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转变下的女研究生就业机制新探

2011-05-04 02:23李晶艳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

李晶艳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女性由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不断发生转变,社会将从更开放的视角看待女性。然而由于近年来研究生不断扩招,导致高校就业压力剧增,女研究生虽然拥有高学历,但各种原因使其就业成为"难上难"。本文将从女性角色转变的角度来探究女研究生就业机制,以求为广大女研究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角色转变;女研究生;就业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01-02

人类在信息化时代之前,男女性劳动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女性由于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弱而导致社会地位低下。21世纪是一个以脑力劳动为主、以智慧和创新为主的信息化时代,高智能的发展减少了对体力的要求,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解了以往的“体力劳动”。劳动性质的转变决定了女性角色发生转变,女性人才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原本受限于生理因素的女性能广泛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我发展。

从1999年高校开始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更是持续增长。有数据表明,200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不到20万人,2004年全国招收研究生33万,同比增长22%,201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已攀升到4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①随着招生规模连续扩大,女研究生人数逐渐增加,资料显示过去5年女研究生比例年均增长1%。②女研究生包括女硕士和女博士,这一群体的发展不仅关系到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程度,而且影响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人才发展,其发展价值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然而自2008年来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还在,高校就业难的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加之由于研究生比例不断增加,导致毕业研究生的稀缺性趋于下降,研究生的就业环境因为竞争加剧而恶化,尤其体现在女研究生身上。于是,本文意图从女研究生角色转变的角度,来探讨其就业的新机制。

一、当前女研究生在就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封建传统文化的阻隔

就我国目前发展状况而言,女性还不能完全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数据显示在调查研究生群体对“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时,接近八成(76.7%)的被调查者予以否定,其中有58.0%的人选择了不太赞同,18.7%的人对此表示很不赞同。③但仍要注意,选择“赞同”和“非常赞同”的比例也占到了9.8%,这表明虽然经历了现代社会文化和市场观念的涤荡,但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依稀可见。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对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认同和行为期待对等的原因,所以即使是已经就业的女性,在工作时间外仍需从事大量的家务劳动,而有限的精力使部分女性人才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中,从客观上给女研究生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另外,当前社会缺乏有利的制约机制致使女研究生难以获得与男生同等的就业机会,一些单位在遇到女研究生应聘时,多以招满作为拒绝借口。他们宁愿去招成绩、研究成果均不及男性的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也不愿招聘女研究生,性别歧视显而易见。

(二)社会行业的内在结构不合理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杰出女性人才。但从总体来说女性人才的分布结构很不合理:高科技文化素质和高技能女性人才比例较少。同时领域分布也不平衡,高素质女性人才多集中于科、教、文、卫领域,而经济、政治、法律、国防等领域男性偏多,学习和从事此行业的女性比例较少,由此造成各条战线上的高级人才性别比例结构严重失调,于是使得当今女研究生的就业范围仅局限于一些行业。

(三)女研究生自身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女研究生的毕业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作为女性面临着结婚、生儿育女,而这一时期同样也是工作的黄金时期。女性要经历结婚、怀孕、生育、哺乳四个时期,这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的连续性,造成工作中断,相比较男性不存在这一状况。用人单位当然希望自己的连续投入换来连续回报,他们不愿意白白承担女性的“四期”费用。这也是男性劳动者比女性劳动者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二、影响女研究生就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从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上看,女性角色转变受到传统文化的约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封建集权制国家,人们在看待女性时受封建传统定势思维的影响。它包括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从属关系,其中夫妻关系以“男尊女卑”、“男主女从”为核心。古代出嫁的妇女为丈夫的附属物,是生儿育女、从事家务劳动的“工具”。这种政治制度对普通民众产生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如“男尊女卑”、“女不如男”,致使当今社会对一些优秀女性出现了一种排斥和鄙视的尴尬现象。例如,把女博士称之为“灭绝师太”等,这从多个层面阻止女性人才的发展,是现实生活当中女性人才发展障碍的真实写照。

