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泓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STS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已昂然走进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称《标准》)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的基本观点。作为《标准》的“双基”课程——必修课程,较好地落实了《标准》这一观点,下面就STS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形式和实施方式分析如下。
必修课程在课程的设计和达成目标中,均明确体现了STS教育的基本观点。在课程设计中,强调“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必修课程在“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打下必备的基础”的《标准》的设计思路。
STS在必修课程中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STS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是为高中化学课程进行STS教育打下了静态的基础,要在教学中使STS教育充满活力,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来,使静态的STS教育转化成课程实施过程中动态的STS教育,从STS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方式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施《标准》的“主阵地”,在化学教育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作用。STS内容在必修课程中的呈现方式也体现了这一点。几乎在各个主题的内容标准中均对STS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其实施的方式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
(1)结合课本中内容,介绍现代化学的巨大成就,介绍化学家的创造发明和发现,对促进其他自然学科、工程技术以及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2)结合课本中的化学史实、科学史话等进行STS教育,介绍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动人事迹,培养学生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对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3)以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等热点问题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如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危害、各类污染的防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又如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世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等。
在信息化课程资源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STS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必修课程中活动与探究建议中通过查阅资料而开展的STS教育的建议就多达11条,由此可见,“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形成资源库,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STS信息,是顺利实施STS教育的重要保证。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是开展STS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必修课程中有关STS的活动建议,较好地反映了“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的《标准》要求。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测定雨水的pH、回收废旧电池、制作简易电池、市售食盐中碘元素测定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长期单调乏味的学习中得到乐趣,深刻体验STS教育。
必修内容在STS的呈现形式中,较好的体现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视野”这一实施建议。通过调查、活动、讨论形式的STS内容有9条,包含了市场调查、社区调查、讨论,还建议制作相关内容的展板或举办专题报告会的活动;建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加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联系的认识。
总之,STS教育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必修课程的各个主题中,一方面强调了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