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急性脑梗死(ACI)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因疾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致死、致残率很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1]。早期溶栓是目前治疗ACI最有效的方法,但在丧失溶栓时机后效果并不理想[2]。2008年1月 ~2009年12月,我院应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60例ACI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ACI患者120例,男77 例,女43例;年龄35~78(62.6±8.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6~48(16.5±2.5)h。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ACI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重型(31~45分)26例,中型(16~30分)72例,轻型(0~15分)22例;梗死部位:基底节56例,脑叶35例,丘脑29例;合并疾病:高血压67例,糖尿病31例,冠心病22例。排除标准:脑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并严重心、肺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过敏体质、严重精神障碍、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和外周神经性疾病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确诊后均予降颅压、降血脂、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控制血糖、血压、感染等综合支持治疗,同时予依达拉奉30 mg静滴、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 mg静滴,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
1.3 相关指标观察 ①临床疗效:分别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简化巴氏指数量表(BI)评定N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ACI疗效标准[3]判定疗效:基本治愈指NDS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指NDS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指NDS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指NDS评分减少≤17%或增加;恶化指NDS评分增加>18%。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20例、无变化6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20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χ2=8.29)。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局部皮疹、过敏、恶心、发热等不良反应。
ACI病因复杂,目前仍无特效疗法。在发病早期溶栓时间窗内尽快行静脉溶栓治疗是ACI根本性治疗方法和有效改善预后的关键[4],其可恢复梗死部位脑血流、避免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生坏死,最大限度抢救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由于ACI多发于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起病急骤,就诊时大多发病已超过6 h或并不符合溶栓条件[5]。因此,在溶栓治疗之外,寻找直接治疗缺血性脑病理生化级联反应、阻止神经细胞死亡的神经保护药物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羟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相对分子质量小、亲脂性强,血脑屏障通透率高达60%,静脉给药后短时间内即可在脑内达有效浓度,进而迅速清除羟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导致的级联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6];还可通过抗细胞凋亡作用减轻缺血缺氧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抑制15-羟过氧化二十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体过氧化物)所致氧化性细胞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迟发神经元死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研究表明,在各种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内源性损伤因子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内源性阿片肽的病理生理变化能导致脑血流和组织代谢障碍或直接杀伤神经细胞[7]。纳洛酮是阿片受体完全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神经毒性,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调节前列环素和血栓素平衡,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灌注后脑损伤和脑水肿。近年来,纳洛酮在早期危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显示,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耐受性好。
总之,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是除早期溶栓之外治疗ACI的安全、有效方法。
[1]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
[2]Amemiya S,Kamiya K,Nito C,etal.Anti-apptotic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following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in rats[J].Eur J,2005,516(2):125-130.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姚敏,吴江.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研究与展望[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1):123-125.
[5]董宜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初探[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8):1139-1140.
[6]王立田,尚桂艳.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5):85-86.
[7]孟庆林.纳洛酮在危重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