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1-04-12 21:40付祖科李涛熊明邓士元张杰黄春生
上海蔬菜 2011年3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菜篮子蔬菜

付祖科 李涛 熊明 邓士元 张杰 黄春生

(湖北省荆门市蔬菜办公室 448000)

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由原来单纯的保障大中城市蔬菜供应拓展到“保供、增收、就业、创汇”四大功能,成为保障城市居民蔬菜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城乡就业和扩大出口创汇的朝阳产业。2010年湖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省掀起了新一轮蔬菜产业建设的热潮。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到各县市区查看、走访农户、深入企业基地,对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1 我市蔬菜产销现状

近年来我市蔬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启动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加大投入、狠抓落实,蔬菜产销两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呈现出“面积增、产量增、效益增”的良好局面,菜农稳定增收,市场供给改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达5.26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01万hm2,蔬菜社会总产量达159.68万t,蔬菜总产值达26.97亿元。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5750万袋,食用菌(鲜菇)总产量8.3万t,食用菌出口创汇2300万美元。我们基本建成了市及各县(市)城镇郊区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汉江沿线的胡集、柴湖、旧口、石牌、李市、马良等乡镇外销菜基地,平原湖区的高阳、毛李等乡镇水生菜基地及大洪山荆山余脉的张集、客店、仙居、马河、栗溪等乡镇食用菌基地。

1.1 各级政府和领导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同志多次批示要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确保市场供给。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蔬菜生产情况汇报,研究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市委常委、副市长胡道银多次深入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调研,还带队组织市里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到武汉学习考察了蔬菜产业发展经验。2010年12月,市政府在钟祥市胡集镇召开了荆门市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现场会,市长万勇在会上强调,要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完善市场体系,转变发展方式,创新调控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把蔬菜产业培育成荆门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

市政府及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荆政发[2010]27号),明确提出严格按照规定计提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收益金的30%用于新菜地开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精品名牌和标准园创建的奖励、新建蔬菜大棚设施的以奖代补以及建设产地蔬菜预冷库、冷链运输车及销地冷藏库设施的以奖代补。各县市区财政也要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用于新一轮 “菜篮子”工程示范区创建和奖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全市菜地最低保有量的通知》(荆政发函[2010]62号),要求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强对老菜地的保护,合理规划建设城郊新菜地,确保全市蔬菜基本保有量4万hm2以上,确保市场安全有效供给和价格基本稳定。《荆门市城郊蔬菜基地建设以奖代补管理办法》规定,对城郊蔬菜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新建大棚蔬菜集中连片面积达2hm2以上的基地每667m2补贴2500元,新建蔬菜大棚集中连片面积达6.67 hm2以上的市级财政另奖励5万元。《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荆发改农经[2010]336号),明确了我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及保障措施,并下发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根据全市统一安排部署,根据自身特点都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和优惠政策。

1.2 主导品种逐渐形成,规模优势日趋明显

目前我市棚室栽培的品种包括以黄瓜、番茄、茄子为主的喜温果菜类和以芹菜、空心菜、藜蒿为主的耐寒性叶菜类,占棚室蔬菜总面积的90%以上。露地春播菜以辣椒、豇豆、苦瓜、丝瓜、西甜瓜为主,夏播以黄瓜、豆角、茄子、南瓜为主,秋播以大白菜、甘蓝、白萝卜、大葱、马铃薯等占主导地位。

2010年全市蔬菜基地面积2.97万hm2,其中常年园面积1.77万hm2,一季园面积1万hm2,水生蔬菜5000hm2,其中规模达万亩以上的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汉江两岸沿线,即钟祥市胡集大白菜基地2000hm2、柴湖大蒜基地2333.3hm2、官庄湖西甜瓜2000hm2、石牌和旧口的甘蓝基地1666.7hm2、沙洋县李市藜蒿基地666.7hm2,产品近70%销往省外的广州、长沙、西安以及省内周边城市。

