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玲
(哈尔滨金融学院 英语系,哈尔滨 15003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其整体情况而言并不乐观,英语教学效率偏低,学生的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能力不对等,使得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连基本的日常交流都难以应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强调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英语教学目标。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教师的最好诠释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完全忽略对学习主体的关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参与其中的时间极少,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此外,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课时的限制等原因,教师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其结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热情受到压抑,成为被动地接受学习的角色。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今社会人们大多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而教师用来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尽管传统的阶段性学科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方面很有效,但其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只侧重语言知识学习的应试教育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由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围绕着考试转。因此,教师也只是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英语语言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侧重灌输知识,课堂上以分析句子结构,讲解单词,训练常用句型等为主,较少启发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们只能通过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记笔记来学习英语,缺乏英语学习的自然环境。而且,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不是小班英语教学,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听说练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难开展,结果就是学生基本没有运用英语这种语言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滞后,出现“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1]。
面临这一尴尬局面,必须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欠缺。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教”,教师占主导地位,而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教师讲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习才会变成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者”身份中解脱出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学生一味被动地听的传统模式,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为营造出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这些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较快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变得多渠道、多元化,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发的,学习也不例外。动机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驱力。没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存在,学生不会愿意学习。大多数的学生是为了好的考试成绩、学分、毕业就业等外在动机而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由于学习的功利性较强,长此以往,学生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甚至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英语学习动机。大量的管理学研究证明,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有效、长久。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其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语言本身的功能来看,它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能够用其交流。课堂上如果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部分学生就会因为怕出现错误而羞于开口说英语,从而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乐趣。再次,要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应试教育制度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轻考试压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最后,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相应地作出调整,从而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传统的英语教学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其提供相应的学习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活泼外向的学生,可以组织演讲大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等形式促进学习;对于生性腼腆、不善表达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作文竞赛、单词比赛、翻译等活动促学。这会获得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熟练记忆单词,透彻掌握语法以及大量的阅读练习和习作的模式化训练,忽略了英语的交际属性。这种学习方式对考试是有效的,但对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培养,却是一种抑制。
与课堂教学相比,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有效途径。其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开发,接近自然语言环境,通过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可以通过英语角活动、英语晚会、英文歌曲演唱大赛、英文短剧汇演、诗歌朗诵、英语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节目。借助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搭建一个师生课后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在线测试、讨论答疑服务。创建一个开放性的英语学习课堂,提供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前者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后者则强调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还是强调“终结性评价”。考核内容以标准化水平考试为主,不利于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提高。形成性评价是美国人斯克里芬提出来的,后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引进教育评估实践中。“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多种手段,例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练习、作业和考试等,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监控与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培养。而且形成性评价是与教学活动同步的,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从而可以及时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教师可以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弥补差距。“终结性评价”只通过一两次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不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形成性评价则借鉴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因此,应该将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终身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在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持续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校和社会已逐渐认识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性能力的重要性,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语言的使用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应试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的实用性正在不断地增强。作为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有效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应对变化的世界[2]。综上所述,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发展性学力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学校和社会认可。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1]李玲玲,陈枫.基于能力本位的金融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2]李玲玲.培养元认知策略,促进自主学习[J].林区教学,2009,(11).
[3]杜芳.浅谈大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11).
[4]林晓琴.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