(二)女性角色转变缺乏有利的社会机制做保障,使女性人才就业在客观上处于一种被动局面

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性别成为女性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位于劣势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今随着社会发展,虽然女研究生已从客观自身着眼,拥有了一定的自信心。但是社会中明显存在着机会和待遇不均等的情况,女研究生在就业道路上频频受挫,导致许多女生喊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另外,由于女性存在特殊的心理生理差异,一些工作单位并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给女性一定优惠照顾政策;再有,对于自主创业的贷款方面,一些意图进行自我创业的女研究生也遇到很多阻碍。

(三)女性的角色转变缺乏法律依据作保障

我国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来保障女性的就业权利,但法律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现实中的平等。事实上很多单位侵害了女性就业的权力,却未得到相应处罚。尽管修改的《劳动法》中已不允许就业单位公开指明不招收女性,或存在性别歧视,但在一些隐形的制度中还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把优秀的女研究生排除在就业岗位之外。因此在当前我们进行民主法治建设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相当有必要。

(四)从女性自身特点看,女性群体自我角色认同感存在着缺失

人们通常把男性的“阳刚气概”与“成功”相联系,女性的“阴柔气质”与“家庭辅助”相联系。尽管女研究生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如此意识形态及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女性个体在价值取向上还是选择退缩到后台,性别弱势心态使女性产生依赖心理,成为辅助男性成功的背后角色。有时甚至会产生彷徨——即使作出再大的成绩,最终不都是“为人妻、为人母”,“相夫教子”,索性不如远离社会激烈竞争,把舞台让予男性。于是她们在社会中位于勉强被动的地位,不敢也不愿涉足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行业,对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甘愿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站着的那个女人”。

三、从角色转变的维度推进女研究生就业机制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女性角色虽正在进行转变,但仍存在缺失。下文将提出女研究生就业的一些机制来应对这种局面,目的在于加快女研究生从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的转变,提高女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打破“女性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一)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大众传媒要加大对高级知识女性的宣传力度,例如:评比十佳女青年奖等,让整个社会了解到知识女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为女研究生就业创造积极的舆论环境;践行科学发展观,从思想文化领域消除性别歧视,提倡男女双方共同负担家庭责任,使女性人才拥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自己的事业,为现代女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对于一些半公开式的潜规则给予相应的引导,使女性能够真正从“男性霸权”的社会中脱离出来,形成女性人才全面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

(二)完善社会就业机制

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时应积极探索合理可行的女研究生素质培训课程,从女研究生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她们在走向社会时能够很快与社会接轨;政府应通过组建女性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为女研究生的引进、咨询与服务提供场所,实现有效利用女研究生;就业单位在考虑对女研究生的录用、培训、评价、监测等方面时应在单位制度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创造高效的用人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在社会范围内实现女研究生就业的全面发展。

(三)健全法律法规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打破性别歧视的“壁垒”以确保男女权利平等,让女研究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身价值;要加快对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修改和补充,为女研究生铺设平坦的就业大道,在劳动就业市场中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就业促进法》中明确反对就业歧视,从而在当时重新掀起了社会各界对就业歧视的讨论热潮,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招聘市场,使女研究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和男性平等竞争。

(四)女研究生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自信心,勇于参与竞争

新时代的女研究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和文化素质,加之女性自身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比男性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敏锐感,她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在某些领域和行业上具有独特优势。女研究生应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从自身内心深处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主观认识,克服自卑依赖的传统心理。要化消极被动地等待用人单位的招聘为积极主动地创造就业机会,适当发挥女性自身的性别优势,勇于树立现代女性“有志者事竟成”的意识,激发自己的事业心,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努力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就当前社会情况和时代条件看,女研究生的角色转变已在进行,社会及市场发展都需要优秀女性人才的参与,我们应加快建立女研究生就业发展新机制,这对于缓解当前高校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当代女研究生应充满信心,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勇于迎接挑战,展现现代女性的风采。

参考文献:

[1]穆怀中.21世纪女性的社会角色[J].决策论坛,2010,(3).

[2]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女性人才培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李玺,等.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6).

[4]胡洋子,景晶.女性人才开发:意义、问题与对策[J].理论探索,2009,(4).

[5]郑敏芝.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探析[J].兰州学刊,2008,(11).

[6]罗伟,吴海燕.女研究生就业观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以人为本观念下中学班主任角色转变研究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