1.3 基地建设推进步伐加快,设施化程度稳步提高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比较优势”的原则,按照“稳定近郊蔬菜基地,大力发展中、远郊蔬菜基地,重点推进汉江百里蔬菜产业带建设”的思路,通过聚集项目、捆绑资金、加大投入,蔬菜基地建设实现整体推进。近郊以设施蔬菜、精细菜为主,重点在掇刀区的双井、兴隆、双碑、车桥,东宝区的南桥、八角、田垱、来龙村、泗水桥村新建蔬菜大棚或日光温室80多hm2。中远郊在汉江沿线的钟祥市胡集镇建露地蔬菜标准园400多hm2;在沙洋县马良镇邓集村新建大葱基地133.3hm2,高阳镇的吕集、贺集、官桥等村建水生蔬菜近266.7hm2。钟祥市彭墩蔬菜基地、京山县罗店白花菜基地和掇刀区双碑蔬菜基地还争取到了省蔬菜板块基地建设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促进了规模化发展。

2010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1.01万hm2,主要设施类型有地膜覆盖、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就保护地种类比例看,仍以地膜覆盖为主,面积为7733.3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76%以上。从效益上看,地膜覆盖一般667m2收入2000元,比露地增收200~300元;小拱棚大多用于春提早生产,目前全市约1133.3hm2,占保护地面积的11%,平均667m2收入2600元;大中棚面积达1200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12%,用于春提早和秋延后生产,平均667m2收入6000元;日光温室面积达66.7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0.65%,用于长季节栽培,平均667m2收入8800元左右。

1.4 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已有蔬菜专业合作社83家,网络社员16138个,蔬菜种植面积1.87万hm2,年组织外销蔬菜 70余万t,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44%。钟祥市胡集民惠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我市最大的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2009年7月注册成立,现有办公经营场地2.67hm2,网络社员2083人,蔬菜种植面积400多hm2,已投资1200万元,建1500t预冷库1座,包装车间1238m2,年外销蔬菜5万余t。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产前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等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产中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产后统一商标品牌,规范销售价格,统一对外销售,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使我市蔬菜产业逐步向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1.5 蔬菜品牌创建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高

全市申报认定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4000多hm2,认证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产品23个,注册了莫愁、襄河、佳绿、荆双井等18个蔬菜品牌,制定印发了《荆门市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等15项地方生产技术规范。2010年,我市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契机,着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市共开展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保护地生产、蔬菜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150场次,培训3万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万余份;在基地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500盏,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10余t,面积达2.33万hm2。通过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进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及商标注册,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2010年,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我市主要的蔬菜基地、蔬菜批零市场进行了1000多批次农药残留抽检,蔬菜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

1.6 科技推广网络日益完善,有力促进了科技兴菜

(1)技术员驻点服务推广科技,在蔬菜主产乡镇和重要蔬菜基地,技术员长期驻点服务,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当地发展蔬菜生产;(2)培育科技示范户,引导农民干,干给农民看;(3)办示范园、示范片推广蔬菜重点技术。推广集约化育苗(穴盘、泥炭营养基一体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10余项,引进推广北海道系列黄瓜、湘早秀辣椒、粉宝一号番茄、费乌瑞它马铃薯等蔬菜新优品种50多个,新品种应用率达95%,蔬菜科技入园率达到了90%以上。

1.7 蔬菜流通方式多样,市场供应逐步缓解

我市城区已经建成年成交量达10万t以上的蔬菜批发市场3个,城区共有经营蔬菜的农贸市场14个、大型连锁超市3家,市场总面积近5万多m2,蔬菜经营摊位3000余个。超市、农贸市场已成为城市蔬菜供应的重要载体,流通的主要方式有产地收购、农超对接、大型批发市场交易、批发市场和集散地销售、农民直销、专业运销组织运销等。

经调查统计分析,2010年全市蔬菜社会总产量159.68万t,其中西瓜总产量20.05万t,食用菌生产鲜菇总产量10.35万t。蔬菜食用菌商品量约90万t(不含西瓜),全市城镇人口按每人每天吃菜0.75kg计算,年需消费量40万t,外销量达50万t以上。从总量上来看,我市蔬菜供应虽相对过剩,但品种单一,上市季节集中,本地消费量有限,大量靠外销,存在市场供应不均衡,淡旺季比较明显。6~7月份和10~11月份是全市蔬菜上市旺季,常因销售不畅,菜贱伤农,而3~5月份和8~9月份是全市蔬菜上市淡季,应市总量不足,难免菜价上扬。

2 我市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

2.1 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2.1.1 自然条件优越 荆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6.9℃左右,最热的6~7月平均气温25.5℃,最冷的12月~翌年2月平均气温5.4℃,年降雨量980mm,日照时数1337~1786h,土壤、雨水和光热资源适于各类蔬菜的生长,具有发展蔬菜明显的地理与气候优势。

