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峰
(江苏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植物工程系 223200)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淮安市黄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尤其我市淮阴区丁集镇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我市高效农业的主力军、淮安蔬菜产业的龙头。本文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淮安地区黄瓜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现总结如下。
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传统病害危害依旧非常严重,且危害范围不断拓展。
一些新的病害如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相继出现,并日益加重,部分检疫病害如黄瓜黑星病不断扩展和蔓延,已成为当地的常发性病害。
据现场调查和农民反映,黄瓜灰霉病、疫病和白粉病等流行性气传病害对日光温室黄瓜威胁最大,若忽视预防或用药不及时,会在短期内迅速流行,造成绝产。黄瓜霉霜病是发生最普通、持续时间长、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也是目前黄瓜用药量最大的病害,常年造成减产可达20%~40%,甚至绝收。黄瓜疫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夏季部分黄瓜棚室中病株率高达80%以上,防治不及时产量损失高达70%以上。黄瓜白粉病常在中后期和高温季节流行,发病严重的棚室病株率和减产分别达90%和30%。黄瓜灰霉病也是常发性重要病害,在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中普遍发生,发病严重的棚室造成植株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死亡。此外,炭疽病发生严重时减产也可达50%以上。
日光温室一旦建成,难以移动,而且受菜农栽培习惯和技术限制,重茬连作不可避免,每年换土又不现实,从而使得病原物在土壤内逐年积累,加重了土传病害发生,包括枯萎病、线虫病、根腐病、土传疫病及菌核病等等均呈加重趋势。枯萎病在新建棚室从零星病株到普遍发生只需4~5年,如采用自根栽培,病株(死秧)率可达30%以上,甚至毁种失收。根结线虫病自20世纪末开始在我市日光温室黄瓜栽培地区逐年加重,现已发展为严重病害之一,连作3~4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发病率达90%以上,常年减产20%~30%以上,严重的损失60%以上。黄瓜疫病(根腐型)在生产上已成毁灭性病害,黄瓜重茬种植造成损失约为25%,重病棚室达50%以上。黄瓜根腐病、茎基腐等也呈上升趋势,在浇水条件好的棚室可造成毁灭性危害。此外,在老式育苗床苗期常发性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根腐病等严重发生,甚至造成烂床、毁苗,贻误农时。土传病害较为顽固,难以防治,是制约日光温室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
良好的浇水条件、较高的棚内湿度,使得日光温室黄瓜细菌性病害呈加重发展趋势。黄瓜除角斑病严重外,近几年叶枯病、缘枯病等叶部病害发病率提高,病株率达到20%~50%,重病棚可达80%,产量损失10%~20%。病毒病由主要危害叶片转向危害果实,可造成大量黄瓜果实畸形。日光温室黄瓜病毒病较常见,但明显轻于露地栽培。秋延迟栽培黄瓜病毒病危害较为严重,可达20%以上。现有温室多周年种植,应谨防随传毒媒介转移危害而大量传播病毒,造成流行。
当地现有日光温室标准普遍偏低,保温性差,抗灾害能力弱,棚室内小气候的可调节范围有限,而近年冬季多雾和连阴天气较多,加上水肥充足,使得棚内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大、结露严重等,从而导致低温、高湿病害严重发生,包括灰霉病、菌核病和黑星病等,成为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灰霉病危害黄瓜平均损失率达20%以上,重的减产30%~50%,甚至80%以上。菌核病是与该病亲缘关系较近的一类重要病害,有相似的发展过程,一般造成棚室产量损失5%~20%,重病棚减产损失可达30%以上。黄瓜黑星病在冬春茬黄瓜上已普遍发生,一般病株率为10%~70%,减产可达30%以上,重者毁棚,严重影响瓜条的商品性,并造成生长点消失或茎蔓枯死。
保护地内进行反季节栽培,设施保护能力和蔬菜适应性毕竟有限,加上气候的异常变化和栽培管理不当会引起黄瓜生理性病害严重发生,影响黄瓜的产量、品质和商品性,在部分黄瓜棚室危害大大超过侵染性病害,且因其症状复杂,往往由于不能及时确诊而造成严重损失。普遍发生的生理性病害有黄瓜生长点消失症、低温障碍、化瓜、畸形瓜、药害、各种营养缺乏症等,以及由于偏施氮肥、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根系生长不良,植株生长衰弱,并加重侵染性病害危害。一般年份造成经济损失15%~20%,严重棚室可达30%~50%。
日光温室是多种微小害虫在北方主要的越冬场所,黄瓜田微小害虫愈演愈烈,不仅多种蚜虫、螨类、叶蝉和温室白粉虱等继续严重危害,而且自20世纪末爆发了几类新的微小害虫,包括南美斑潜蝇、美洲斑潜蝇、烟粉虱、茶黄螨和棕榈蓟马等,这些微小害虫在冬季迁移到保护地内继续繁殖、危害。它们分布广、数量大,不仅吸食植物汁液、掠夺养分,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而且易分泌蜜露而引起煤污病,并可传播多种病毒病,加重危害。这些微小害虫发生隐蔽、世代重叠或体被蜡粉,抗药性强,难以防治和根除,是黄瓜生产之大敌。例如烟粉虱自21世纪初开始蔓延,现已成为保护地黄瓜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调查黄瓜单张叶片虫头数可多达几百头,严重影响黄瓜长势和结瓜量,损失可达30%~60%;而茶黄螨则因个体微小,且危害状易与病毒病混淆而被瓜农忽视,贻误最佳防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