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批评话语分析

2011-04-13 05:37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话语权利

张 艺 高 云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试论批评话语分析

张 艺 高 云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从社会结构高度讨论话语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利关系。它不但研究语言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本文主要回顾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探讨它的哲学渊源,并列举了批评话语的主要分析方法,最后指出了它的发展动态。

批评话语分析;哲学理论基础;分析方法

一、引言

20世纪 70年代,话语分析开始关注语言在建构社会权利关系中的作用。而当时语言研究的热点仍是语言的形式,即 Chomsky所倡导的形式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共性,认为语言独立于任何语境。虽然语用学研究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但侧重点却是语言使用者的语用能力,把句子或句子成分当做基本单位。而社会语言学则旨在描写和解释语言变异以及交际事件的结构,并不涉及社会等级制度和权利。在这种背景下,对话语、话语的生成、阐释及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标志着新的研究兴趣——批评话语分析的产生。

每个与批评相关的研究领域都会涉及诸如责任、利益和意识形态等问题。它们不只是关注纯粹的学术或理论问题,而且是从当前最流行的社会问题入手,批评性地分析谁握有权利、谁有责任并可以解决问题。所以批评话语分析主张“语言就是社会实践”①Norman Fairclough and RuthWodak,“CriticalDiscourse Analsysis”,in T.van Dijk(ed.),Discourse Studies: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Volume 2,London:Sage,1997,pp.258-284.,认为语言使用的语境至关重要,尤其关注语言与权利之间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批评话语分析发起人之一Wodak②RuthWodak,“What CDA is about– a summary of its history,important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s”in R.Wodak andM.Meyer(ed.),M ethod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1,pp.1-13.指出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ics)(简称 CL)与批评话语分析 (CriticalDiscourse Analysis)(简称 CDA)可以互用,但目前更倾向于用批评话语分析来代替之前的批评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最早出现在 20世纪 70年代,当时出版的两本书Language and Control和 language as Ideology奠定了批评语言学的基础,9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进入成熟期。其主要代表人物 Van Dijk、Fairclough以及Wodak先后在撰写或主编的一系列著作如 Handbook of D iscourse Analysis、Language and Power、Language、Power and Ideology中解释阐明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假设、原则和研究步骤。批评性话语分析从诞生之日起,就在语言学界得到迅速发展,并得益于哲学、社会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传媒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成果,形成了其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

二、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虽然最早出现在 Zellig Harris1952年在 languag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 D 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中,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到了 70年代,由于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学的兴起,特别是语言哲学家 Austin、Searls与 Grice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以及 Halliday影响的日益扩大,人们不再只拘泥于传统语法分析,而开始用新的视角研究语言,引入了语境、语域、照应、指示、回执、替代、衔接、连贯、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等概念,使语言研究大大超越了句子的范围。①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外国语》2003年第 3期。到了 80年代,话语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开始与别的学科交叉,如医学、法律等。此时话语分析主要有两个走向:一是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语用学等语言学理论对话语本身的结构及其组织、运用规则进行研究;二是对话语运用的社会、文化、政治关联进行研究,并由此发展社会批评理论,比如福柯、赛义德等人的研究。而这两个方向都显示出向对方靠拢融合的趋势,如课堂、医患会话中的权利问题,而福柯关于权利、知识的理论也用在了具体的话语分析中。出现于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的批评话语分析 (CriticalDiscourse Analysis,简称 CDA)正是深刻洞悉了这两个方向的缺陷与优势,力图把话语的文本分析与话语的社会政治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多向度跨学科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②胡春阳:《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复旦大学 2005年博士论文,第 104页。

批评话语分析与传统分析话语不同之处在于它把传统上以文学语篇为对象的文体学分析技巧广泛应用于对非文学语篇的分析上,特别重视语言、语篇和社会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③辛斌:《批评性话语分析:问题与讨论》,《外国语》2004年第 5期。Fairclough认为批评话语分析在于揭示语言是如何通过特定方式建构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它所研究的话语形式包罗万象,非常广泛:既有官方文件、法律文书等公共话语形式,也有旅游手册、商品广告、服务手册等商业广告,还有电视、报刊,甚至学校的招生广告。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批评话语分析是把语言和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的关键词是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透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旨在揭示权利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以维护和获取支配和控制产生的各种利益。

三、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理论基础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分析开始兴起,与话语分析不同之处在于将话语的语言学视角和社会视角结合,也就是说批评话语分析将语言的文本分析与社会实践分析结合,注重从社会结构角度寻求解释话语的原因,分析隐藏在语言中的权利问题,揭示社会变迁过程中语言扮演的角色,以及社会制度对话语的限制作用,充分认识到话语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重大作用。Gramsci的霸权理论、Althusser的意识形态理论、Foucault等人的社会分析理论对批评话语分析产生了重大影响。

