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乐市中医院 内三科,河北 新乐 050700)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江苏常熟市新巷人,是明末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和《神农本草经疏》为其代表作。缪氏无论在用药上、还是在辨证论治上都有其独到见解;同时,其临证非常注重诊法的应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有关医案充分体现了缪氏临证非常注重诊法的应用,因疾病所异,灵活应用四诊,以判断疾病的实质;并且应用四诊不拘泥于常,综合分析,以作出正确判断。
望诊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是对病人的初步印象。《难经·六十一难》有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缪氏临证善于观察,对诸医疗之不效或以为不可治,其以敏锐的观察力, 收取有用之信息,不被假象所迷惑,见微知著,不拘于常,往往有独到的见解,疗效显著。列举医案如下。
案一 臧玉涵次郎,年十六,因新婚兼酒食,忽感痘。诸医以为不可治。施季泉至,八日浆清,寒战咬牙,谵语,神思恍惚。诸医皆欲以保元汤大剂补之,季泉以为不然。改用犀角地黄汤,得脱痂,后忽呕吐,大便燥结,淹延一年,群医束手,告急仲淳。仲淳视其舌多裂纹,曰:必当时未曾解阳明之热 ,故有是症 。命以石膏一两,人参一两,麦门冬五钱,枇杷叶、橘红、竹沥、童便为佐。一剂即安。再进二剂,膈间如冷物隔定,父母俱谓必毙。仲淳曰:不妨,当以参汤投之。服两许,即思粥食,晚得大便,夙疾顿瘳。
上医案显示,缪氏临证善于观察,细致入微,抓住诸医普遍忽视的一点症状或体征,对疾病的本质做出合理的判断。诸医以为痘疹见浆清,寒战咬牙,谵语,神思恍惚,因新婚兼酒食,必元气大虚,毒邪内陷,而不可治。医者季泉虽据上述症状,用犀角地黄汤,得脱痂,后忽呕吐,大便燥结,淹延1年,于是群医束手无策。缪氏视其舌多裂纹,知其为当时未曾解阳明之热,余热伤阴,用竹叶石膏汤加减,1剂即安。此病虽迁延日久,症状复杂,缪氏仅凭其舌质,即做出合理判断。
问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为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辨证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但世人过分偏信脉诊,往往以多问而遭嘲笑。缪氏屏弃世俗偏见,临证十分注重问诊,并感叹“古人先望、闻、问而后切,良有深意,世人以多问嘲医,医者含糊诊脉,以致两误,悲夫!”[1]列举一案,以示其意。
案一 义兴杨纯父幼儿病寒热,势甚棘。诸医以为伤寒也,药之不效。仲淳曰:此必内伤。纯父不信,遍询乳媪及左右,并不知所以伤故。仲淳固问不已,偶一负薪者自外至,闻而讶曰:曩见郎君攀竹梢为戏,梢折坠地,伤或坐此乎?仲淳曰:信矣。投以活血导滞之剂,数服而起。仲淳尝言:古人先望、闻、问而后切,良有深意,世人以多问嘲医,医者含糊诊脉,以致两误,悲夫!
案中,病寒热,势甚棘,为伤寒典型症状,诸医不加询问,误为伤寒,药之不效。缪氏认为内伤所致,家人不知伤故,其固问不已。一负薪者至,见幼儿攀竹梢为戏,梢折坠地,缪氏信也,遂投以活血导滞之剂,数服而起。此案如不加耐心追问患者得病经过,单凭其症状,常会误诊,治疗南辕北辙,甚者害人性命,可见问诊在临证中的重要性。缪氏十分注重问诊,敢于屏弃世人以多问嘲笑之偏见,这也许就是其在临床实践中每每获得奇效的缘由之所在。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宝贵经验,《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缪氏精通脉理,同时也深知按诊的重要性。但在临床实践中其并不拘泥于脉象表面,而是深领《内经》经文之旨,变而通之,对脉理有独到的见解。现列医案有二。
案一 姚公远内子病,延仲淳入诊,其继母乘便亦求诊。仲淳语伯道曰:妇病不足虑,嫂不救矣。闻者骇甚,曰:吴方新婚,无大恙,何至是耶?予私叩之。仲淳曰:脉弦数,真弱症也。不半岁,夜热咳嗽,势渐剧。仓皇延仲淳,疏方预之曰:此尽吾心尔!病不起矣。逾年医家百药杂试,竟夭。
案一中,一妇人无大恙,乘便求诊,缪氏诊得其脉弦数,曰:真弱症,不可救也,闻者惊骇,不信。不半岁,夜热咳嗽,势渐剧,逾年医家百药杂试,竟夭。此案充分说明脉学的深奥,同时赞叹缪氏对脉理的领悟。案二中,医者诊右关脉杳然不见,认为是脾胃之气已绝将不能久存于人世。仲淳四诊合参,受《内经》:“大怒则形气俱绝 ”的启示 ,深思熟虑,诊为怒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之证。服茵陈利水平肝顺气药,数剂而瘳。可见缪氏察脉至为审慎,不拘一格,善于变通,对疾病的本源穷智殚虑,这充分反映了缪氏精湛的医学造诣。
缪氏一生游走四方,在周游之时,到处为医,寻师访友。一方面悉心揣摩每位医家用药治病的独特方法;另一方面,结识各地名医,切磋学问,研讨治病用药之术,协力诊治,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经验。现列举其与王客肯堂诊治二案。
案一 于中甫长郎痘,患血热兼气虚,先服解毒药,后毒尽作泄,日数次不止,痘平陷矣。仲淳以真鸦片五厘,加炒莲肉末五分,米饮调饮之,泄立止。王宇泰继以人参二两,黄芪三两,鹿茸三钱,煎服。补其元气,浆顿足。盖以先服解毒药,已多无余毒矣,故可补而无余证。
案二 云间康孟修患寒热不食久之,势甚危,以治寒热剂投不应。遍检方书,与王宇泰议,投五饮丸,立瘥。盖饮证原有作寒热之条,故治饮,病自去矣。
此二案为缪氏与王氏珍贵的会诊记录:
案一,痘疹,毒虽尽,泄不止,痘平陷。缪氏以真鸦片,加炒莲肉末,补脾涩肠,治其标,泄立止;王氏以人参、黄芪、鹿茸补其元气,治其本,痘浆顿足。二位大家标本兼顾,痘痊愈。
案二,饮证多有目眩,咳逆倚息,心下悸,肠间沥沥有声,身体困重,少见寒热不食。此案患者寒热不食久之,势甚危,以治寒热剂投不应。二位大家相互切磋,拟定从饮证论治,投五饮丸,立瘥。
疾病往往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协力诊治,共同研讨,疗效更满意。缪、王二人虽为一代名医,但“在学术上相互尊重,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无文人相轻,怀才自傲的陋习。”[2]其谦虚好学的大家风范,实乃现今为医者的楷模。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应灵活应用四诊,综合分析,善于变通,正如缪氏所云:“始知察脉施治,贵在合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1]缪希雍.缪仲淳医学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389.
[2]壮健,江一平.拯危定倾显功力[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