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肝病科,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0)
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一种常见症、多发症,治疗不当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笔者运用降黄合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经临床观察,可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恢复肝功能、降低血清内毒素,提高患者生存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07年3月-2009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35~65岁,平均(39.1±14.1)岁;病程平均(11.5±4.6)年。对照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40~65岁,平均(38.0±12.3)岁;平均病程(11.3±4.4)年。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西安)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热内蕴型”“热毒炽盛型”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保肝、降酶、退黄、促肝细胞生长、对症支持调节免疫治疗。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浆、人血白蛋白等加强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降黄合剂,其组成为:茵陈30 g,大黄、生甘草各9 g,丹参20 g,赤芍、郁金、枳壳、茯苓、栀子各15 g(由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制成饮剂,每次150 mL,每日2次),疗程均1个月。
1.4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肝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水平。
1.5 疗效标准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结合临床制定。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好转,肝功能正常,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原值下降50%;有效:自觉症状减轻,体征改善,肝功能(ALT为正常基线值的2倍以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原值下降3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死亡、出院。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A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比较
2.3 2组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结果比较 例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病机十分复杂,属祖国医学“黄疸”范畴,其病理关键为湿热、瘀毒,病机关键为湿,多因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甚或湿热夹毒,热毒炽盛。杨林[2]认为湿毒之邪郁结内舍肝胆,致肝疏泄不畅,胆失下泄,郁结上逆而为黄疸,故清除湿毒之邪,解除胆管痉挛,使之疏泄畅通,胆汁郁结解除,使胆有出路,故解毒祛邪,活血利湿,解除郁结(松驰胆管痉挛)是治疗的关键。内毒素血症是其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雷春萍等[3]认为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病因为湿热、瘀毒,主要病机为热毒内蕴、瘀血内阻。笔者认为,病毒性肝炎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并内毒素血症的中医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毒瘀互结肝胆,继而发黄,治宜“热毒并治,清下并用,凉血活血。”由我科组方研制的降黄合剂其药物组成为:茵陈、大黄、生甘草、丹参、赤芍、郁金、枳壳、茯苓、栀子等。方中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4]表明茵陈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量,同时具有保肝、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茯苓甘淡渗湿,祛湿不助热;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具有抑菌、保肝、抗炎等作用;大黄、赤芍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肝叶切除后肝衰竭大鼠的凝血功能有关[5];丹参属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肝脏微循环,加强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弥散及排泄的作用[6];赤芍、郁金凉血分之瘀热,改善肝脏循环,减轻肝内炎症,疏通扩张胆管,加强胆红素的结合与排泄,有利于肝脏病变恢复和黄疸消退,且丹参、赤芍均具有明显拮抗内毒素(ET)的作用,能保护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促使内毒素灭活[7];枳壳理气宽中,化痰消积,甘草既能泻火解毒,又可调和诸药,现代研究[8]表明具有抗肝损伤、抗炎、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抗癌等作用。临床实践研究[9]证实降黄合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退黄之功效,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具有退黄、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肝功能的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变化亦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治疗组在联合应用降黄合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并发内毒素血症的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内毒素,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细胞坏死,促进肝功能恢复和黄疸消退,其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2]杨林.芍绵降胆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2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4):31-32.
[3]雷春萍,李勇华.中医药防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22-1223.
[4]张林丽.茵陈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近况[J].广西医学,2003(11):2184-2185.
[5]毛德文,张荣臻.大黄赤芍对术后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641-643.
[6]徐道振.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2.
[7]刘庆增,王金兰.药抗内毒素生物活性机理的研究[J].中草药,1996,27(2):121.
[8]王敏.甘草研究综述[J].齐鲁药师,2005,24(10):614.
[9]解新科,叶青,常占杰.降黄合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32例[J].陕西中医,2005,26(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