Gramsci霸权概念的核心是文化霸权,他认为一个经济阶级对另一个经济阶级的统治并不仅仅依赖经济和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优势,依靠说服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阶级的信仰体系并接受他们的社会、文化和道德等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控制可以采取外部和内部两种基本形式:外部控制指影响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内部则是影响他们、塑造他们相信某种主流的价值标准。强调霸权就必然要强调意识形态,就必然要关注日常生活话语是如何使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成为正常关系这一关键问题。④纪玉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 3期。Gramsci的霸权理论就是详细阐明“权势关系如何制约和控制话语实践中的生成性和创造性,以及话语实践的一个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如何组成霸权的一个领域”⑤转引自张宵、田海龙:《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渊源看其跨学科特征》,《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 4期。。

Althusser给意识形态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意识形态是支配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思想的观念和表象的体系”⑥http://www.philosophyol.com/pol/html/45/t-26345.html。他提出意识形态通过教育等途径进入个体,使个体成为有见解能行动的主体。然而由于意识形态自始至终都支配着人的观念,所以真正的主体不是人自身而是意识形态。在 Althusser看来,意识形态是通过语言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每一个体进入社会秩序的过程,就是进入意识形态话语的过程。此外他还发现意识形态在固定人们的社会地位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这种作用是决定性或结构性的,个人的反抗似乎是徒劳的。但批评话语分析在这方面有所保留,认为被支配阶层可以运用话语实践实现文化改造乃至社会改造。

在 Foucault看来,话语是“一组陈述,这组陈述为谈论或表征有关某一历史时刻的特有话题提供一种语言或方法”。⑦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第 44-45页。他认为话语不仅可以反映世界、表现世界,而且从社会意义上说明世界、建构世界。在话语的选择、组织和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复杂的权利关系。Foucault的话语概念涉及语言和实践,是一种建构性的话语观。他认为人类是通过话语获得知识的,而历史文化就是各种话语的组合体。话语与权利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话语之中包含权利,而权利又是控制和影响话语的最根本因素,真正的权利是通过话语实现的。①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第 159页。

四、批评话语主要分析模式

批评话语分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因为研究兴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话语与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的。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直接关系,他们之间是由中介体联系在一起的。对这个中介体的研究就构成了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②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 2期。

1.Fairclough的话语实践分析法 (Discursive Practice):

Fairclough主张话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既能复制和改变知识、身份、社会关系 (包括权利关系),同时又受制于其他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结构。③Norman Fairclough,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话语与其他社会向度是一种双向关系,这个观点在 Fairclough的理论中占有中心位置。Fairclough认为社会结构是一种社会关系,既存于整个社会,也存在于具体机构,是由话语成分和非话语成分构成的。例如,对于建桥工程,桥梁的具体建造就是非话语实践,而新闻报道和公共关系就是话语实践。

Fairclough为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建构了有效的分析框架,主张话语和话语分析应在三个向度上进行。在他看来,任何“话语事件”都可以被同时看做一个文本、一个话语实践的实例、一个社会实践的实例。分析也应该在相应的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向度上展开。文本指口语、书面语、视觉形象以及他们的组合形式,针对文本向度的分析包括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语言学研究。话语实践包括文本的生产和消费,话语实践分析关注文本作者如何利用已有话语和体裁创作出文本,而接受者如何利用现成话语、体裁消费和解释文本,关系到文本生产和消费的社会认知。社会实践分析要考虑话语实践是否复制、重建现存的话语秩序,以及对社会实践带来的后果。

话语实践是联系文本和社会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只有通过话语实践,也就是人们使用语言生产和消费文本的过程,文本才能塑造社会实践同时也被社会实践所塑造。同时,文本 (语言形式特点)影响文本生产和消费过程。那些生产者用来生产文本以及接受者用来解释的话语和体裁都有特定的语言结构,而他们又塑造了文本的生产和消费。

Fairclough一直非常关注社会变化,互文性分析是其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互文性分析是话语实践分析的重要手段,是联系文本变化和社会实践变化的纽带。互文性的分析对社会变化的研究具有极强解释力。

Fairclough是批评话语分析发起人之一,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模式甚至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批评话语分析学派中最系统和完备的,为大众话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2.Van Dijk的社会认知研究 (Social Cognition):

