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是我国常见病之一,大约 1/3以上的中风病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种言语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讲话困难或不能言语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等,给患者语言交流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本症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合称为中风后的三大顽症,往往久治不愈,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笔者自 2008年以来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失语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 2008年 1月至 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1,2]的住院患者共 61例,其中脑梗塞 34例,脑出血 27例,按先后就诊顺序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0例,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41~78岁;病程 3~ 68d。治疗组 31例 ,男 17例 ,女 14例;年龄 38~ 79岁;病程 3~65d。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扩血管药物,溶栓以及对症治疗,语言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地黄饮子治疗,基本方:熟地黄 20g,巴戟天、山茱萸、石斛、麦门冬、茯苓、肉苁蓉各 10g,制附子、远志9g,肉桂 6g,石菖蒲 15g,五味子 6g。加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甘草;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痰热明显者加川贝、胆南星、竹茹;肝阳上亢者加菊花、白芍。每日 1剂,水煎取汁 400mL,分两次服。两组均以 30d为 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评估指标 采用沼氏失语症程度评定标准[3]进行分级。 0级:不能用言语进行实用性交流,其自发言语亦无法令人理解。1级:只能说出极少数的单词或只限于片断词组,需要多次重复短句或单词方能理解。2级:语法上虽有错误但能将单词连串成句以表达意愿。3级:在日常生活中能沟通意愿。但在非日常生活或不习惯场合下则很困难。4级:在大多数场合下几乎无障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但语言欠流畅,或对复杂谈话理解上时有障碍。5级:仍遗有轻度的障碍,患者本人虽常感到困难,但很少被人注意。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4]制定:显效:沼氏评分 5级或较治疗前提高 3级;有效: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级;无效:治疗后无进步。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 SPSS10.0版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Ridit检验,以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讨 论 中风后失语的康复医疗是目前国内外神经科和康复医学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之一,现代医学通常认为,中风后失语主要是病灶损伤了与言语有关的皮质及皮质之间的传导通路所致,并因此引起语言及理解上的障碍。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8-289.
[3]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54-163.
[4] 梁洁玲.针刺加脉冲电针治疗中风后失语 60例[J].广西中医药,2010,33(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