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静,徐 飞,刘亚楠,曲 沛,陈丽娟,马小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5)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肝细胞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存在,在抗病毒药物停用后HBV又会大量复制,出现病毒反弹[1]。本研究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及肝细胞内HBV cccD NA水平的变化,为慢乙肝的治疗提供参考。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2010年在我院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112例慢乙肝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满2年时的血清标本,以及其中12例患者(均为男性)的肝活检标本。患者男92例、女20例,年龄27~65岁、中位年龄44岁。
1.2 检测方法 转氨酶指标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按照雅培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血清HBV DNA及HBV cccDNA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根据上海复星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肝细胞HBV cccDNA检测先使用QIAamp DNAMini试剂盒提取肝穿标本DNA,再根据上海复星试剂盒说明书检测HBV DNA及HBV cccDNA,并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作为内参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连续性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离散性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 112例患者中HBeAg阳性66例(58.9%),阴性46例(41.1%)。血清HBV DNA浓度的对数值为6.39±0.95,谷丙转氨酶浓度(257.88±300.64)IU/L。99例患者可以检测到血清HBV cccDNA,其浓度的对数值为4.70±1.05。12例肝细胞标本内HBV cccDNA含量的对数值为5.60±0.89。
2.2 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毒学应答 经过2年治疗,112例患者中有102例(91.07%)ALT水平达到正常范围,66例 HBeAg阳性患者中有 12例(18.18%)出现e抗原血清转换,无HBsAg阴转患者,96例(85.71%)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500 copies/ml。患者均未出现病毒反弹。
2.3 组织学应答 具备肝活检标本的12例患者中,经过2年治疗,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从治疗前的7.08±1.00降至4.42±1.38,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5.43,P=0.00)。
2.4 HBV cccDNA的变化 经过2年治疗,全部患者血清HBV cccDNA水平均低于检测下限(1 000 copies/ml)。12例肝细胞标本内均可检测到HBV cccDNA,其含量对数值由5.60±0.89下降为5.10±0.87,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37,P=0.18)。
恩替卡韦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之一,其抑制病毒复制效果好,耐药突变发生的概率很低。前期研究表明,经过恩替卡韦48周治疗,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可达67%以上[2],2年的累积病毒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应答率分别达到80%、87%和31%[3]。但也有研究表明,恩替卡韦治疗至少6个月,达到病毒学和生物化学应答的慢乙肝患者换用拉米夫定继续治疗后,24%的患者出现HBV DNA反弹,表明前期恩替卡韦治疗有效并不能保证换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4]。本研究结果表明,恩替卡韦连续治疗2年后病毒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应答率分别达到85.71%、91.07%和18.18%,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3]。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肝细胞内HBV cccDNA是乙肝病毒持续复制的中间体,如果不能根除,一旦停止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可能会继续复制。因此,检测肝细胞内HBV cccDNA有可能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肝细胞内HBV cccDNA水平仅降低一个数量级,且治疗后肝细胞内cccDNA成为HBV DNA的主导形式,可能成为短期治疗后病毒反弹的主要原因[5]。本文结果也表明,经过恩替卡韦2年治疗,慢乙肝患者血清中已经检测不到HBV cccDNA,肝细胞内HBV cccD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恩替卡韦治疗并不能有效清除肝细胞内的HBV cccDNA,停药后仍然存在病毒反弹的可能。
目前评价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主要采用血清HBV DNA水平、ALT水平和HBeAg状态等指标,其中血清HBV DNA水平是衡量病毒抑制的最主要指标。以前的研究[5]和本文的结果都表明,经过恩替卡韦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血清中HBV DNA低于PCR法检测下限,但这些患者肝细胞内HBV cccDNA并没有消失。对于达到目前定义的治疗终点的患者进行肝细胞内HBV cccDNA检测,有可能对停药后的病毒反弹做出预测,同时为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Wong DK,Yuen MF,Yuan HJ,et al.Quantitation of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Hepatology,2004,40(9):727-737.
[2]Chang TT,Gish RG,de Man R,et al.A comparison of entecavir and lamivudine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N Engl J Med,2006,354(10):1001-1010.
[3]Gish RG,Lok SA,Chang TT,et al.Entecavir therapy for up to 96 weeks in patients with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Gastroenterology,2007,133(5):1437-1444.
[4]Fung J,Lai CL,Yuen J,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lamivudine versus entecavir in entecavir-treated patients with undetectable hepatitis B virus DNA:outcome at 2 years[J].Hepatology,2011,53(4):1148-1153.
[5]Wong DK,Yuen MF,Ngai VW,et al.One-year entecavir or lamivudine therapy results in redu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trahepatic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levels[J].Antivir Ther,2006,11(7):9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