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

2011-05-04 02:23岳江勇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

岳江勇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哲学的整体性精神,也即它是用总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问题;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和“发展”理念都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011-0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新时期的发展理念,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作过全面的阐述,指出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一、总体性方法与科学发展观

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其“整体性精神”。即用总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卢卡奇曾经敏锐的指出:马克思理论的实质是“总体性的辩证法”—“总体性范畴,整体对于各个部分的全面、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地改造成一门全新的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1]76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是在反映客观世界整体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它表现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具有整体性的系统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贯穿在马克思主义整个自然观与历史观之中,是科学发展观得以确立的方法论原则[2]。

总体性方法首先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这个“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就充分地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方法,就是坚持把人作为总体来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从作为整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的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整体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各方面都要发展,是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坚持将社会看成“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4]102。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扩展到了社会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强调发挥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整体优势,达成整体目标,在实践上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体性精神。

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发展的科学规定,说的是只有把发展对象的各个环节处理好,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指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汲取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想。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但是人类对自然界又具有能动性的作用,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造自然,所以把握好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唯物史观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马克思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没有人,便没有社会。“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4]119。马克思把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他在展望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指出共产主义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4]239。马克思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只是手段与中介,只有人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才是最根本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把社会理解为现实的、创造着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本质的人的集合体,把历史理解为人本身的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集中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人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摆在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位置上,“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主体地位,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坚持辩证的互动观点,坚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更加的注重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再发展中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的思想,表达了发展的价值诉求。“以人为本”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弘扬了馬克思唯物史观的人文精神,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理论,它始终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终极价值目标,反对脱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发展,把人的发展程度作为衡量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毛泽东同志就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5]1512。邓小平也认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6]4。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一部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历史。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确立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纠正了过去那种片面的发展观,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要高度重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前提、主要动力与最终目的。

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观念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以现实的人作为基础的,发展表现为历史的“物”性被克服和消解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物作为人的感性的具体丰富性与人本身的存在的和谐一致,作为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发展来说,它必须要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让科学的力量服从于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理想体现了发展问题上的人类自觉,科学发展观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发展观念与理想,是当代发展问题的理论反映。只有人类对自身的发展问题有了一个反思的维度,才有可能实现发展中的自觉,发展才能始终体现人的需要和存在的意义。

三、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例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点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更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理论资源,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就指出“自然科学预言了地球本身存在的可能的末日和它适合居住状况的相当肯定的末日,从而承认,人类历史不仅有上升的过程,而且有下降的过程。”“特别自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7]217、283。这都表明了马克思主对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系有了相当程度的关注,这些发展观念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为其提供了理论来源与基础;毛泽东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论述也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搞好十大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科学发展观正是汲取了这一论点,强调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与科学发展观所讲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继承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科学发展论点也非常丰富,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时,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在阐述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时,再次强调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内涵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理念走向成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卢卡.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汪晓莺.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与科学发展观方法论价值研究[J].求实,2010,(2).

[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N].人民日报,2004-03-1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