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榕 崔 宁 安 霞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莱芜 271100)
心绞痛祖国医学认为属于“心悸”等范畴。本研究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进行了新的分型,同时针对分型及临证表现,结合舌苔脉象,作出相应治疗方案,在应用中重用了润肠通便药物,目的在于降低腹压,减轻心脏负荷,促进毒素排泄,有利于心肌功能恢复。从临床应用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自 2006年 3月至 2008年 3月间经临床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3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80例,男 108例,女 72例;年龄最小 34岁,最大 76岁,平均 51.4岁;对照组 180例,男 106例 ,女74例,年龄最小 35岁,最大 75岁,平均 50.8岁。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相关情况比较
中医分型 气虚型:即气短,乏力,心悸、虚汗,胸闷;血瘀型:由于瘀血日久新血不生,同时血脉不畅,重要器官难以得养所以出现相应症状,即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舌质青紫;血虚型: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具有血虚的证候。治疗组与对照组情况比较见表 2。
表2 两组中医分型情况比较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先进行一般西医治疗,对胸痛频繁或加重心肌缺血的因素,如焦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等进行一般治疗;再含硝酸甘油,1次含 l片;或口服硝酸异山梨酯,10mg/次 ,3~ 4/d;阿替洛尔 1次 12.5~ 25mg,2/d;再加阿司匹林 160~ 325mg/次,3/d;静脉滴注 5000U肝素,然后以 1000U/h维持静滴注,静脉肝素治疗 2~5d为宜,后可改为皮下肝素 7500U,1/12h,再治疗 l~2d。
治疗组除应用上述西药外再加中药冠脉通胶囊,处方组成如下:人参、甘草、桃仁、大黄各 6g,麦冬、当归、红花、栝楼、丹参、茯苓各 9g。将以上中药按照配方配料,先行炮制、烘干、粉碎、过滤 100目筛、混匀,取上述药粉装 0号胶囊,使每粒胶囊装药粉 0.4g即得。10d1个疗程,共用 3个疗程观察疗效。
统计学方法 各项指标中计量资料前后自身比较及两组内比较用 t检验,两组内总体率比较用i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心电图明显好转,心功能正常。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仍有部分症状,心电图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明显,但未正常。有效:症状好转,心电图改善,心功能改善。无效或恶化: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心电图无变化或心功能无好转或加重[1]。
治疗结果 两组经 3个疗程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 3。
表3 两组经 3个疗程治疗疗效对比表
由表 3可知:治疗组治疗 3个疗程(30d),总有效率为 96.11%,显著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为 78.89%),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见表 4。
表4 两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 24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 24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讨 论 在临床常规治疗中的分型至关重要。病人多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气虚型,即气短乏力,心悸、虚汗,胸闷。二是血瘀型,由于瘀血日久新血不生同时,血脉不畅,重要器官难以得养所以出现相症状,即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舌质青紫。三是血虚型,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即大病后身体失养所致。总之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血、瘀相关证候。多数学者注重重症期的治疗或预防[3]。但常忽视了的综合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后,由于病情多较严重,加之病人情绪变化大,精神负担重,进食少,营养不全面,以及机体内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机体内气机不畅,脾胃不和、运化失调新血不生,血为气之母,血虚则又加重气虚,气虚则各器官功能下降,导致诸器官功能衰弱,故肺纳气差,脾运化差,肾气化差心主血脉,则亦弱,故此表现为全身器官的功能障碍,因病位在心,心悸或心绞痛血脉不畅,本身失养,功能即弱。因心主神志,故心悸、失眠、多梦以及多数病人出现胃肠功能失调,而大便干结,是诱发心悸或心绞痛复发及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本方中注意应用具有安神及润肠通便的中药。此方以冠脉通胶囊为主,进行临证加减,根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调整。我们在选方中,注意把握五大原则,即:补气、健脾、化瘀、安神、通便。这五者有机的结合,不能强调或独自强化一种方药。此方把握原则至关重要。由于病情差异较大,偏气虚或偏血虚型的不同,我们把冠脉通胶囊根据组成即使同一个病人,由于临床症状的变异及舌苔、脉象的变化也随之调整。收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1] 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29-31.
[2] 王建湘,王行宽.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9(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