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萍 刁云飞 张 苏
(1.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 伊春 153033;2.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哈尔滨 150040)
“丰林”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坡北段,伊春市五营区境内。其地理坐标为E128°58′~129°15′,N48°02′~48°12′,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北部与永丰林场接壤,以永丰大岗为分界线,北部以丰林河北侧为界与平原林场相邻,东以汤旺河东岸,南以汤旺河南岸为界与五营林业局苗圃施业区隔河相望,西南以汤旺河南岸为界与永绪林场隔河相望,西部以卫国大岗为界,与卫国林场相连,总面积约为18 165.4hm2。
经综合科学考察统计,“丰林”目前约有昆虫类动物6目55科448种。本区昆虫区系组成比较复杂,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其中较多的种类与人类的关系不十分密切,种群数量小、活动范围有限,不易成灾为患,经济意义也不大;另外一些种类则是保护区内植物叶、枝、干、果实和种子的主要害虫,多年来给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森林火灾的发生也存在极大隐患。
保护区的食叶害虫以鳞翅目的种类最多,其次为膜翅目的叶蜂类、鞘翅目的叶甲和象甲以及双翅目的潜叶蝇等。本区的主要食叶害虫的种类有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dahurica)等。食叶害虫常危害健康树木,树木受害后生长衰退。
本区的蛀干害虫种类比较多,主要有鞘翅目的天牛类、小蠹虫类、吉丁虫类和象甲类等,鳞翅目的木蠹蛾和透翅蛾以及膜翅目的树蜂类。主要种类有云杉大黑天牛(Monochamusurussovi)、云杉小黑天牛(M.sutor)、云杉花黑天牛(M.saltuarius)和长角灰天牛(Acantocinusjaponicus)等,主要危害兴安落叶松林和云冷杉林。落叶松八齿小蠹(Ipssubelongatus)、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hus)、松六齿小蠢(I.acuminatus)等是本区又—类蛀干害虫,主要危害衰弱木、濒死木,多发生在针叶林中。
幼树的枝梢害虫主要有鳞翅目蛾类、卷蛾类、透翅蛾类,鞘翅目的象甲类等。主要种类有落叶松球蚜(Adelgeslaricislaricis)、冷杉球蚜(Apprastasiapextinatae)、松大蚜(Cinarapznea)等。它们分别是兴安落叶松林、云冷杉林和阔叶红松林中常见的害虫。
木区内果实、种子害虫的主要种类有球果花蝇(Strobilomyiaspp)、落叶松球果瘿蚊(Resseliellasibirica)、落叶松广肩种子小蜂(Eurytomalaricis)等。主要危害兴安落叶松林,常造成种子减产。
毛赤杨林中的赤杨叶甲、蒙古栎林中的柞栎象(Curculiodentipes) 及榛子灌丛中的榛实象甲(C.dieckmanni)等都是不同林分内具有代表性的昆虫。但种群数量不大,危害较轻。
(1)重点是抓好森林检疫工作和监测预报。
(2)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因地制宜封山育林,用混交的方法完善整个群落体系,使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增加天敌数量,提高保护林木的能力。
(3)以林木害虫为食物的有益生物一直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害虫的繁殖起着非常重要的抑制作用,应采取必要而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4)生物农药也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手段之一。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很多,单靠某一种措施往往并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调和作用的防治体系。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来说,是一种在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过程中,有计划地应用改善移栽、培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程度,使其形成低于危害标准的策略及措施。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一切活动与这个环境的状况关系密切。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就是整个森林在育苗、移栽及养护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控生态系统,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有利于植物和病虫天敌的生存的环境,通过针对性地调节环境,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的要求。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对象并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现在和将来的影响,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从保护环境、恢复并促进生态平衡,有助于自然控制的角度出发,从病虫、植物、天敌和环境四者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并合理地使用农药,尤其是高效、无毒或者低毒、污染轻的农药,防止对人、动物造成毒害,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种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1)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的基础上,采用良种壮苗造林,适时适树,营造混交林,实行集约经营和工程造林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行为,走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2)认真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大力倡导使用高效、环保的防治药品,加强高效防治器械的应用。
(3)重点发展生物防治。加强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加快研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推广应用。
(4)组织专家、学者对保护区内的一些主要危险性森林病虫检疫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
(2)建设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切断病虫害跨区域传播的途径。
(3)加强森林抚育,在林分改造中合理种植抗病虫害树种,提高林分的抗逆能力。
区域内的所有森林资源都要进行病虫情况的调查监测,要全面、及时、准确地分析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开展前提,建立一个能覆盖全森林系统的、健全的预报网络体系,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实现网络化、系统化管理,实现预报工作的现代化,为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丰林”的生态考察统计,该地区的主要害虫有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等。目前保护区防治上主要还是以药剂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剂使用量加大,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而且化学农药对森林的生态环境、果实、天敌等也具有不良影响,给林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应加强生态意识,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的办法,尝试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来防治森林的虫害。以“丰林”为例,该区域内生态资源丰富,适合因地制宜地相互协调多种生物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内,做到经济、有效地防治林木病虫害,达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使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丰林”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其危害,而不是为了消灭病虫。理想中的生态系统应该有多种生物同时存在,且可持续繁殖。生物技术的优点,就是可以有效地保护有益生物,从而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真正实现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丰林”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实行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来防治森林病虫害。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重视天然资源的自然控制作用,最大程度地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其存在的环境,运用生物控制技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统一。
[1]张爱国.对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民营科技,2009,(8):79.
[2]周宏滨,赵立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J].林业勘察设计,2007,(2):68~69.
[3]元华生.森林病虫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4,(5):32~34.
[4]张淑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