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是批评性研究,所以这种话语分析应该表明“态度”,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话语在生产和复制权利滥用和统治中的作用。Van Dijk认为权利涉及控制,而控制又与认知有关,即一个有权利的群体不仅可以限制另一些群体的行动自由,而且也影响他们的思想。正是在这关键一点上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发挥作用:操控他人的思想基本上是话语的一种功能。理解和阐释与权利相关的话语结构就是要揭示产生这些结构的社会过程和认知过程。④辛斌:《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外语研究》2007年第 6期。

Van Dijk因话语分析的多学科性而把他的分析方法命名为“话语—社会—认知三角 (The Discourse-Cognitive-Society Triangle)”。⑤Teun A.Van Dijk,“Multidisciplinary CDA:A plea for diversity”in R.Wodak and M.Meyer(ed.)M 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1,pp.95-120.Van Dijk将社会结构、群体、关系以及诸如解释、思维和争辩、推理和学习等思维活动的“社会公认的在生产形式”定义为社会认知。他认为尽管在话语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二者之间通过个人和社会认知这个介质发生联系,而认知正是许多 CDA研究中所缺失的环节,所以这些研究无法解释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话语结构,而话语如何体现、巩固和挑战社会结构,又是如何使之机构化、合法化。

文本和语境是Van Dijk分析框架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本部分着重分析新闻话语不同层次的结构;而语境部分则分析与文本结构生产相关的认知和社会因素、条件、局限性等,其目的是分析文本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根源。Van Dijk的分析方法就是从文本参与者的社会认知角度来研究文本的生产过程和理解过程,这样文本结构就与文本生产的意识形态、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而文本与文本结构环境、宏观社会环境联系了起来。①纪卫宁:《话语分析——批评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外语学刊》2008年第 6期。

3.Wodak的历史话语分析法 (Historical-Discourse Analysis):

Wodak注重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问题和分析话语,历史话语分析力求尽可能多地综合话语事件产生的原历史材料信息以及相关历史背景信息,同时考察某一类话语在特定时期的历时变化。历史话语分析认为只有将话语置于社会实践的历史中研究,话语分析才有意义也才有可能。

Wodak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合作,综合各种历史资料,对话语的不同层面进行剖析和阐释,分析了奥地利国内的反犹太人倾向。他们采用历史话语分析法对 1986年瓦尔德海姆总统竞选时期的公共话语进行分析,追踪反犹太典型形象形成的根源。该研究揭示对犹太人歧视在语言上的表现。②纪玉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 3期。Wodak在 2000年开始关注研究欧盟国家的主体身份建构和决策模式。③RuthWodak,“The rise of racism-an Austrian or a European phenomenon?”,inDiscourse and Society,Vol.11(January 2000).该项研究中,他们对欧盟官员进行访谈,分析政策文件,收集关于欧洲前景的政治讲话。她与社会学家及政治学家一道对这些不同体裁分析研究,合作提出的模型解释了历史复杂时期欧洲必然出现的紧张和矛盾。

在Wodak的历史话语分析法中,融入了框架、图式、脚本等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探求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④纪卫宁:《话语分析——批评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外语学刊》2008年第 6期。她的分析方法解释话语的生成和话语理解。她认为话语生成除了语言因素,更重要的还要考虑社会心理和认知,它是在心理、认知和语言三个向度上生成的。社会心理是认知产生的先决条件。人们的文化、性别、个性、阶级身份、言语情景等构成其社会心理的前提,并在此前提下产生感知和建构现实的框架和图式。语言向度则是话语最后的语言学形式。话语理解与话语生成相似,对话语生成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同样制约话语理解。

五、结束语:批评话语分析应用新动向

批评话语分析尽管从发展之初就因其立场、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等方面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以Fairclough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者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不断完善发展批评话语的理论方法,从而使批评话语分析更加活跃,新观念、新方法也层出不穷,例如非语言因素开始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在对媒体话语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非语言因素对于文本意义的作用,开始将研究兴趣转向话语的符号手段,而不是先前的单纯的语言手段。他们把话语看做一种社会符号,除了语言,声音、图像听觉和视觉符号在话语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视。Theo van Leewen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并与 Kress一道在 Reading I m ages:The Gramm ar of V isual Design一书中为媒体话语中视觉手段的交际潜势研究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理论框架。此外这种批评性研究开始影响并应用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⑤Alastair Pennycook,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A Critical Introduction,London:Routledge,2001.传统的应用语言学忽视了语言教学所处的具体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所以批评应用语言学弥补了传统研究在这方面的不足,对应用语言学进行批评性研究,以提高语言教学者的批评意识。

H0

]A

]1003-4145[2011]04-0124—04

2010-12-17

张艺 (1968—),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高云 (1970—),女,山东省临沂市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责任编辑:陆晓芳 sdluxiaofang@163.com)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话语权利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我们的权利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权利套装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爱一个人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