产生严重扭曲,对正在形成的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空前的影响。
3.网络世界不良文化的冲击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在互联网中没有人来约束你的道德以及行为,而且是一种相对的自由世界。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浏览各种信息,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大学是一个价值观形成阶段,一些认知事物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极有可能受到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中的大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去寻找色情、暴力信息,使得本不完善的道德判断力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蚀,有的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毒害和污染而不能自拔。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发表的题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色情市场》的调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8个月中,因特网上出现了91.7万幅色情图片、小说和影片,向美国50个州的2000多个城市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这些东西对我国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及对价值观的认识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有些网站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大量传播不良信息为自己谋求暴利,由于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易于接收新鲜事物,但他们生理、心理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较差,大学生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特性,在本质上构成了大学生与上网之间的矛盾。除了色情信息外,暴力内容也通过互联网中的游戏、电影慢慢渗入大学生的意识中,“爆头”等网络暴力游戏里的名词已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将对手杀死已被视为一种威慑。这些不良文化的大量冲击给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三、积极应对互联网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1.家庭是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摇篮
家庭是每个人从出生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是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第一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对于险象环生的互联网父母应当积极引导他们上网,让他们在面对不良信息时给予指导,让他们明白互联网的真正实质,从而更好地使用互联网。现如今的父母越来越知识化,互联网上有许多科学的教育理念的交流可以学习,而不应该出现“棒打出孝子”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模式。对于孩子的教育应当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学会用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让孩子感受到一个相对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应该注重加强个人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榜样。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夫妻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夫妻关系不良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得大学生不在依托互联网的虚拟世界,而是努力在现实世界里与人相处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总之,要为大学生发展和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条件,从而为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的做好准备。
2.学校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课堂
在互联网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大学生来说:刚刚高考结束又离开父母来到高校继续深造。在没有监护人陪伴下而且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状态下,就很容易放纵自己去寻找新的事物满足自己,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到互联网,极有可能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其未成形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这时高校应当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积极引导,让大学生不会轻易地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高校应当在大学生入学后,就给大学生开设关于价值观的课程。让他们在入学初就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在入学后应当加强心理咨询这类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像知心姐姐之类的栏目给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引导,让大学生在一种健康积极的环境中进行大学生活。把那些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性而导致的一种变异的价值观念。高校应当做好一种桥梁作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积极地与用人单位联系,搭建桥梁,提供就业信息,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使大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面对着复杂的社会。
3.社会: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保驾护航
随着我们的物质生活的条件逐渐变好,似乎已经忘记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为着我们的新中国的建设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美国的一些媒体在暗示美国人,美国是一个伟大、强盛、民主、自由的国家。做一个美国公民是幸福的,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美国中学的“社会研究”课程,就鼓吹美国的责任就是领导世界,鼓励青少年努力为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强大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秩序而工作。现在很多大学生喜欢在互联网上看美国大片,然而他们在电影中却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好莱坞的许多大片都在向世界宣扬“美国精神”,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侵蚀。对此我们应当建立我们自己的红色堡垒,防止外来“霸权主义”的侵入。我们可以建设我们的“红色”网络,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思维敏捷、网络技术强的网上导向队伍,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唱响网上主旋律。通过“红色”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价值观教育活动,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我们还可以开展红色旅游,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自己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让红色精神灌入大学生的价值观中,通过这样大学生就能消除部分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强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中国五千年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教育。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红色精神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彭豪祥,何伟军,张国兵.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0,(5).
[2]刘建华.虚拟与现实的错位—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信息化,2006,(16).
[3]旷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5).
[4]夏卫东.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5]邓庆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高校的应因对策[J].法制與社会,2008,(4)
[6]张亚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6).
[7]黄元虎.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中的现代公民价值观[J].教学与管理,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