2.1.2 区域优势明显 荆门地处湖北省中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焦枝铁路纵贯南北,汉江水域贯穿全境;宜(昌)黄(石)、汉(口)十(堰)高速与我市境内的襄(樊)荆(州)、荆(门)武(汉)、随(州)岳(阳)高速公路构成交通“大三角”;江汉航线穿越荆门将长江和汉江连接成一条水运捷径。公路大骨架、水上黄金道、铁路大动脉相互交汇,四通八达,便于蔬菜产品向全省、全国集散流通。

2.1.3 蔬菜产业优势与特色突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蔬菜的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的形成,商品蔬菜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转移。我市蔬菜经过多轮的市场选择与技术沉淀,形成了自身优势和特色。胡集大白菜、柴湖大蒜、官庄湖西甜瓜、文集的黄瓜、石牌及旧口甘蓝、李市藜蒿、拾桥空心菜等露地蔬菜都已实现“一村或多村一品”,成为地方特色和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钟祥市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蔬菜优势产区。

2.2 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

2.2.1 城郊菜地日益萎缩,生产能力呈现不足 我市城郊地势大多为丘陵,土壤为黄棕壤,质地较差,排灌不便,因此规模开发建设成本较高。由于蔬菜生产基地设施条件较差,比较效益低,新菜地开发滞后,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郊优质高效蔬菜基地大量被征占,以致城郊菜地日益萎缩。据调查,2005年以来,市郊菜地征占面积达153.3hm2,其中掇刀双泉村被征占菜地100多hm2,菜地已基本占完,基地征占的速度有时超过了建设的速度。

2.2.2 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菜农生产积极性受影响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菜农自发投入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蔬菜生产存在生产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运销成本上涨,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劳动力发生转移,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利用城郊优势进城务工经商,而留下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无力耕种,只好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

2.2.3 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部分老基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新基地基础设施不配套,运菜道路不通畅,田间排灌水渠不配套,制约了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

2.2.4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服务体系缺失 随着新建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和老蔬菜基地的被占征用,新菜区所占比重扩大,新菜区农民既无种菜经验又缺乏技术,而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与示范推广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2.2.5 蔬菜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够完善2010年全市蔬菜社会总产量159.68万t,而加工蔬菜仅3万t,加工蔬菜约占蔬菜总产量的2%,且产品大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比例较低,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所以农区集中产地常出现产品积压,菜贱伤农现象。

3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省长负责米袋子,市长负责菜篮子”的工作要求,加强政府对蔬菜工作的领导,将蔬菜生产纳入农业生产的重要考核指标,严格奖惩。县市区长要亲自抓、负总责,将保蔬菜基地面积、产品质量、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保等纳入县市区“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菜篮子”工程推进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同时建立市级“菜篮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农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水产局、市供电公司等部门参加协调解决“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检查督导,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3.2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

(1)建立市级蔬菜产品风险基金,用于净菜上市、蔬菜冬储春供、市场建设等补贴,对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预冷库、冷链运输车及销地冷藏库设施的,实行以奖代补扶持,实施合理贮菜于地、贮菜于库的制度;(2)出台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办法,加大新菜地建设资金征收力度,为蔬菜基地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3)整合项目,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五年建设期内,坚持每年将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交通部门的乡村道路建设、水利部门的节水灌溉、商务部门的冷链物流、供电部门的农村电网改造和农业部门的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优先用于汉江百里蔬菜产业走廊基地建设,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

3.3 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约化

(1)建立和完善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比照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整扶持政策支持结构,除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外,农业项目应尽可能由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承担主体,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优势,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增强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带动农民的能力;(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蔬菜贸易加工龙头企业领办蔬菜基地,形成“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蔬菜产业链格局,提升档次,培育品牌,提高我市蔬菜产业化水平。

3.4 完善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

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等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增设菜农专摊,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抑制菜价虚高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采收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保鲜。

3.5 强化科技支撑,大力研发和推广蔬菜先进技术

建立健全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增加对蔬菜事业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设施与条件,积极开展设施蔬菜、蔬菜连作障碍克服、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一批抗病虫、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现科技兴菜。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菜篮子蔬菜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奇怪的蔬菜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蔬菜
夏天的菜篮子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菜篮子里创业梦成真